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岗柳编     
<正>黄岗柳编,主要流行于阜南县黄岗镇一带,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正德年间,距今有500余年历史,当地有"编筐打篓,养家糊口"的民谣。阜南县是"中国杞柳之乡",杞柳皮薄、柔韧,去皮后柳条洁白、柔韧、着色力强,柳条粗细均匀,是理想的柳编原料。黄岗柳编以杞柳为主要编织材料,编制品种类众多,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农用工  相似文献   

2.
济宁市博物馆藏瓷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济宁市博物馆近年来征集到一批瓷器,现选出部分精品介绍如下。白瓷钵宋。通高11.8、口径17.2厘米。直口,直领,扁鼓腹,下腹内收,凹圜底。沿领部一圈直线纹间以矩形柳编纹,腹部刻有柳条编织纹,近底部刻变形荷花纹。黄褐色胎。通体施白釉,质坚。内外部均见4个条形支烧痕迹(图版捌:1)。  相似文献   

3.
宋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间瓷窑遍布全国,造型千姿百态,装饰丰富多彩,工艺精益求精。宝应宋墓出土的众多宋瓷中,有一件柳斗纹瓷钵(现藏江苏省宝应市博物馆),便是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柳斗纹瓷钵,口径10厘米,高7厘米,底径2.7厘米,圆唇口,微外卷,小束颈,弧腹下收,环底为凹,钵内壁及唇口满施乳白釉,钵外壁均为素胎,颈部一圈饰二十个乳丁纹,并点施白釉,乳丁纹凸起,制作规范,排列整齐。腹部满饰柳斗纹,柳斗纹刻划较深,极为规整,线条流畅,细  相似文献   

4.
鹌鹑笼     
正鹌鹑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条编的小筐,二是筐上的布套,布套口穿上细绳扎紧,像烟荷包一样,讨提町挂。为了结实和美观,人们将鹌鹑笼设计为内外两层,内层是带底的小筐,条编细密,外层则只是一个条编的筒,套在小筐外,既加固,又美观。有的筐底还配以轻薄的木板,木板四周钻孔,穿上柳条,作为小筐条编的经线,编织成型。小筐口沿缝上筒状的布套,内底再放上柔和的旧布头,鹌鹑的新窝即告落成。但这样的巢穴并不是鹌鹑的安乐窝,而是养鹌鹑人的需求。之所以要在  相似文献   

5.
柳条边伊通边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条边是清廷设置的重要人文景观,如今已成为鲜为人知的东北绿色长城。柳条边伊通边门及边台台丁的生活调查;可见柳条边封禁政策之一斑。乾隆诗否定了柳条边的设置,但柳条边不失满族及清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江西省清江县博物馆所收藏的古代瓷器中,有一件褐釉乳钉柳斗纹茶杯,造型和纹饰优美,有迄今所仅见的明确纪年铭文可考,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此杯1976年出土于江西清江县矗湖村鹤卵冈宋墓中。敞口,圆唇平折,束颈,鼓腹,小平底。通高6.2、口径7.2、底径2.6、胎厚0.3厘米。器表带釉,露出白色胎。腹部满布柳斗纹,缘颈附加白釉乳钉十五颗,排  相似文献   

7.
<正>翻开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七君子事件"作为震惊全国的重大事件之一,因最近台湾档案公开,有些史实内幕才浮出水面。"柳条湖事件"成了"七君子事件"的导火索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当晚22时20分左右,以该连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一个小分队在奉天(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一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制服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爆炸后,河本末守立刻向北大营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叀"字构形,现学界多认为象纺砖之形,本文则认为其字形应似用竹、藤等草类植物编织而成的一种盛物之器;并对学界一直存有争议的叀与■之关系作了说明,认为后一字形表示的乃是用叀状容器来盛放的物品,由清华简中从此字形之字读为助考虑,此字形可释为菹;文章最后从汉字文化角度讨论了叀字等字形所反映出的古代编织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机器编织声、缝纫声、缠线声……八廓街鲁固小巷里的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珠杰的妻子罗布卓玛正在和店员们一起编织传统的藏式手工包。黑色藏式氆氇的店招在安静的小巷里格外显眼,走进店里,毛料物、牛羊皮等制成的各式手工包整齐地悬挂在墙上。在这场时间与指间的"约会"里,随着指间流走的时光,变化的是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时尚的手工包样式,不变的则是沿袭已久的传统编制技艺。  相似文献   

10.
您看到的这只红色小柳斗 ,如今陈列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仿建的西花厅“立志强国”展室内 ,每天吸引着许多游人趋前观赏。然而 ,观赏者中却很少有人知道 ,这只普通的小柳斗与伟人周恩来有什么关系。周恩来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祖辈皆是走学师爷 ,考科举 ,步入仕途之路。因此 ,家规、家教甚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1898年3月5日) ,周恩来诞生在江苏淮安府城驸马巷。8个多月后 ,因小叔父周贻淦新婚不久即患上肺结核病 ,这种病当时尚无法治好。为了给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 ,也是为了让小婶母陈氏有个依靠 ,就按当地风俗 ,将年幼的恩来…  相似文献   

11.
陈婕  傅美婷  方舟  蔡媛 《旅游纵览》2023,(23):145-147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活态视角出发,以珠海三灶编织为例,探讨三灶编织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相关策略。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发现目前珠海三灶编织存在着技艺传承后继无人、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并从活态视角提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化路径,为珠海三灶编织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五彩缤纷。太阳是金灿灿的,柳条是碧绿的,桃花是粉红的……难怪诗人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刚进公园,令人眼花缭乱。我走到一棵杏树前,它开得正旺,花瓣红里透白,美极了。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湖边的柳树,它的枝条长短不一,摸上去非常柔软,在湖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碧绿。每当春风吹过,柳条便在空中轻盈地舞蹈。看着这美丽的柳树,我不禁吟咏起贺知章的诗句:"碧玉妆  相似文献   

13.
图片     
正霍邱柳编主要流布于皖西北沿淮河一带的霍邱县等地,是沿淮传统柳编的重要代表之一。霍邱柳编以杞柳为主要编织材料,一般包括选料、浸泡、剥皮、编织、着色、晾晒等工序,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手工编织方法,如经编、立编、平编、拧编、绞编等。清末时,产品主要为柳条筐、箩、篮、笆斗、簸箕等各种农具及日常生活用具,价廉易得,结实耐  相似文献   

14.
李思燃 《神州》2011,(3):131-131
中国是一个织物大国。其织造的传统悠久。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最早的文化样式大概就是编结和编织了。人们将编织艺术比喻为心灵手巧的艺术,这不仅是因为编织艺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北支派遣(甲)第一八五五部队"(又称"北支那防疫给水部",以下简称"(甲)第一八五五部队"),是侵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秘密建立的细菌研究与作战部队。中日学者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持续研究,使我们对该部队的历史与罪行有了相当程度的认知,但关于该部队的编成日期、编成地点、组建过程与编制体系等细节问题仍众说纷纭、结论模糊。本文通过对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相关档案的爬梳,结合其他已有和新掌握的史料,基本廓清了自1937年7月至1940年3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临时野战防疫给水部""第一野战防疫部""临时防疫部""临时野战防疫部""临时防疫给水部""北支那防疫部"与"北支那防疫给水部"之间的编成沿革、编成时间与部队长问题,确认了"北支那防疫给水部"即(甲)第一八五五部队是在"关东军防疫部"直接参与下组建而成,历时近三年。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17,(8)
<正>我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礼俗繁多,如占卜、祭祀、婚丧嫁娶等等。尤其丧葬习俗蕴涵特定的文化指向,历来为我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所重视。其中在死者口中放置东西,后世称之为"口唅"的习俗,源远流长,成为中华丧葬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口唅,又称口塞,一般是指在死者口中置放的玉石。《周礼·秦官宗伯·典瑞》:"大丧共饭玉,唅玉。"《说文解字》:"唅,送死者口中玉也。"玉在古人的心  相似文献   

17.
<正>(上接第6期)在旧社会,人们习惯于把坐牢叫作"蹲笆篱子"。这并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说的"溪中士女出笆篱"的笆篱,那是指用竹或草编成的障蔽物;在意念上,它也不是杜甫诗"局促伤樊笼"中樊笼的演变。我请教了几位"老哈尔滨",才知道这笆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叶子     
又是一个"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季节。绕过熙熙攘攘的人流,走过繁华喧闹的街市,秋姑娘将我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一地的梧桐叶。远远望去,好像是一块用树叶编织出来  相似文献   

19.
《文史月刊》2010,(9):11-12
<正>中国有句古话,名正则言顺,意思是凡事都得有个理由,否则办起事来麻烦。当年岳飞被害风波亭时,秦桧一干人等给岳飞编织的罪名是"莫须有",后人将之理解为"说不定有",但经过认真考证,参考宋人语言习惯,"莫须有"应该理解成"怎么没有?",这是在韩世忠等人责问秦桧时,秦桧用这句话来显示自己对韩世忠的不屑一顾,岳飞背的罪名是不听号令,私自逗留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损失。周恩来殚精竭虑,采取种种措施,稳定粮食局势。他劝说红卫兵和造反派不能冲击农业生产,坚持抓南粮北调局面的改变,用"以出养进"的办法开展粮食外贸,努力解决"三个突破"中的粮食"窟窿"问题,认真贯彻藏粮于民的思想,常抓节约粮食。周恩来高度重视粮食问题的思想和为民谋利的风范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