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地震带给我们的创伤正慢慢被爱与希望抚平。在重整山河、重建家园的同时,一项全新的规划正在展开——抢救震区文化遗产,全面恢复观光旅游。国家文物局将都江堰的修复,作为第一个启动的灾后文物保护工程。都江堰  相似文献   

2.
《风景名胜》2009,(5):36-41
大地震带给我们的创伤正慢慢被爱与希望抚平。 在重整山河、重建家园的同时,一项全新的规划正在展开——抢救震区文化遗产。全面恢复观光旅游。国家文物局将都江堰的修复,作为第一个启动的灾后文物保护工程。都江堰加速推进景区景点恢复重建,震后新目标是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国人好古,文物修复行业古已有之,各个门类都有高手、绝活儿。不过,这个古老的行业在当下,却遭遇了种种困境——考古的发展带来了大量不同种类、不同保存环境下的文物修复难题,国外新观念、新技术像是一轮又一轮冲击波——文物修复走过了怎样的道路?现状究竟如何?将来又要往何处去?我们遍访业内人士,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4.
国内资讯     
2011中国世界遗产工作会在青城山一都江堰召开5月5日-6日.中国世界遗产工作会在世界遗产青城山一都江堰召开。会议研究了当前形势下推动我国世界遗产工作发展的新思路.就如何积极参与遗产国际准则文件的制定和修改进行探讨。会议就如何完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机制和加强我国保护世界遗产能力建设组织了专家讲座,  相似文献   

5.
周鹏欣 《旅游纵览》2023,(11):105-107
都江堰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巧夺天工的引水灌溉渠道、庞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都江堰旅游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本文基于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对都江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都江堰景区虽然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点组合状况良好,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但是也存在景区文创产品与地方文化结合不足,缺乏带有地域性的特色产品等劣势。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都江堰开发旅游景区,并提出一系列开发措施,为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由于该地区周边景点资源丰富,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竞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都江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都江堰景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鹏欣 《旅游纵览》2023,(6):105-107
都江堰地处四川省成都平原,是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巧夺天工的引水灌溉渠道、庞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独特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别具一格的都江堰旅游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本文基于态势分析法(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对都江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都江堰景区虽然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景点组合状况良好,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但是也存在景区文创产品与地方文化结合不足,缺乏带有地域性的特色产品等劣势。在这一背景下,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都江堰开发旅游景区,并提出一系列开发措施,为推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由于该地区周边景点资源丰富,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竞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都江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够进一步促进都江堰景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泛着迷人的幽蓝色光彩的世界,林林总总的文物在这个世界里都变得清晰而透明……我们将目光暂且只放在青铜器上,看这个经由X射线成像技术开启的新世界,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它如何辅助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其中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钱币》2005,(3):76-76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5月12日发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青城山与都江堰普通纪念币各一枚。两枚纪念币正面主景图案均为国徽,内缘下方依次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和“2005”年号。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普通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随地势高低而就、错落有致的丽江古城,其背景为玉龙雪山,内缘右上方刊“5元”面值,内缘下方刊“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字样;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与都江堰普通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都江堰水利工程主体部分之一———宝瓶口,其背景为鱼嘴分水堤等都江堰水利工程建筑,内缘左方刊“世界文化遗产青…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08,(4):46-47
"道解都江堰"实景演出项目演出地位于都江堰市城区西侧、都江堰渠首上游,紫坪铺镇域范围内,是都江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0.6亿元。利用都江堰现有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深度挖掘水文化和道教文化内涵,用实景演出的方式展现都江堰的特色文化。目前已完成演出策划方案,完善相关手续后,2008年建成并实现首演。  相似文献   

10.
刘霞 《中华遗产》2007,(12):156-156
已经不止一次去过都江堰,每次去,我都怀着一种朝拜的心情,就像当地那句著名的广告语表达的一样:拜水都江堰。拜,源于都江堰的伟大。古往今来,凡修在江河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有一座拦河大坝,惟独都江堰没有。每当农田需要灌溉时,打开闸  相似文献   

11.
前言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伏龙观建筑群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处的离堆之上,是纪念都江堰建造者李冰的重要祠堂之一,也是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的主要保护点之一。伏龙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是水利工程宝瓶口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华遗产》2007,(12):68-83
在中国文明的版图上,一座千年古堰雄踞江源,它就是具有2260多年悠久历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游览了都江堰之后,写下了掷地有声的名句:"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相似文献   

13.
沉重的抉择     
2003年7月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则题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再建新坝箭在弦上"的消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某单位拟在距世界遗产都江堰核心区鱼嘴1310米处修建宽1200米、高43米的杨柳湖大坝。这一工程的上马将改变岷江流向,改变都江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性质和特征,使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的综合功能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4.
脆弱的都江堰都江堰渠首工程不同于其他文化遗产。它不是静躺着让人们欣赏、保护的遗产,而是正忙着开发资源,防洪与兴利的水利工程。更有惊人之处,都江堰中那些不可少的水工建筑设施,处处可见混凝土砌卵石的现代建材,还有电动外江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2012,(13):80-80
“2012年爽爽的都江堰”消夏避暑季已于近日正式开幕,为游客送上都江堰旅游系列清凉大餐。据悉,为丰富夏季避暑主题,从6月底到8月底,青城前山景区将不定期举办洞经音乐、道韵青城、魅力太极的展示;都江堰景区将不定期举行太极拳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全国重点物。本对都江堰李冰石像铭作了考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陈剑 《成都文物》2001,(4):26-30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地区,其中游(都江堰至乐山段)主要流经成都平原。该段河道明显增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又使其河道分岔。数条主要支流在这里汇入岷江,井江即是其中之一。该河源头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山区地带,略呈西北一东南流向,沿途流经崇州市、大邑县.于新津县境内注入岷江。在崇州  相似文献   

18.
都江堰创建于两千二百多年前,至今不衰,是一重要水利工程与珍贵文物的结合体。都江堰创建之时,正是蜀文化继续发展之时。蜀文化中的水利科学、宗教意识、神话传说,在都江堰身上都有反映。通过对都江堰的研究,我们可进一步认识蜀文化的内涵。这一课题,以前无人进行过研究,这里首先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以求引玉。 一、李冰建堰时对蜀神的借助 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掘资料的映证,李冰在带领蜀人创建都江堰时,曾大力借助于蜀文化中的宗教意识、神话传说,来号召、组织、鼓励蜀人,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2008,(7):92-93
青城山—都江堰损失逾十亿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市遭受了强烈波及,作为世界遗产的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也受灾严重。经统计,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内二王庙古建筑群遭受毁损,伏龙观、城隍庙文物、十殿、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宫、游客中心、都江堰博物馆、陈列馆等古建筑严重受损,景区内桥、亭、路、游道标志标牌等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逾十亿元人民币,是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遭受经济损失最大的景区。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种原因,都江堰的真实历史,自南宋以后被歪曲了,上下几百年间劳动人民逐步创建都江堰的功劳,统归功于“李冰父子”。实际上,都江堰的关键工程——宝瓶口和沱江,是李冰之前二三百年在开明氏领导下开凿的,所谓“二郎”,并非李冰之子,若以时代先后而论。倒是李冰的祖先。李冰对都江堰的贡献,主要是修飞沙堰和开成都附近的两条河。《史记》所说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应在大渡河口乐山城对面的乌尤山和凌云山。都江堰的创建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开明肇其端,李冰集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