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互联网+流通"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具活力的领域,成为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有利于推进流通创新发展,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拓展消费新领域,促进创业就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稳增长、扩消费、  相似文献   

2.
张韩 《沧桑》2009,(2):157-15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的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互联网的优势和长处有目共睹,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众人皆知。如何加强高校互联网的德育建设,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而使大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高校要积极开展网络德育工作。主动占领网上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3.
事件     
《名人传记》2015,(12):11-11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在"十三五"期间,中国正在推行的网络强国等战略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筹码。从互联网大国到互联网强国,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正在发生"质变"的互联网经济已然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4.
杨春英 《攀登》2006,25(3):21-23
青海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省内各经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很不平衡。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经济区域的优势与劣势,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对策,统筹区域发展,合理布局全省地区生产力,促进青海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5.
徐澜涛  姜其政 《神州》2014,(18):40-4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现代化信息产业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十足的发展。现如今,移动互联网技术凭借其自身的优势逐步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在现代化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逐步从过去单一简单的短信、彩信业务发展成为现如今的无线终端、3G、4G网络传输、GPS移动定位等多项综合性业务,并且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引用,广大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业务。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对现阶段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相关的业务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些理念成为统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纲领和总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由于旅游资源系统庞大、旅游资源品位高、民俗风情独特等优势条件都将旅游业确立为本地区的优势产业、龙头产业、支柱产业甚至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贡献,但旅游负面效应也开始显现,甚至在一些民族地区负面效应尤为严重。旅游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与生态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人的发展的价值高度背离,价值走样、价值扭曲、价值失衡等造成旅游经济和整体经济社会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能,不能维系经济、社会、文化、人与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民族旅游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负面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扎尕那旅游区为例,探索在五大发展理念和"六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建立支配、引领我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价值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覃琴 《神州》2020,(5):147-147
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进一步加深,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互联网+”在这个时候,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在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高职企业英语教学模式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找到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统筹发展,在PBL+TBL汽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推进新模式的发展。结合自身的现状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不断的与时俱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技能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俐伶 《神州》2012,(29):244-244
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失业已成为一个引起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社会问题,它体现着社会新生人力资本的供需矛盾,揭示出我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失业进行实证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促进就业的内在影响机制,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骆惠宁 《攀登》2013,(3):1-3
一个地区能否建立并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是该区域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省委谋划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的时刻,深入研究和不断增强我省比较优势,对于科学确立青海下一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以强化特色竞争优势;全国各地争相探索体现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推动差异化竞争,以此提升发展质量。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和成就,也无不与探索和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相关联。特别是过去五年里,在中央及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立足青海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确立了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形成了“四个发展”的工作路径,初步探索出了体现时代特征与青海特色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之路。全省经济总量由2006年的641亿元上升到1635亿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苏联的解体,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在这种条件下,建立和发展我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关系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如何利用当前对我国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发挥国内经济优势,适应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大气候,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具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8.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19.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0.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