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初期,周公于摄政第五年营建洛邑,至七年初成,亦称“新邑”。《尚书》之《召诰》、《洛诰》所记即此七年洛邑初成后,召公、周公在邑内“相宅”、“卜宅”,实乃为成王选择营建王宫之位置。同年,周公致政成王,成王于新邑主持盛大祭典,是为元祀。何尊铭文所记为成王亲政第五年,即“唯王五祀”时事,此时洛邑内王宫已建成,成王始迁都于洛邑,洛邑自此亦称成周。汉以后典籍所记位于汉河南县城之西周时的“王城”,在西周时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成周与王城考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梁云 《考古与文物》2002,4(5):51-55
成周最初是西周王朝的东都.成王时周公所建。营建成周之事在《尚书》的《康诰》、《召诰》、《洛诰》中均有记载,也见于西周早期的《何尊》铭文。征诸文献及金文.西周时成周又称为“洛”、“新邑”、新大邑”、“新邑洛”等,而没有“王城”之说。《令彝》同时还提到“成周”和“王”。  相似文献   

3.
西周洛邑城址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洛邑,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邑、大邑、新大邑、新洛邑和成周。关于洛邑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洛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前昭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卜相洛邑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洛邑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相似文献   

4.
郭旭东 《史学月刊》2003,(9):121-124
在早期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 ,迈入文明门槛时间未久 ,政治体制尚在不断探索和初建之中。因此 ,有关理政用人方面的历史资料留下极少 ,这给我们观察和研究此一阶段的官人之道造成了不少的困难 ,也使人才史这一学科建设留下了薄弱的环节。所幸的是 ,在《尚书·立政》这一被学者们认为是周代的“真文献”当中 ,还多少保留了一部分这方面的珍贵资料。对它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 ,或许能够弥补三代在官人之道上的某些缺憾。一《立政》篇是周初周公对成王的诰词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 :“成王在丰 ,天下已安 ,周之官政未次序 ,于是周公作《…  相似文献   

5.
据《尚书大传》记载,周公在摄政期间,相继完成了平定叛乱、封建亲威、营建洛邑、制礼作乐等各项功垂千秋的伟业,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地位。至摄政七年致政於成王时,已是功成治定,  相似文献   

6.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艹发)。”这是《诗经》中歌颂召伯的诗句。在“国风”的160篇诗歌中,“召伯”一词,仅此一见,是个孤证。召伯是谁?史无明文。汉儒都认为召伯就是召公。《诗序》云;“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于召公。”《史记·燕世家》云:“民人思召公之政,……作《甘棠》之诗。”郑氏《笺》云:“召伯,姬姓,名奭,食采于召。……此美其为伯之功,故言,‘伯’也。”意谓先为召伯,后晋为召公,这一说法,千古没有异辞,揆诸铜器的铭辞,却不符合历史的事实。一、从梁山七器谈起前清道·咸年间,在山东寿张县的梁山(今属梁山县),出土了七件铜器,它们的铭辞是;  相似文献   

7.
洛阳西周陶器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序论洛阳北依邙山,南控伊阙,东据成皋,西阻崤函,伊洛涧四条河流从境内流过。从旧石器时代特别是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在这一区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史记·周本记》记载,武王灭商西归,在洛度邑后,"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成王即位后,使召公相宅,周公营建成周,迁殷遗民居之。50年代以来,在配合洛阳基本建设的过程中,文物部门曾发掘了大量的西周遗存,除了比较重要的铸铜遗址外,发掘的墓葬就有近千座。这些墓葬大体可分两大类,一类是1964年发掘的庞家沟西周贵族墓葬,这类墓葬以随葬铜器、原始瓷器、玉器为特征,可称之为…  相似文献   

8.
《诗经》十五国风中有《周南》、《召南》两部分,我们习惯于称为“二南”,由于它的年代问题始终存在争议,至使许多相关问题难以明确。其实,《二南》由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分陕而治而得名,是周公、召公所辖两大区域的诗歌,应该属于西周时期的作品,其中也许或有王时诗流传下来,被编在《二南》中,但也不会是全部,主要还是盛行在周、召分治时或稍后的诗歌。因为诗在“周南之国”而编在《周南》,诗在“召南之国”故编在《召南》。  相似文献   

9.
武王定都洛邑是周初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其后周公营建洛邑,成王定鼎郏鄏迁宅成周;都是按照武王的遗愿进行的。但、是,这件大事仅见于《逸周书·度邑解》和《史记·周本纪》,并未引起古史家的重视。值得欣喜的是,周初的天亡簋、利簋和何尊等铜器铭文,为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我们仅就周初金文与武王定都洛邑兼及武王伐纣的往返日程诸问题,略作浅论,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0.
近出清华简发现《逸周书》中的《皇门》篇,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视其为西周文献的认识。然细加考索,可以看到简文固然以西周文字为主,但也带有少量东周时期的语言色彩,说明它并非西周的原始文献,很有可能是春秋时期根据王室档案整理成篇的。清华简《皇门》作为周公诰辞,大体作于周公摄政后期。篇中周公自称"余一人",史官以"(周)公若曰"等同"王若日"领起全篇诰辞,诰辞始终不曾言及成王等事,都不同程度反映了周初复杂的政治背景下周公摄政称王的史实。  相似文献   

11.
周武王东都选址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武王东都选址考辨王晖周武王伐商之后即谋划营建东都,此说见于《史记·周本纪》等文献和何尊等金文材料,是可肯定的。但目前学术界认为成王和周召二公所卜选修建的洛邑就是武王所选定的东都,对此我们是不同意的。成王所建洛邑,学者或谓成周,或谓王城,或谓二者皆有...  相似文献   

12.
将新出清华简《金縢》与传世本及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证成王即位时已为少年,"襁褓说"不能成立;周公"居东"为"避居"而非"东征"。汉代古文《尚书》较之今文《尚书》,更接近原初的《尚书》本。孔子没有删订过《尚书》,也没有作过《书序》。清华简《金縢》以"志"为名,表明公元前300年前后,《尚书》尚未成书。清华简本《金縢》所记周公事迹最为素朴,应是较早记载周公历史的史籍。今传本《尚书》应不是汉代的《古文尚书》本,或根据今文说改造过。《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来源芜杂,其关于周公历史事迹的记载存在诸多错乱之处。简本《金縢》与《史记》关于周公历史记载的差异,反映了周初特别是周公历史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不断层累叠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毛诗序》说:“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用公”。又说:“《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放系之召公”。对这种区分方法,人们很难理解。周南、召南是周公、召公的封地,两人都位列三公,为什么周南就是“王者之风”,召南就是“诸侯之风”?且“诸侯之风”是“先王之所以教”.那么“王者之风”是谁教的呢?先王又是指谁?孔颖达解释说:“王者之风,文王之所以教民也。王者必圣,周公圣人,故系之周公。”“诸侯之风.先王太工王季所以教化民也。诸侯必贤,召公贤之,故系之召公。”“感文王之化…  相似文献   

14.
周初东都成周的营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初东都成周的营建杜勇营建东都成周,是西周开国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对当时周王朝的政治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产生过深远影响。在《尚书》周初八诰中,《召诰》、《洛诰》、《多士》等篇从不同侧面记述了这一历史事件。然书缺有间,致使后...  相似文献   

15.
李鑫 《文史月刊》2022,(11):70-71
<正>在先秦传世文献中,“邑”是区别于自然生长的一般性村落的特有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特有的含义。在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中,“邑”主要指代的是王朝都城或“类都城”,如“夏邑”(《汤誓》《多方》)、“新邑”(《盘庚》)、“商邑”(《牧誓》《酒诰》《立政》)、“大邑周”(《武成》)、“新大邑”(《康诰》)、“洛邑”(《召诰》《多方》)、“新邑洛”“天邑商”(《多士》)。而如果结合殷墟卜辞所载,“邑”的指代就出现了多义性。但无论“邑”的早期含义如何,其在整个先秦时期所表现出的政治属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上郡塞”与“堑洛”长城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郡塞”与“堑洛”长城辨●瓯燕叶万松《史记·张仪列传》:“(张)仪相秦四岁,立惠王为王。居一岁,为秦将,取陕。筑上郡塞。”《史记·六国年表》:秦简公七年,“堑洛,城重泉。”一些学者认为,筑上郡塞与堑洛都是战国时秦所筑的长城。近年,有学者还将考察的两...  相似文献   

17.
京室基址辨     
《何尊》铭文载:“王■(诰)宗小子于京室”。唐兰据《令■》说:“这个京室显然是成周的宗庙”。但《令■》所为“京宫”而不叫京室,说京室在成周显然无据。且何尊作于成王五年,成周的营建在成王七年,比何尊晚两年,这怎能把五年已有的京室,说成是七年才新建的成周京  相似文献   

18.
《召诰》一篇文字 ,一向被“尚书学”界认为是研究殷周之际政治制度嬗变的重要文献。我们只要看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就已经揭示得再明白不过 :“此篇乃召公之言 ,而史佚书之以诰天下 ,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精义大法 ,胥在于此。”① 照王氏本文的研究 ,这里还可以了解到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 ,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一曰立子立嫡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特如商之继统法 ,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 ,无弟然后传子。……舍弟传子之法 ,实自周始。……自是以后 ,子继之法 ,遂为百王不易之制矣。”② 这大体上可以…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世本《尚书·金縢》篇中,周公为求武王病愈而向先王祷告,当言及武王之名时,作"元孙某",伪孔传释曰:"元孙,武王;某,名;臣讳君,故曰某。"(1)与此不同的是,《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及周公祈祷时并不避讳,作"元孙王发"(2)。对于这一差异,刘起釪先生也曾注意到,他在总结前人观点时说:《孔疏》:"郑玄云:‘讳之者,由成王读之也。’当谓成王开匮得书,王自读之,至此字改为‘某’,史官录为此篇,因逐成王所读而讳之。"江声、王鸣盛  相似文献   

20.
“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是《康诰》开头的一句话。①其上下文是: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②称呼康叔为“孟侯,朕其弟小子封”的“王”是谁?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成王说、武王说、周公代成王宣告说、周公以王的身份宣告说等几种观点。这些观点都紧扣着一个重大历史问题,即周公是否称王,因此这句话就成为探求西周初年某些历史真相的关键材料。成王说与周公代成王宣告说,以《书序》、《尚书·康诰》郑玄注为代表。这种说法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蔡沈在《书经集传》中曾批评:“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