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和宋庆龄结婚之前,曾和陈粹芬女士有过一段长达14年之久的恋情。美国圣若望大学教授李又宁博士为此写了一篇题为《一个被遗忘的革命女性──陈粹芬》的文章,记叙此事。陈粹芬,祖籍福建,1873年生于香港,原名香菱,又名瑞芬。据庄政在台北《传记文学》第61卷第3期上撰文说:“相传她于1892年8月12日在香港认识孙中山先生的,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堕入了爱河后,不久即相偕奔走革命。”当时孙中山刚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年仅26岁,正在寻找合适的工作。陈粹芬虽不是出生于一个显贵或书香门第,但身材适中,长得…  相似文献   

2.
现居美国的孙中山先生的嫡亲侄孙孙满先生主持编撰的《孙氏达成祖家谱》中称,孙中山先生一生中先后有元配卢慕贞、侧室陈粹芬和妻宋庆龄三位女性。卢慕贞生有一子孙科,两女孙娫、孙婉,陈粹芬和宋庆龄俱无子嗣。自古以来,伟人之后总给世人带来一种神秘感,孙中山先生后人当也不例外了。笔者因近年正着手撰写《孙氏家族》一书,致力于搜集有关孙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派民族神韵———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陈复礼和他的摄影艺术□洪明90年代的陈复礼〔一〕陈复礼,是当代享誉世界的香港著名摄影艺术家,现为全国文联荣誉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名誉会长和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远名誉会长。早年...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殷契粹编》(以下简称《粹》)第221、222是两片有名的卜辞,其上有"廿示"。其中,《粹》222可与《人文》2997相缀合(图一~四)。《殷契佚存》(以下简称《佚》)第884片是另一片有名的卜辞,其上有"自上甲廿示"(《戬》1.9,《续》1.2.4重出。图五、六)。《粹》221、222与《佚》884辞意相近,字体略异。关于《粹》221,《殷契粹编考释》(以下简称《粹考》)隶定如下:  相似文献   

5.
航空/旅行社     
《世界》2009,(8):178-178
新航A380将飞抵香港;网友推选芬航未来机型;阿航中国首间VIP Lounge落户北京  相似文献   

6.
《中国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早年在香港创办的第一份影响极大的报纸,是革命党人的海外喉舌。它的创办人是中国同盟会早期成员、孙中山早年的得力助手陈少白。 (一)香港 陈少白原名闻韶,广东新会人,曾入广州格致书院学习,后入香港丽雅医学院学习,结识同学孙中山。其时,孙中山对政治的兴趣不亚于医学。他经常评论国事,为此深得陈少白的敬重,他们随即成为挚友。在同窗中还有一位杨鹤龄,乐善好施,其父在香港歌赋街开设有“杨记商号”。孙中山、陈少白、杨鹤龄还有一位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尤列经常在“杨记商号”秘密聚会,纵论天下大…  相似文献   

7.
陈健 《世纪》2022,(1):57-60
<正>1949年五六月间,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秘密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该行经理陈纮。当年的亲历者刘朝缙撰写的《参与策划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起义的始末》一文(刘朝缙夫人提供)的开场白是这样介绍陈纮的:他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孙儿,1935年燕京大学毕业,1944年入剑桥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48年任福建省银行董事会秘书,1949年任福建省银行香港分行经理,1950年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8.
戈叔亚 《文史博览》2007,(11):29-30
近年来,国人对抗战期间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的故事知道得很多,但是他如何帮助原云南政府主席龙云摆脱蒋介石的控制逃到香港,最后加入到新生的人民政府的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4月,在陈策将军诞辰120周年之际,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海南省档案局联合制作"陈策将军文物图片展",该展览共分三个部分:"追随中山,义胆忠心""英勇抗日,誉满海内外""重主广州,不幸辞世",全景式地介绍了独腿将军——陈策先生的传奇一生。展览中,2件陈策先生后人提供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受伤纪念"子弹项链和K.B.E.勋章。这2件文物见证了1941年12月8日至25日,香港沦陷时陈策将军惊心动魄的18天。陈策(1839—1949),原名明唐,字筹硕,1893年出生于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沙港村)(图一)。陈  相似文献   

10.
<正>"京剧二百年,出了一位梅兰芳;汉剧三百年,出了一位陈伯华。他们二人代表着京、汉两个皮黄剧种的艺术高峰。"这是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生前对梅、陈二位艺术大师的定评。陈伯华从牙牙学语就跟随其母陈少兰(汉剧迷)  相似文献   

11.
正东北著名作家陈先生,以"颐龄天年"驾鹤西去,迄今已二年;他的离世,使中国现代文学即东北文坛失去最后一位老战士……追忆历史与回望往昔:从陈先生生活与战斗过的青春年代,即在"东北被日本侵占的沦陷时期",那会儿还是少年的陈(殊莹)先生,既以手中的笔杆为武器,与萧军、萧红等爱国作家们一道,"以文当武"与日伪统治当局对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相似文献   

12.
环珠江口地区四通八达,自古便受到来自各方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20世纪20至30年代,一些外籍考古爱好者在环珠江口地区进行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对认识该地区古代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芬戴礼在香港南丫岛大湾遗址开展的田野发掘工作是香港地区的首次考古发掘。本文从芬戴礼在香港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活动,以及对大湾遗址的发掘出发,回顾他在香港进行考古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4,(3)
<正>刘(?)芬(1849-1913),字小衡,一作筱衡,广东香山人。光绪附贡生,候选训导,擅古文,尤精于诗。著有《贻令堂文集》、《小苏斋诗钞》、《小苏斋诗话》等。广收金石图书,家藏图书两万馀卷,编撰有家藏书目《贻令堂书目》。光绪十一年(1885),番禺陶福祥据雍正八年(1730)赵骏烈刊本重刻陈师道《后山集》。陶本刻成后,以初印本属刘(?)芬校阅。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光绪十一年陶福祥刻本《后山集》即为刘(?)芬当年的手校本,内有刘氏光绪年  相似文献   

14.
<正>在江苏常熟市董浜镇政府修订的《董浜镇史》上,有短短的儿行字记述了一位叫做陈二妹的烈属事迹:陈二妹,革命烈士陈关林的妻子,曾和丈夫一同开设涵芳  相似文献   

15.
计巍巍 《南方文物》2023,(1):252-258
华南史前考古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及业余考古学者的工作。本文基于芬戴礼神父同时代传记、香港遗留笔记及其1930年代发表的学术论文材料,对华南考古先驱耶稣会神父芬戴礼(Fr. Finn D.J.)香港及周边考古活动学术影响进行梳理。通过对芬神父田野考古工作方法、提出的研究假说及阐释路径的分析,本文总结华南史前考古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学科初始阶段的一些特征,进而揭示华南史前考古与当时中国北方考古及东南亚考古学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夔龙是清晚期由贵州走出去的一位汉家贫寒子弟。从兵部的六品主事到一品封疆大员,他仅用了13年时间,如此"火箭升职"自然引来猜测纷纷。议论得最多的莫过于"夫人路线"说。陈夔龙一生有三任夫人,前两任名不见经传,第三任许夫人出身名门,但这许夫人得以在京城的达官显贵间抛头露面的时候,陈夔龙已是西太后所瞩目的顺天府尹了,没有陈的显赫地位,许夫人哪有出入社交场合的机会?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相继整理了明代著名学者朗陵(河南确山县)陈耀文编辑的大型类书《天中记》及大型词选集《花草粹编》(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通过整理陈著的工作,我们接触了一些有关陈氏的生平材料,以及与《花》书同类型的其它著名词选集,如万树的《词律》、朱彝尊的《词综》、沈辰垣的《历代诗余》等,分析比较,发现陈耀文编选《花草粹编》的指导思想及其《花草粹编》确有不少特色,至今尚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自面世四百多年来,虽被词界所注意,但并无深入研究,亦无专论文字。本文略陈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令人抓不住的就是时间。可是年过古稀的陈尔泰老师确是一位能够抓住分分秒秒来争夺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泉州的朋友最近正在帮助家族整理"陈公"事迹,准备在家族轮流祭祀典礼到来的时候拿出传记。这位"陈公"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明朝南安县陈姓家族势力强大,欺压35都(相当于乡村一级行政单位)的其他小姓。有一个叫陈六甲的人,虽然姓陈,但因为是旁支,也被大姓族人欺辱。他立誓要毁掉陈姓大支,遂前往吕宋岛做生意筹钱。后来,他通过海外贸易获得了三艘船的金银,在回程途中却遭遇了风暴,面临船毁人亡的绝境。于是陈六甲对天发誓,既然天不灭陈姓大支,但是应  相似文献   

20.
陈铃 《世界历史》2015,(2):150-151
<正>2014年4月11日至12日,"东亚基督教与冷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信义宗神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丛林、信义宗神学院以及香港圣公会明华神学院联合举办,是首次在亚洲召开的以冷战对亚洲教会的影响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日本、美国、瑞典、德国的17位学者与会。本次会议是"基督教与冷战国际研究计划(1945-1990)"的一部分。这一计划自2007年启动,由学者及教会领袖组成委员会,已先后在剑桥(2009年)、法兰克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