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是南宋一位学者对桂林山水之美而作的概括性的评语 ,凡是去过桂林的人 ,都会深深感到这句评语并不过分 ,因为丝毫没有夸大之意 ,而且讲得确道好处。正如清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所说 :“桂林无地非山 ,无山而不雁荡 ;无山非石 ,无石而不太湖 ;无处非水 ,无水而非严陵”。这就是说 ,她是具备了全国各地山水名石之优点 ,雁荡山 ,太湖石 ,富春水 (严子陵钓台位于富春江上 ) ,其长处都兼而有之 ,所以南宋李纲早有“雁荡武夷何足道 ,千岩无是小玲珑”诗句赞美。面对这样一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 ,志书该如何编写 ,这部新志…  相似文献   

2.
南宋淳伤九年(1240),李曾伯出知静江府(府治临桂,即今桂林),这位宦游四方、见多识广的人,到这里突然处身于他前所未见的奇山异水之中,于是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桂林山川甲天下”的赞叹之句。这就是以后长期传诵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由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对此作了更为深刻的解释。他在《广志绎》卷五中说:“桂林无地非山,无山而不雁荡;无山非石,无石而不太湖;无处非水,无水而不严陵、武夷”。所以他作出总结:“真天下之奇观也”。既然是“天下奇观”,则“甲天下”的话也就无可争议了。现在,当我读了最近问世的《…  相似文献   

3.
独秀峰南宋"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的发现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一尽人皆知的口头禅,是桂林旅游的重要品牌。它源于800年前刻于桂林独秀峰读书岩口右上方的南宋人王正功的诗句。这一石刻诗句,对研究桂林地方史、旅游史,对桂林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味水 《广西文史》2002,(1):64-67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盛于唐宋,延续元、明、清,千馀年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5.
桂林山水     
帅立功 《广西文史》2010,(1):F0004-F0004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就听老师讲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话,所以很早就产生了一览桂林山水的心愿。后来有机会出差,见了一些名山佳景。像华山之险,黄山之峻,峨嵋之秀,庐山之盛,泰山之威,三峡之奇特,张家界之壮观;还有西湖之雍容,太湖之气魄,天池之瑶仙,瘦西湖之窈窕,青海湖之广袤,爱丁湖之怪诞等,尽展了祖国山河之美。我心想,桂林山水还能甲到何种程度?1996年底,我到广西开会,广酉通志馆的洗光位馆长陪同我们考察桂林。常言道:一看景不如听景”,对桂林山水来说,听景绝不如看景。“神仙洞府无几近,城市山林自郁葱”(明代阳朔人·唐…  相似文献   

7.
《沧桑》1993,(4)
“沁县三大宝,鸡蛋、瓜子、吴阁老。”这是地处太行山区的沁县人民夸奖家乡名产的口头禅。由于这闻名天下的名贵小米“沁州黄”是清朝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吴(?)发现的,因而吴阁老便成为“沁州黄”的代名词了。“沁州黄”原名“爬山糙”。相传,在300多年以前,古代沁州檀山岭,有一座松柏掩映的千年古庙,庙里住着一位赤脚和尚和几个小徒弟。由于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于是他们便自己动手,把附近的贫瘠土地开垦出  相似文献   

8.
杨国庆 《世界》2006,(4):56-58
南京,是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登临钟山而俯视,长江浩淼如练如线, 丘陵起伏如烟如黛。南京城墙,恰似这座美丽城市一条若隐若现的璀璨项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建造这座旷世城垣,先后动用民工百余万,在南京造城墙的时间总计长达39年,共修筑了四  相似文献   

9.
祁县的化积淀真是浓厚得很。2000多年前战国大夫祁奚在自己的这块封地上留下了至今仍被人们传颂的举贤之道,如今祁县又以众多的古建遗存而被列入国家历史化名城。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称奇不已的古建筑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乔家大院了。  相似文献   

10.
王瑞庆  葛薇 《旅游》2004,(2):64-67
山西是面食之乡,不只做面食的原料多,面食的花样也多,而且晋南晋中晋北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     
核心价值概述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与江西省的交界处,形成了北部长江下游支流与南部福建省闽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森林茂密,陡坡深谷众多.武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高山脉,被称为“华东屋脊”.武夷山脉有110多座山峰超过1000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  相似文献   

12.
黄启勇 《旅游纵览》2014,(11):74-77
<正>止止壶天,最早知道是因为知名作家何况的笔名,当时私下觉得作家果然有学问,名字取得有意思。到了武夷山,才发现止止壶天就在九曲溪畔、大王峰下水光石后的止止庵内,这才恍然大悟。酷暑天气,汗流浃背,仍然拦不住我的好奇心,徒步走进武夷宫,去探寻止止壶天的传说。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寻雉     
<正>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午休的倦意还未完全退去,我迷迷糊糊地开车进山,还没到雉类出没的区域,汽车的挡风玻璃突然被挡住视线,原来是山间弥漫的大雾,我在弥漫的大雾中穿过了几公里弯弯曲曲的山路,眼前是壮阔的云海,一直蔓延至天际,看到这般美丽的风景,我顿时惊呆了,刚想架起相机,突然想到拍风光的广角镜头全部放在宾馆里,只好用手头的设备简单地记录了一下。在我的印象中,像这样大面积的云海一般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常被视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常识,不少开发者也因此对文化旅游地开发付诸极大的热情,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地都能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文化而成为游客追逐的热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研究发现,大众游客只能感知到文化的一些表层元素,他们希望对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包装与充分展示。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一观点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元素在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但只有经过充分解说与合理展示、让文化不断“活化”、能够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的文化,才能发挥“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解生才 《中国土族》2009,(4):37-38,39
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初春,一部架在万丈悬崖峭壁上的天梯,把我们直直地送入了云霄。  相似文献   

16.
拜谒柳湾     
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再到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应折柔枝过千尺……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再到现代毛泽东《送瘟神(其  相似文献   

17.
18.
寒江 《旅游纵览》2016,(11):62-67
正西双版纳给人的感觉一直很神秘,除了绵延起伏的热带雨林,更多是因为这里聚居了众多的少数民族。傣族是这里最大的民族,所以人们记住西双版纳更多的是傣家风情,其实在那片热带雨林中,还隐藏着数不清的神秘,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基诺族就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绝壁武夷     
<正>"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以险峻的山势及独特的地貌著称。武夷山的山峰被洁白的雾气围绕,如同朝圣者的头巾一般纯净,武夷山的溪水清澈甘冽,乘着竹排可以看水中的鱼虾自由嬉戏。游览武夷山既摄录了美景,又锻炼了体魄及心智。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概况     
《福建旅游》2005,(8):154-155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3处、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