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广田电报”与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国政府于 1994年 9月解密的一批外交文件中 ,有一份1938年 1月 17日日本广田外相发给驻美大使馆的电报 ,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同时 ,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将该电文中的观点直接理解为广田的观点 ;有的认为电文中提及的 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屠杀即是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的直接证据。本文考证了上述“广田电报”的来龙去脉 ,认为该电报只是广田外相转发给驻欧美各使馆的一份背景资料 ,其内容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所拟的一篇“特别消息”,因而电文的内容应为田伯烈当时的所见所闻。同时 ,该电文中提及的 30万平民被日军屠杀的时空范围 ,与南京大屠杀并不完全吻合 ,因而不能直接作为南京大屠杀有 30万平民遇难的证明。但是 ,本文肯定“广田电报”对于研究侵华日军暴行以及南京大屠杀 ,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是中日两国关系史上首次由政府发起的围绕两国间历史的学术对话。南京大屠杀事件(又称南京暴行)则是近二十多年来影响两国关系的历史问题中的一个主要热点。因此,中日两国问展开的历史对话如何叙述南京大屠杀,自然备受国内外各方的瞩目。  相似文献   

3.
5月12日至14日,“纪念魏特琳逝世60周年暨南京大屠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港台及北京、上海、哈尔滨、武汉等地80余名代表汇聚南京师范大学,通过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来纪念这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挺身保护和救济成千上万名南京妇孺难民的美国友人。这次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和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联合主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美国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旅日华侨中日友好促进会等单位团体对本次会议也给予了积极协助。  相似文献   

4.
5.
魏凤霞 《铁军》2016,(12):4-7
发生在1937年底、1938年初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以其巨大的规模和残忍的手段,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在日军种种残杀手段中,进行"百人斩"杀人比赛尤其令人发指。1937年11月,在侵华日军由淞沪战场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有两名杀人成性的日军少尉,突发奇想,提出进行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以谁先杀满100人为胜利。这两名刽子手都在日军第十六师团供职。一名叫向井敏明,26岁,山口县人,任炮兵小队长;另一名叫野田毅(又名野田岩),25岁,鹿儿岛人,是富山大队副官。当时的日本媒体对这场"竞赛"大肆宣扬,并留下了一张著名的合影。  相似文献   

6.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过程中,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妇女遭到了日军的性暴力伤害。然而即便到了日本战败之后,由于受传统贞操道德观的约束,许多妇女并没有勇气公开自己的受害经历,这使得大量的日军暴行并没有得到揭露。本文旨在通过对部分遭受过性暴力侵害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及加害方日本老兵的证言比较对照,揭开日军性暴力犯罪的冰山一角,并且...  相似文献   

7.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 ,留在南京的国际友人为维护正义和人道 ,展开大规模的救援工作。其中有德国禅臣洋行的京特博士和丹麦斯密斯公司的辛德贝格先生。他们在南京江南水泥厂组织了难民收容所 ,收容难民 4 - 5万人。这些难民屡次向他们呈文 ,诉说自己所遭受的苦难。这些呈文的德文译文 ,保存在德国档案馆和拉贝日记中 ,从而使我们今日得以了解当时栖霞、江宁、句容农民身受日军杀烧淫掠的苦难  相似文献   

8.
周军 《文史精华》2010,(8):10-16
1947年4月,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主犯谷寿夫,在南京受到正义审判。在铁证面前,刽子手低下了罪恶的头,并得到应有惩罚。是谁在血腥恐怖的日子里冒死密藏了日军屠城的血证?这些血证又是如何艰难地被保存下来的?《南京大屠杀:"京字第一号"证据》一文解密原历史真相,为我们讲述当年两位普通青年的英雄壮举。  相似文献   

9.
书写历史,需要关注七个关节,这七个关节的英文单词中,均有w。对谁来书写、写什么、空间、时间、如何书写、为什么、为谁书写等七个方面的考究,有助于澄清历史迷雾,逼近历史真相,透视历史事件背后的意涵。以“七个W”来审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新的发现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国松 《纵横》2014,(9):49-53
今年,国家档案局以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的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递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的提案表,正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正式受理中方申请。此次《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是由中央档案馆、中国历史第二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和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七家单位联合申报的,  相似文献   

11.
姜良芹  朱继光 《历史研究》2012,(2):101-119,191
抗战期间留宁西方人士、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迁往后方的南京市政机关及战后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等各方,从各自角度先后对日军在南京所造成的市民财产损失状况进行调查。因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这些调查结果远低于实际损失。根据目前搜集的5865户市民财产损失档案资料,这些市民家庭的财产损失额不低于1.67亿元(1937年法币),户均损失为28474元,仅此损失数额即相当于战前南京全部市民家庭约678个工作日(近2年)的收入。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屠杀事件不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重要政治事件,而且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就英国而论,其媒体报道的“第三者”立场,在国际舆论界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其政府却因在远东事务中奉行“孤立主义”政策而采取了审慎态度.西班牙因在内战中“两个西班牙”泾渭分明的情况下对此出现不同的解读,共和立场的媒体广泛报道了日军南京暴行;支持法西斯叛军立场明显的媒体,则在报道中对日军的暴行进行了袒护.意大利因与日本的盟友关系,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新闻管制政策,但从其相关报道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其对日军在中国侵略进程的关注以及日军的残暴.同情中国抗战的苏联则通过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传出的消息或援引中西媒体的内容,对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进行了客观的报道.尽管西方国家立场各异,但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不久,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残忍暴行等消息已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3.
刘建凌 《世界》2006,(6):56-60
在古城南京的河西地区,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仅一墙之隔的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云锦研究所), 以各种各样巧夺天工的云锦作品,昭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记载着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一页辉煌历史。  相似文献   

14.
日本以否定南京大屠杀为宗旨的“学术团体”“南京学会”,2002年9月出版了第1期年报,年报称南京大屠杀是“战后中国政府反日政策的最大成功作”,是一个弥天大谎,完全经不起“学术检验”。年报所提出的疑问多为历年陈说,但在得出结论的路径和说法上确有“创辟”。虽然,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一般不足以改变问题的实质,南京学会的老调重弹离他们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预期其实也尚远,但经过修正的有些说法确实较能惑人耳目。然而,经过“学术检验”可以看到,年报所谓的“学术检验”根本不能成立,年报的预言不过是又一次的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15.
16.
在1937年11月到12月侵华日军进攻中国首都南京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日军主力第16师团两名法西斯青年军官向井明敏与野田毅对中国战俘与平民进行骇人听闻的所谓"百人斩"杀人比赛。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刊对这两名法西斯分子的疯狂行径,在短短十余天时间中,竟连续四次进行跟踪报道,把这两个杀人恶魔吹捧为"日本勇士",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个事例典型地说明了战时日本新闻传媒记者中的绝大多数人具备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一切思想特征与行为特征,是日本当局对中国实施武力征复与屠杀恐怖政策的宣传鼓动者。他们的战场报道宣扬日本的"侵略有理"与"屠杀有功",充满了法西斯的野蛮、霸道与无耻。  相似文献   

17.
纪念日及其仪式活动是集体记忆建构和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为了纪念当时中国首都南京的沦陷,悼念死难同胞,全面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浙江、南京等地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并经历了由战时“首都沦陷纪念日”到战后“京市忠烈纪念日”的变迁,这些纪念活动推动了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形成。集体记忆或公众记忆是根据社会需求而建构的。南京沦陷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纪念和悼念活动受到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宪文 《民国档案》2011,(3):136-139
经盛鸿教授继2008年出版《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战时日本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与2009年出版《西方新闻传媒视野中的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以后,最近又推出新著《战时中国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此书系前两书的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深化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历史.和平.发展——多元视域下的日本侵华与南京大屠杀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主办,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编辑部承办。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南京出版社出版旅美华侨陆束屏先生的新著——《英国外交官和英美海军军官的记载——日军大屠杀与浩劫后的南京城》一书,这是继2012年他授权本馆编辑出版《美国外交官的记载——日军大屠杀与浩劫后的南京城》以及《腥风血雨话金陵》两本书后,再次与本馆合作编撰南京大屠杀新的史料书籍,并再次同意将此书汇人本馆负责编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