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对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较为重视,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31.9-1937.7为第一阶段,属平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对日备战与陆军整编的现实需要,在其成立初期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基础上,一边大量引进德造装备,一边积极谋求兵器自给,使国民政府陆军的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改观;1937.7-1945.9为第二阶段,是战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以保证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凭借外购以及战时的兵工生产与外国军火援助,在相当程度上维持了国民政府陆军的装备水平,支撑了国民党陆军的抗日作战.但从历史的纵向角度看,国民政府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无论战前还是战时,均存在着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2.
杨立红  朱正业 《民国档案》2006,2(4):133-137
抗战爆发以来,大部分公路、铁路及新式运输工具毁于兵燹。为维持战时交通,古老的驿运一度复兴。在时局动荡、资金短缺的困难条件下,淮河流域安徽段的各驿运站多方努力,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力量,并采取种种措施,大力推动驿运工作的开展。驿运作为战时的应急措施,基本保障了军需民用物资的流通,为支援抗战、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为坚持抗战,急需从国外进口大量武器装备。1938年3月至1939年6月,中苏签订了三次易货借款协定,中国以农矿产品作价抵偿,用易货方式,从苏联进口军火器材。其中农产品部分包括生丝、茶叶、猪鬃、牛皮、羔皮、羊皮、驼毛、桐油等,由行政院对外易货委员会分别饬令富华贸易公司、复兴商业公司等筹办。本组史料选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经济部档案,反映了这两家公司在抗战中期承办易货所需要之农产品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竭力完成任务的经过。  相似文献   

4.
1.叶琢堂致翁文灏函1937年10月29日霓先生大鉴:十月廿二日大示奉悉。关于赴德华货,自八月十三日沪战发生迄今,已购入五百十七万余元,惟开战两星期内,上海交通暂时全归停顿,嗣后中德轮运,迄未完全恢复,经陆续设法由太古船分批运港转德,截至现在止,共已运出一百六十六万余元。查此项购运之所以较前减色,出口困难固为一因,同时,上海与内地交通之窒碍及兵险问题,为尤难解决,本局曾与美最时商洽合作,亦以由产地运至集中地点固属不易,由集中地点运至出口地点更感困难,中外各保险工作既皆拒绝保兵险,货到出口地点时间又复无从估计,致外运舱  相似文献   

5.
行政院致财政部代电(1940年12月25日) 代电中华民国廿九年十二月廿五日阳字第25866号财政部孔部长:奉蒋委员长交下已核定管制粮价、物价、工价最重要之方针,暨批改之管制民生必需粮物价格之根本办法,及实施纲领各一件,饬研究具报。等因。业经第二次经济会议议定:(一)由各主管机关遵照委座核定之管制粮价、物价、工价最重要之方针各项原则,并参酌批阅之管制民生必需粮物价格之根本办法及实施纲领,各就主管范围,拟具详细实施办法,限一星期呈核。其现有实施办法者,应严厉执行。(二)为增裕粮食来源,特拨五千万元交全国粮食管理局,向余粮省份购粮运川,平价出售。另增拨两千万元交经济部平价购销处,购运日用必需品,平价供给市面。(三)行政院于每星期召集经济会议一次,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民营工矿辅助军需生产的一件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党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民营工矿辅助军需生产概况二十七年十月底止抗战军兴,兵工之需要激增,民营工矿自宜以辅助军需生产为第一要义,次及民生必需品之供求。我国工业原尚幼稚,而仅有之少数工厂且多集中于沿海各省。为谋实现辅助军需生产之目的,首须将沿海厂矿迁移内地,然后再斟酌需要增建新厂,故政府于沪战爆发,即令资源委员会办理上海迁厂事宜。二十六年十一月工矿调整委员会成立,更扩大迁厂范围,成立厂矿迁移监督委员会,进行迁移迫近战区各省厂矿。当时拟定迁移厂矿范围如下:  相似文献   

7.
印支通道的战时功能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支通道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前期开辟的一条重要国际交通线,承担了多种战时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军公物资通道。本文认为,尽管法国坚持其禁运军火的立场,但该通道仍为中国运进来自苏、法两国的一批重要军火,以及中国所购的其他重要战略物资。第二,对外贸易通道。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至1940年6月间,印支通道成为支撑国统区对外贸易的主要支柱,尤其在1939年,经由该通道的对外贸易总值几乎占国统区的一半。第三,工矿、学校内迁,华侨机工回国及国内外函件邮递的主要通道本文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论述,认为印支通道是1938年港粤通道中断后至1940年6月间,国民政府所最为倚重的国际通道,而且它的这种功能的多样性是在此以后的国际通道所无法同时做到的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史料选辑(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孙拯致翁文灏、钱昌照签呈1937年9月14日谨签呈者:窃本会依照行政院决议与财政部、军政部、实业部组织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由本会专门委员林继庸驻沪主持办理,为期已及一月。中间往来函电,当经遵办。惟念林继庸君在沪,后方尚无专任主持之人。而工厂陆续迁移,其势不能久待。职奉命集中函电,除接洽经过外,理应勉力襄助筹划。惟(一)工厂之迁移,最初本以辅助兵工制造为目的,已迁出各厂及其运出机器原料等之应如何利用安排与以后工厂之选择,非熟悉兵工需要者不易胜任。(二)工厂迁移后之收地、建筑等问题,亦须有对于工厂建设较有经验与对各厂技术问题能相当了解者担任,庶可筹划较固[周]。现查第三部业经成立,有机器及化学工业两组。现在迁出之工厂以五金、机器工厂为多,主持该组者对于兵工需要最为熟悉,而化学工厂亦有相当迁出,该组主任林继庸君又为在沪主持之人。如将迁移工厂事,移归该两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中国为抵抗日本侵略,采取易货贸易的形式,以钨、锡、锑等矿产品和猪鬃、羊毛等农产品作为偿债物资,从苏联进口大批军火武器.然而,随着战事扩大,中国东南沿海出口及西南滇越铁路、滇缅公路相继被日军封锁,我国的对外交通几乎完全断绝.国民政府为了保障中苏易货贸易的进行,又开辟了一条西北陆路运输路线,即利用苏联的回空车辆运输矿产品和农产品.该运输路线的开辟尽管困难万端,但国民政府仍然坚持,维持了西北路线的运输,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和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交通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日战争前,中国经济落后,交通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稍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内陆地区最落后。抗战爆发后,东部沿海沿江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地区,相继沦于日寇之手。国民政府被迫由南京迁都重庆,我国的政治、经济重心也随着由东部移向西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西藏的西南5省同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西北5省,便成了抗战时期的大后方。然而,大西南、大西北对外交通闭塞,内部交通建设又甚为落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侵略使大片国土沦陷、面临财源枯竭、发生财政危机的情景下,中国的对外方针是最大限度争取外国的支持与援助,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先后向苏联、美国、英国举借了外债。这些外债的特点是借款为易货性质,无折扣,低利率,计息以实际动用部分为限,不用提供担保,仅指定由中国运售某些货物以售价抵付。抗战时期举借的外债,填补了国民政府的财政亏空,缓解了财政危机,补给了战备物资,增强了抗日的军事装备,为长期抗战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存在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与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但由于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及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所有制结构;及至“文化大革命”期间,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追求纯之又纯的公有制形式,致使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几乎趋向于无。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个体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20.6%下降到1975年的O.8%。1978年,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76%…  相似文献   

13.
苏打工业是近代化学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代日本亦极力谋求此项工业之发展,但由于原料盐极度匮乏而倍受制约,遂妄图通过对中国东北盐业资源以及苏打工业产品的掠夺,达到弥补自身发展劣势、充实本国苏打工业实力之目的。日俄战争后,日本强占“关东州”并以之为据点,开始对苏打工业所必需的原料盐进行掠夺,使“关东州”沦为日本苏打工业原料盐的重要供给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盐业资源的掠夺范围进一步扩大、程度愈深,同时对东北苏打工业产品进行二次掠夺,致使中国东北盐业资源和苏打工业产品大量流失,助长了日本苏打工业的发展,为日本持续扩大侵略战争提供了物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本处因政府西迁,各党政军机关之人员及公物器材等亟待统筹疏运,为适应此项需要调用,有关运输各机关之人员组织之.  相似文献   

15.
武阳疏散人口委员会于一九三八年七月成立,设委员7人,以湖北省会警察局、武昌市政处、武阳两县政府、两县党部、湖北水上警察局等机关代表组织之.下设总务、调查、劝导、交通四组,以从事疏散人口之调查登记,劝导人民早日离去,及代人民接洽分配车运、船运等工作.犹忆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底,市政处并有简单惨痛之“为疏散人口告民众书”之普遍发出,全文谓:“全市的同胞们:  相似文献   

16.
长芦原为水名,以其旁多芦苇,故名长芦.今之沧县所属原有长芦镇,为海盐产区,设有督运司驻其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始移运署于天津,相沿既久.冀省沿海区域所产海盐,统称“芦盐”. 主管盐政的盐官在昔日官场均视之为“肥缺”,非与当道有特殊关系都不易得充斯职. 在过去年代中,盐税为财政收入的大宗,而长芦税收又占全国盐税的首要地位,故与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均有密切关系.大者如庚子八国联军赔款及1912年袁世凯六国大借款,皆以盐税为主要担保,此固尽人皆知的事实.兹所记述,系几项特殊事件的内幕以及主管官署借端敲诈盐商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克兰呈委员长蒋、部长孔建设实力中心点之组织建议(译件)①1935年一、临时建设署之设立全国最高军事领袖,为树立“实力中心点”意义上之柱石,仅伊一人决定一切建设计划及实施方针。为确立“实力中心点”之建设范围及其程序起见,为树立负责有力机关,以担任“实力中心点”建设工作,以奠定中国整个建设之坚强结构起见,第一步先有将“临时建设署”(下简称建设署)组织成立之必要。建设署署长由最高军事领袖任命之。建设署之工作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紧急方案(甲),一为准备方案(乙)。(甲)以民族自卫为根本原则之“实力中心点”之建立及管理上一切设计及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8.
1、中华航空公司调整方案中华民国二十几年六月十五日工农交铁四部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修正通过查中日事变后,中国航空公司及欧亚航空公司华中、华北之航线均经停航,由日本军特务部在民国二十七年提出中华航空设立要纲,于是我国临时、维新、蒙疆三政府在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据以互订设立中日合办航空公司之协定书,而该公司亦即据以成立。惟依前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国飞运公司所订中美航空邮运合同,及与德国汉沙航运公司所订欧亚航空邮运合同之规定,中国、欧亚两航空公司之组织、股权、人事、财务等项,均较此次中华航空公司所定者对于我国权利损失为少,自应据以调整,兹拟具办法如次: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文化生活和民俗是一个特定地区人们的文化心理与经济生活的反映.不同地区的文化往往存在许多差异,这又与地理环境及历史传统有关.明清时期的杭嘉湖是经济发达的江南经济区的中心之一,地处太湖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誉称.是运河南起的始点,交通便利.风景、人文皆著称于世,有人间天堂之谓.南宋建都临安,北方士族南迁,将北方民俗传之于浙北三府,所以在这里既有北方的习俗,又有本地特色,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端:  相似文献   

20.
正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后,国家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凡由国家投资,增加国家资产,扩大社会再生产之一切工业、农业、交通、水利、文教、卫生及公共建设为基本建设。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基本建设投资和建筑业卷(1949—1952)》,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城市郊区大量农业用地短时间内被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