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帆 《民俗研究》2023,(3):97-103+159
本土故事是依附特定区域的自然生境与社会生境产生并承传的,具有“在地”“在场”的可感性。本土故事以其保留的原生地场景,为我们提供了“别一种”感知地方、建构知识、思想与智慧的可能。与通识意义上的现代叙事比较,本土故事的价值与魅力在于能够导引我们进入具体的生活世界,进而从故事中的“地方”镜像发现“故事里的中国”,建立起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文化链接。随着新的地缘文化审视与研究的展开,对本土故事的概念及其内涵应重新审视并理性认知,基于这一视域,本土故事或可再次将“地方”照亮,成为理解“地方”乃至现代中国的切入点,而“故事里的中国”也将成为极富现代意味的“时尚”表述。  相似文献   

2.
传统秧歌发展到今天,发生了包括现代舞台化在内的多种形式转换,与本土民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疏离。这一脱"俗"求"艺"的过程,大致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因应现代文化规则而自我调适,由此呈现出与本土民俗文化的暂时性远离,属于"被动疏离";二是创作主体因渴望被整合到现代文化体系中,而积极融入现代文化语境,呈现出与本土民俗文化的持续性远离,属于"主动疏离"。关注传统秧歌在现代舞台化过程中与民俗文化的不同疏离关系,理解其在形态转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有助于探索传统秧歌的历史脉络、当代转换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流传久远,意蕴深厚。在长期的演述中,该文本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多种宝卷文本。从文明演化来看,中国没有经历过类似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兴起时期的轴心时代,支撑我们精神传统的核心依然是本土天人贯通的神话思维。在民俗仪式中,表现为"大闹"-"伏魔"(审判)的原型结构,该结构只是原型编码的一种,考古图像、民俗仪式、节日等文化事象同样是原型编码。"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的"表述的变异"、"演述动力"源自"大闹"—"伏魔"(审判)的原型结构,而这一结构与其它文化文本形成互文结构,镶嵌在中国文化大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巫鸿著、肖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定价:98元。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  相似文献   

5.
李丽丹 《民俗研究》2016,(6):97-105
"ATU 510A灰姑娘"型故事百余年的故事研究史呈现出民间故事研究的方法变迁:中外民间故事类型的索引编纂确定了故事类型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存在;类型中稳定的"继母虐待""以鞋试婚""生母变牛"等母题是文化人类学、精神分析学的分析重点;新马克思主义者扩大故事文本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展开童话中的阶级斗争图景;女性主义研究揭示出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男权中心主义实质与长期处在男权压制下的灰姑娘在当代语境中逐渐形成顺从与抗争并存的局面。一个故事个案在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层累,对民间故事的互文性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本文旨在通过在学术史中的使用方法和问题意识的变化,来考察曾经在日本近现代史中使用的历史名词——"十五年战争"。关于战争,使用何种词汇称呼,与如何理解过去的战争这样的日本的历史意识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世界史中如何定位?怎样认识与其他国家历史认识的不同?本文在特别注意理解这一系列深刻问题的同时,尝试对日本"十五年战争"论的形成及其问题点进行整理?,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天子地"是中国民间故事很常见的一个类型。借鉴文化记忆的理论,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的"正统论"入手,尝试分析该故事类型作为一种"神话化的历史",如何深刻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双重文化记忆,即"作为顺服的回忆"和"作为反抗的回忆"。而风水术数作为一种象征文化系统或知识—实践体系,参与阐释和传达了中国"大一统"政治思想传统,进而左右了中国人在"事生事死"活动中的历史心性、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论文基于对柬埔寨及东南亚华人经济研究的三种解释范式,探讨了华人尤其是华商在整个柬埔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与功能,分析了他们如何将自身社会嵌入本土社会结构之中,适应并巩固如今的地位,并提出了柬埔寨华商的"中间层"模式。认为华商曾推动柬埔寨历史上出现过两种转变:一是推动柬埔寨从农耕之国转为海洋贸易之国;二是在柬埔寨沦为法国的保护国的过程中,推动西方外来者适应土著市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战乱后,华商经济发生两次复兴,分别与历史上的两种转变相对应:华商建立起"区域性的贸易体系",再次使柬埔寨经济融入外部世界;而后华商转向发展土地经济,使新的外来者适应本土社会。华商的"中间层"模式与柬埔寨的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相嵌合。柬埔寨华商与土著社会和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互为他者,他们认识和理解不同的社会文化机制,使自身融入其中而又超脱其外。  相似文献   

9.
古代大陆移民给日本列岛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业思想文化,对推动日本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日本本土氏族对冬季降雪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淡薄,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瑞雪兆丰年"这一农谚并未能在日本产生相应的影响。日本本土氏族接受了大陆文学中关于"雪"的意象,但是却没有吸收相关的农耕思想文化成分。大陆移民影响力的局限性、本土氏族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选择性吸收方式以及古代日本人固有的农耕节气观念,是导致这一结果的3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献中"西番莲"记载的梳理,释义了纹饰上"西番莲"和"番莲花"的异同,指出元明清瓷器上的番莲花图案是一种非具象的"文化寓意型"纹饰,具有兼及外来与本土两种文化的特征。在中国其与植物学意义上的西番莲的结合要晚至清代初期之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俗艺术传入越南,在保留了适应越南国情的中国文化元素、吸纳了越南本民族的民风民俗、意识形态的内涵后,其越南当地本土文化色彩逐渐形成。经过长期发展,中国文化元素与本土文化特色紧密融合,最终形成了既有外来文化元素又独具越南本土文化特色的越南民俗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中亚细密画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遗产。中亚之域地缘位置独特、众多族群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汇。这里既是人类社会诸多文化现象的发源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成果的荟萃处和交流中心。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带来了诸多文化,在广袤的中亚大地上碰撞、渗透和传播。中亚细密画在本土发展进程中,吸纳、融合了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等元素,是多元文明交融的结晶,不仅体现工匠、艺人精湛的技艺,而且彰显了各时代中亚不同族群间的文化差异、交往与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3.
萨义德在《东方学》中揭示了西方文化支配东方"异文化"的历史过程和文化手段。萨满教作为一种"异文化",20世纪以来,经历了由"迷信"到"民族文化"的身份之变,并因其越来越在现代知识网格和制度体制中占据位置,而被纳入到中国现代性展开的特定历史进程之中。20世纪初中国引介的西方话语与本土具体的生活世界相互塑造,而成为社会文化再生产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我们欲以"异文化"萨满教为基点,勘查文化霸权在东方具体的运作逻辑,这在一定程度上从东方主体的角度回应了萨义德解释的东方学实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民政府的立法顾问,法籍学者爱斯嘉拉在1930年为修订民法中的亲属、继承两编提出了一套立法方案。他强调立法应尊重传统和社会现实,主张中国民法在保障男女平等和个人权利的同时,应适当保留传统婚姻和家族制度的元素,从而实现本土制度与外来法律的有机融合。不同于爱斯嘉拉的"缓慢且保守"方案,国民政府以"快速且激进"的方式完成立法。其立法方案的遭遇,反映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保守与激进倾向相交织的局面以及政治因素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释“明医”     
"明医"一词较早见于南北朝时的佛经中,但不是佛教术语,只是译经者借用本土养生论中"明"医的涵义意译而来的概念。宋至明清,"明医"概念脱离宗教传统,进入儒家评价体系,其内涵也随之变化,由启发人心智、提倡内心修养的圣贤转而指称精研医学经典的专业医家,"儒医"则取代了其在医家统绪中的榜样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时代,单一现代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调,有必要关注不同文化经验对本土现代性的塑造。通过探讨西藏芒康盐井地区"内生现代性"的故事发现:在宗教方面,西方天主教与本土藏传佛教在长期斡旋过程中,利用多种策略实现了多层面的和解与包容;在传统仪式方面,嵌入旅游的"假结婚"仪式展演,不仅是游客凝视的对象,也是藏民自在自为的传统文化实践;在价值观念方面,本地多元包容的文化体系内生出一套具有外向性、利他性、普惠性特质,并能够实现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自洽的本土价值观念。面对日益强大的现代性力量,主体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社会经济变迁的抗争过程中,但他们依然有足够的韧性保持自己的主体性。本土现代性不仅仅是西方现代性在本土化实践过程中本土与西方互动、协商、妥协的结果,也包含本土依据地方性的文化经验应对地方发展而内生出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7.
正张掖,天马的故乡。如若不是,闻名遐迩的马蹄寺怎能留下天马的神迹?张掖,演绎了许多宝马配英雄的动人故事。如若不是,马蹄寺风景名胜区怎会拥有格萨尔王殿?山丹马场又怎能成就世代皇家马场的超高威名?所有的这些马文化元素,奠定了金张掖"马文化故乡"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主题酒店是一种独具文化特色的酒店,以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其设计中更要注重文化要素的展示。本文首先对"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其次从外观建筑文化和内饰装修文化两个方面以各种不同风格主题酒店为案例,通过分析他们对"文化元素"的运用,而展示着自身独特的艺术性,从而吸引着不同群体的消费者,获得最终的经济效益。最后明确"文化性"在主题酒店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世间文化,叙"天"、"地"、"人"耳。古今故事,说"天"、"地"、"人"之相互演绎。谈"地",当离不开山与水。而"山为地之胜",是故,"山文化"贯穿人类始终,源远流长。古今多少事,都在"谈山"中。斗转星移,乾坤互换,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前人平川建都,今世无山不城。前人曰:"山高路远,山穷人贫";而今说"山青水  相似文献   

20.
面对批判遗产学的兴起,跨文化反思与本土意义重构成为遗产领域的重要课题。这方面,话语分析大有可为。对历史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挖掘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以衢州三部方志中的"文昌殿"书写个案,从遗产的物质性、文化肌理、当下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凸显出中国本土的文化遗产观、历史思维与意义生发方式。本土传统对文化遗产的思考才是根本,跨文化借鉴不能以忽视本土观念为代价。面对被全球化了的"遗产热",跨文化对话才是我们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