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里·本达奖是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旨在表彰东南亚研究领域杰出成果的国际学术大奖,代表了当代国际学界东南亚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本达奖获奖著作涵盖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并不断拓展到宗教史、女性史等专题史研究,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史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向,并从史料、方法、视角领域探讨了东南亚历史发展的本土性、自主性与能动性。获奖作品在当代东南亚史研究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值得中国东南亚史学界进一步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贺圣达 《世界历史》2003,(2):102-112
中国是世界上对古代东南亚了解和记载最多的国家 ,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对东南亚历史的研究 ,却是在进入 2 0世纪后开始的 ,30— 4 0年代一些著名的学者如冯承钧、李长傅、向达、方国瑜、凌纯声、姚楠、张礼千、陈荆和、陈礼颂等 ,已对东南亚史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东南亚关系史、民族关系史、古代南海史地考证以及华侨史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当时研究的领域有限 ,较少涉及东南亚国家本身的历史。中国学者对东南亚史的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是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 ,才得以从各个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3.
王宏波 《世界历史》2006,2(6):74-83
一战后的欧洲安全问题是影响两战之间欧洲政治、经济稳定的重大问题之一。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实行不介入、不承担政治责任的孤立主义政策。美国的这一政策成为促使欧洲安全问题复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而引起的欧洲动荡局势危及美国的经济利益。因此,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在坚持原有政策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政策调整,以维护其在欧洲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实行官方不参与,不承担政治责任,但以经济的、非官方的形式参与。1925年美国在洛迦诺公约形成过程中的行为充分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欧洲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与美国对华遏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美对抗格局的形成,使原已存在的东南亚华侨问题更加复杂。美国旋即从遏制中国的角度介入该问题,并制定了详尽的政策。例如,鼓励台湾当局争取华侨支持;排斥中国在华侨教育中的影响;鼓吹“中国威胁论”,破坏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充分发挥香港在华侨政策中的独特作用;等等。1960年,美国又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了它对东南亚华侨的政策。但是,不管美国的政策如何变化,其遏制中国的基本目标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5.
常帅 《沧桑》2014,(6):32-34
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从仅仅是贸易、经济利益的获得场所到二战之后的战略核心区域,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始成为美国全方位的战略利益关注区。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又经历了四位总统的制定和执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旨在重点观察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围绕着美国的国家利益,东南亚在如今又成为了美国的重点关注地区,以维护其不断下降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艳杰 《历史研究》2023,(5):143-165+222-223
1975年12月,印度尼西亚苏哈托政府以受邀协助平叛为由全面入侵东帝汶,并在次年将其并入版图。由于利益攸关的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都倾向于东帝汶并入印尼,美国的立场成为苏哈托政府最大顾虑和关键影响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地缘政治看,美国政府在实施海外战略收缩后,急需印尼在东南亚扮演区域秩序主导者角色,此种角色是其亚太盟友和东南亚本土同盟无法替代的。美国政府在东南亚区域秩序上对印尼的过度依赖,导致其对苏哈托政府侵略行径的纵容达到极致。苏哈托政府吞并东帝汶最终成为冷战后期被“默许”的公然侵略,而福特政府的应对政策折射出该时期美国在东南亚影响力的严重衰退以及美国霸权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一部完整的东南亚古代史———读《陈序经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余定邦陈序经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在东南亚古史研究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他专心研究东南亚古代史。当时他担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尽管公务繁忙,仍能一连写了八本书:一、...  相似文献   

8.
曾艳梅 《世界历史》2002,(2):107-111
城市史研究最初在美国作为社会学的一部分,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到了60年代,它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在美、英、德等国发展起来。在我国,美国城市史作为美国历史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在80年代兴起。我国的美国城市史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且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在研究美国城市史为数不多的先行中,王旭即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在香港史研究热潮的引领下,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探讨美国与香港的历史关系。受"新冷战史"研究的启发,一些学者着重研究美国涉港情报、文化活动和美国政府对港禁运政策,为美港关系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研究方向。以传统国际关系史研究范式书写美港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讨论美国政府如何介入涉港问题,进而制定和实施香港政策。因视角、立场存在差异,中国内地、香港和美英两国的学者,就罗斯福对香港战后地位所持态度、香港日军受降之争、美国对港政策转折点等问题,形成了不同意见。本文根据两类研究范式,梳理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剖析学者们就若干重要问题形成的共识与分歧,呈现美国视野下转变中的香港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2月16日,我们拜访了何兹全先生。何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教授、博士生导师,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卓有建树。何先生向我们谈了他的治学道路,治学感受,并对史学的重要性,史学界的现状谈了看法。何先生在学术上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正象他引用古人的话那样:“择善而固执”。解放后,何先生从海外归来。长期以来,他除教授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等课程、培养研究生外,还一直兼任系行政工作。在教学与工作双重重担下,著作不断问世。五十年代他出版了《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讲义》、《秦汉史略》,六十年代出版了《魏晋南北朝史》,八十年  相似文献   

11.
1933—1945年罗斯福时代的美国移民政策是美国移民制度史、移民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罗斯福政府在欧洲犹太难民、亚洲移民、拉美移民以及犹太知识难民等问题上都出台了一些新的移民政策,为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新移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中,亚洲移民政策的变化与调整使排斥亚洲人的种族主义移民原则被打破,使亚洲移民由禁止时期进入限额时期,为亚洲人进入美国打开了缺口。  相似文献   

12.
东南亚难民与美国《1980年难民法》戴超武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移民政策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难民问题,特别是越南战争结束后,大批东南亚难民的接纳和安置,成为美国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在1965年移民法中设有难民限额和相关条款,但已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环境和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最引人关注的突出问题之一,它不但促成了席卷全球的环保运动,还引起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兴趣,历史学也不例外。20世纪70年代,环境史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了国际史学界的一个新领域。尤其在美国,环境史研究非常热门。但是,目前国外的环境史研究呈现一种“过度的碎化”趋势,即过度地强调专业化、多元化和区域化,而忽视了对环境与人类历史的关系、对全球环境史等一系列全局性重大问题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宋史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在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相对而言,宋代法律史研究则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略显沉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西方学者普遍持有的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偏见,显然是其中之一。在为数不多的从事宋代法律史研究的学者中,马伯良(Brian E.McKnight)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被称为美国"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夏亚峰  栗广 《史学集刊》2015,(2):96-114
美国外交史是美国史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0年代,美国外交史在美国史学研究中占有显著地位。美国外交史研究在经历了1980年代以来的衰落之后,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转变。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美国外交史研究最近30年来的进展,并对其主要学术思潮和研究方法、主要作者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方便国内学者和读者更详尽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末6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先后不同程度地推行教育同化政策,对华文教育逐步控制、限制乃至于消灭,加之华文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重重困难以及华人社会的复杂变化,致使东南亚华文教育日益衰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东北史的研究出现一个热潮,东北通史、断代史、民族史皆有著作产生,其中关于东北民族地区行政建置的情况,学界亦有一定的涉及,尤其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切入的较为多见,在当代为数较众的研究成果中,鲜有系统而完整的论述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的专门著作。程妮娜先生的《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厚重而舒缓地为我们展现了一部中原王朝对东北民族地区的辖治史迹,读后观感略陈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国民党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问题,从五十年代以来,国内报刊上甚少有论文发表,高等院校的教材(如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等),亦略而不谈,或者笼统地加以简单否定,忽视它的存在、演变与作用,缺乏应有的分析研究。本文对此作些初步探讨,就教于同志们。一、抗战初期,国民党战时土地政策的提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首先面临着进行民族解放战争,解决“中国土地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  相似文献   

19.
于展 《史学月刊》2002,(9):109-118
中国学近50年来对美国黑人史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美国黑人史研究在中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但不可避免带有政治化的倾向。80年代,黑人史研究略显沉寂,处于承上启下阶段。90年代以来,取得很大的进展,研究的领域和深度都有所拓展和深入。但总的看来,我国的美国黑人史研究还远未成熟,尚处于起步和奠基阶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出于维护其霸权地位和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对印度支那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到1954年,积极着手直接出兵干涉,但由于种种原因终未能实现直接干涉的图谋。从1954年前后美国的印度支那政策中可以看出,美国已逐渐由间接干涉转变为直接卷入,这是美国对印支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预示了此后美国印支政策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