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研究姜夔行实方面的问题,我们证实,南宋必有两个单炜:一为南宋初已卒者,一为与姜同时者;不能因有姜氏出生前之单炜就遽然否定与姜夔同时字丙文的单炜.梳理辨析现存文献可知,单丙文不仅存在,而且与永嘉四灵中的徐照、徐玑等有师生之谊,与姜夔的师生关系也是存在的、南宋以后关于单丙文的记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
《白石道人诗说》历来被认为是姜夔所作,但姜夔却在《诗说自序》中说此书得自山中"异人"。通过对姜夔及其友人的诗词分析,可知姜夔在淳熙丙午遇见隐士一事为真。《白石道人诗说》有可能是姜夔在他人的诗学思想影响下完成的。这与姜夔诗学思想的转变以及南宋中期诗坛风气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丽丽 《神州》2012,(23):5-5
在南宋词坛上,吴文英词运意深杳、用笔幽邃。本文试从修辞和艺术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修辞上,梦窗词善于用典;比兴多统领全篇。艺术上,吴文英好以"梦"入词,客观生活经过梦幻的熏陶表现出高远的情致;作品还具有意象化与时空交错特点,近似西方"意识流"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姜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词曲作家,他的词调音乐无论在艺术上及思想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并具有独创性。姜夔的词调音乐创作继承了古代民间音乐的传统,对词调音乐的格律、曲式结构及音阶的使用有新的突破,并且形成了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寻找龚鼎孳     
张崇岱 《江淮文史》2004,(2):174-176
也许初春桃花绽放的缘故,报刊上看到一些关于合肥风花雪月的历史故事,那便是南宋词人姜夔在合肥南门旅居时与两个歌女的罗曼蒂克。姜夔的词近年来在学史上不断升值,使合肥的化底蕴厚积  相似文献   

6.
杨阳 《神州》2012,(24):7-7,10
李商隐和吴文英作为诗词史上的两位大家,虽生活朝代不同、作品体制有别,但在其创作和生活思想等方面都能看出二者的相似,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诗词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即选取了二者政治诗词的角度,进行同异对比的探究,来深入理解二者诗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刘荣平 《文献》2000,(3):132-141
两宋词集之校勘,首推吴文英《梦窗词集》最难治,其次则是张炎《山中自云词》.经过清人朱彝尊、龚蘅圃、王鹏运、朱孝臧等人的校刻,张炎词集已臻于可读.  相似文献   

8.
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寄托了他个人的词学思想,因此通过这一选本可以具体而微地考察他的词学思想。《宋词三百首》体现出了朱孝臧重视格律、推崇吴文英词、兼取东坡词"以疏济密"等主要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梅溪咏物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达祖,号梅溪,是南宋后期词坛的杰出作家,他的《梅溪词》是宋代词坛的瑰宝,而其咏物之作对后世更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建国以来,人们对它的评论却很不公正。如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便认为:“南宋后期继承周邦彦的道路,同时受姜夔影响的词人还不少,有的象史达祖、高观国,结社分题咏物,把词作文字游戏来消遣无聊的岁月。比之姜夔,他们的咏物词内容更单薄,用意更尖巧,语言更雕琢。有的词不看题目,很难猜到他制的什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画像石刻拓本。根据拓本,知原像为一横33、纵g5厘米的画幅(见图)。姜夔像位于画幅下方,面貌清癯,三绺长须,头戴东坡巾式帽,身着系有绦带的袍服,脚穿方头屐,倚坐在一矮椅上,左膀架椅背,右手持羽扇,抚着盘搁在左腿上的右腿。像面露微笑,凝视前方,表现出一副悠然安闲的神态。画幅上端左方为林则徐行书《白石道人自题画像诗》:"鹤氅如烟羽扇风,赋情芳草绿阴中,黑头办了人间事,来看凌霄数点  相似文献   

11.
江瑛 《广西文史》2005,(3):48-52
原是本之于诗的“四种高妙”说是姜夔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姜夔对自己创作经历的高度理论概括,是他多年辛勤耕耘坛的结晶,是其“法”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云:  相似文献   

12.
冯小燕 《丝绸之路》2009,(21):37-39
最早知道扬州很美,是从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名句里……诗词中的扬州清丽雅秀、风情无限。历史上的扬州曾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赵焰 《江淮文史》2012,(3):131-136
【明月与故乡】 大体而言,文人一直有个毛病,.那就是多情,多情没错,可有时候情不足,仍一个劲地抒发,就变成矫情,变成滥情,变成“作”。例如南宋词人姜夔与合肥姐妹花之间的关系,细细地一想,就给人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姜夔师事单丙文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密在《齐东野语》卷十二《姜尧章自叙》后补充了一条姜夔与单炜交游的材料,由于他对原材料审核不精,沿袭了前人的一些错误,把两个"单丙文"混为一谈。我们依据南宋人所作的行状、序跋、字帖等第一手材料,发微显幽,还原了姜夔与两个"单丙文"交游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雅志清思契合自然——宋代江西茶文化精神张智华从地域文化观来看,宋代江西是个群星荟萃之地,人才辈出,文化相当发达,如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此派诗人不全是江西人,但江西籍诗人所占比例较大[1])以及曾几、周必大、杨万里、朱熹、姜夔等...  相似文献   

16.
古籍中出现的人名,往往不用人物的本名,而用其字号或别名、别称.这是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今天阅读古书,整理古籍,研究历史的一大障碍.不解决这一问题,往往就不知所云或难求甚解.例如:(1)宋·姜夔《扬州慢》序(淮左名都)中有一句:“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相似文献   

17.
正淀山湖古名薛淀湖、淀湖,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分属江苏省昆山市和上海市青浦区,上承太湖之水,由急水港等港河注入,经东南诸多港口入黄浦江。毛柴泾、千灯浦等众多河道与之相通。该湖面积广阔,蓄水容量大。它具有向周边地区提供农业灌溉用水、航运、旅游、观光、渔业等多种功能。千百年来,淀山湖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湖光波影,碧水连天,众多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写下了歌咏淀山湖的诗文。自宋以来,卫泾、袁华、吴文英、谢应芳、吕诚、杨维桢、夏原吉、归有光、乾隆、王士祯、朱彝尊等人相继吟诵过淀山湖。  相似文献   

18.
白石姜夔卒年向来众说纷纭,考定颇异,各家年谱出入甚大.陈思、李洣、高风等人据吴潜《履斋诗余》中《暗香疏影序》,定姜夔卒于绍定二年(1229)以后.夏承焘疑此序所记失实,但依旧信其中所叙事实,载入年谱.今人也多只以吴潜此词序为一时记忆失误或自编谎言,不以为伪作而仍加引用.按序中称姜夔卒后“今又不知几年矣”,可见此序远作在绍定二年以后.序又称“赓潘德久诗”,其诗去:“人生浮脆若菰蒲,四十年前此丈夫.拟向西湖酹孤魂,想应风月易招呼.”这分明是说姜夔卒已四十年,假定依此序姜夔卒于绍定三年(1230),下推四十年,则作此词与序已在咸淳六年(1270),而吴潜早于景定三年(1267)年已卒,如何能作此词与序?何况此时潘德久也已死了六十一年,又如何能在这时作诗而让吴潜“赓”之呢?吴潜诗词文集本早佚,后由明梅鼎祚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档案利用方面总的趋势是"对公众的日益开放",但各国在档案利用方面也遇到了许多法律、理论、实际工作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档案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郜郑兵 《沧桑》2010,(2):66-67,84
行政救济制度在许多方面涉及宪政体制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其发展脉络显得格外重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是行政救济的三个重要制度,现行行政救济制度存在许多不足,理论界寄希望于行政救济具体制度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