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国家文旅部提出"年画重回春节"的口号,这对于年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然而,如何让年画重回春节?只是回到春节,还是更多地回到当下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问题引发我的思考。什么是桃花坞年画?论年画,中国素有"北杨南桃"之说,北方有天  相似文献   

2.
让年画走进您的家庭○木乙注意观察,我们一定会看到,买年画、贴年画的传统习俗正在复苏。在明星摄影画、山水风光摄影画、挂历俏势不减的情况下,传统的年画又逐步开始受到欢迎。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居室装修一天比一天热...  相似文献   

3.
胡清波 《民俗研究》2016,(4):121-128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晚清年画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为年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造型元素,使之以强烈的故事性吸引了大量受众。生动形象的年画图案则将文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并在民间文化想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演绎,使文学在这种活态建构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命力。题写有诗词文本的年画则直接将文学与图像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了年画表意系统的多媒介特征,又进一步增强了年画的文学性,使其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样式。晚清年画在不断地借鉴、重构文学并与之合体的过程中传播和完善了彼此,体现出文图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张晓晴 《民俗研究》2011,(4):228-236
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传统吉祥文化的形式意义显现.它根植于中国民众共同的“趋吉求瑞”心理以及对于生命存在“求生祈福”精神本质的永恒追求,形式表现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人物表现与构成法则。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中。解悟明清民间木版年画女性人物图像吉祥意蕴是提升设计作品文化识别性,打造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设计形态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为进一步开展好非遗工作,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于2月27日推出本年度首个非遗展览——“迎春纳福——传统年画精品展”,并组织召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基地(恭王府)工作职能定位与战略规划学术研讨”。年画源于汉,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相似文献   

6.
谢建青 《神州》2013,(17):54-54
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木板年画是民间年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受到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喜爱。随着我国对民族文化发掘和保护的力度增大,木板年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目前木板年画的发展和保护来看,为了适应我国新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在木板年画的保护过程中采取了互动式的发展模式,鼓励年画爱好者参与到木板年画的创作当中,亲身体会木板年画的魅力,为木板年画发扬光大提供有力支持。因此,从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应积极开展"互动"木板年画的制作,提高民族文化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中,木板年画是民间年画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受到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喜爱。随着我国对民族文化发掘和保护的力度增大,木板年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目前木板年画的发展和保护来看,为了适应我国新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在木板年画的保护过程中采取了互动式的发展模式,鼓励年画爱好者参与到木板年画的创作当中,亲身体会木板年画的魅力,为木板年画发扬光大提供有力支持。因此,从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看,应积极开展“互动”木板年画的制作,提高民族文化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西部为数不多的的民间美术中,阳谷县张秋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鲁西人民刚劲、朴实、豪迈、大方的人文特征而流传于鲁西大地,并促成了山东西部年画产地的发展,它与山东中部杨家埠年画相呼应,共同促成了山东民间年画的繁荣。2008年,张秋木版年画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范育桦 《东方收藏》2024,(1):150-152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审美与创造,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武强木版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紧随时代步伐,在做好传承的前提下,结合传统木版年画视觉语言迎合现代社会审美。文章以研究武强木版年画吉祥文化的视觉语言为基础,讨论其构图、造型、象征符号等要点,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法则与传统年画的融合应用,沉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展现内在灵魂,从而赋予传统年画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蕴含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带来了新的解读方式和传承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数字化的形式注重参与者的交互性,在精神层面给用户带来满足感,朱仙镇木版年画应打破现有创作传统与困境,重塑文化新形象。文章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概述、困境进行讨论分析,结合文化创新案例,提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年画     
华羽 《成都文物》2005,(4):17-17
中国的年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一般是采用工笔画形式。也有工笔带写意,当然也不乏大写意的传统中国画法。年画,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早在东汉、六朝时就已存在了。宋代时,年画已很兴盛。清代康熙、乾隆年问。年画的作坊日益发展。当代的年画.也是在沿袭历代传统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版画也加入了年画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遍存在于广大城乡的旧年画的内容已不适宜于新生的人民政权的执政理念及新民主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民众广为熟知的旧年画改造纳入新中国文化建设的轨道,颁布了一系列改造旧年画的政策法令,领导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新年画创作运动,不仅成功地清除了旧年画中封建迷信的毒素,完成了对旧年画的革命性转变,而且使年画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新民主主义思想及人民民主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促使广大的艺术家们完成了合乎现实政治和社会道德要求的思想转变,同时促进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
臧璐 《东方收藏》2022,(12):119-121
年画属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范畴,在漫长的岁月中,与不同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本文就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和西南地区云南大理甲马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全文分为三部分,首先对甲马和年画的概况进行介绍;其次对年画和甲马的造型与色彩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甲马和年画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受地域、文化、习俗和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二者皆有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桐源 《沧桑》2008,(5):235-236
山西新绛民间木版年画是宝贵的民间艺术财富,文章以总述中国传统民间木版年画为前提,引出山西新绛民间木版年画,深入的分析取材、用线、着色等特点,并和其他地区木版年画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新绛民间木版年画独有的特点,同时对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民间画师高桐轩和他的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我国具有优秀传統的珍貴艺术遺产之一,它的历史悠久,流行于民間,內容紧密地結合着社会現实,反映了人民的生活面貌。它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吸取了其他繪画艺术之长来丰富自己,逐漸形成为具有一种独特的民族形式的民間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园之一,清东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慈孝文化是其核心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追溯中国慈孝文化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从清东陵的建筑格局、祭祀礼仪以及文献记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对清东陵所蕴含的慈孝文化作一综合考述。  相似文献   

17.
年画是我国民间传统画种之一,因主要在农历新年张贴,故得名。其由专业画工经画稿、刻版、填色、印刷等工序制作,旧时主要张贴在民居门、墙、窗等处用以增添节日气氛。平阳木板年画是一门传统雕版印刷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是展现黄河流域晋西南临汾、运城地区(古平阳地区)“年文化”的典型载体,是当地人民展现民俗风情、表达美好祝福、寄托生活愿景、传承精神内核的重要媒介,具有典型、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在简述平阳木版年画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类别对平阳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和风格进行赏析,进一步研究并挖掘平阳木版年画的内涵和价值,着力让平阳木版年画这一文化遗产在能够“热”起来的同时,更能依托艺术载体让其所表达的内在精神“传”下去。  相似文献   

18.
程宜 《收藏家》2012,(9):61-66
佛山木版年画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明清时佛山曾是全国年画生产和批量销售中心之一,特别在清代乾隆、嘉靖年间至抗日战争前,发展最为鼎盛。  相似文献   

19.
刘振 《神州》2011,(13):70-74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朵艺术奇葩,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精华。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虽然是个小镇,明至清朝中叶却为中原商坞要冲,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它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合称中国四大名镇。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园之一,清东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慈孝文化是其核心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追溯中国慈孝文化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从清东陵的建筑格局、祭祀礼仪以及文献记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对清东陵所蕴含的慈孝文化作一综合考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