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本思想与中国建时代的抑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印 《史学集刊》2000,(3):12-17
民本与农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民为国本,农为政本,两种思维方式的出发点都在于如何维护专制国家的政治秩序。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基础,封建君主愈是意识到利民、养民的政治责任,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时愈是自觉。君主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平等与正义观念的缺乏,决定了中国古代长期采用重农抑商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农本思想即重农思想,是康熙的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核。但是,农本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那么,是不是象有的学者所说:“康熙时期的经济政策,仍然是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受到重视,独立手工业和商业的地位低下”?康熙是否推行了一条“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大量的事实和康熙本人的言论看来,康熙具有农本思想是对的,可是他却没有推行过重本抑末的政策,更不用说“严格”了。他的农本观不同于传统的农本观,他的重农政策和传统的视农为本,视工商为末的政策有着重大区别。 由于农业是人类“生存与一切生产一般最先决的条件。在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起就极为重视农业,西周迄于春秋,重农思  相似文献   

3.
重农抑商是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这个原则的最早提出者是商鞅。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抑商的前提是重农,确定以农业为立国基础的"农本论";"事本"还须"抑末",提出"轻金重粟论"。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粮食储备,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虽然变法在实行过程中也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但总的来看应是瑜暇互见。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作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政策,在历代王朝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延续,在巩固封建王朝经济环境的同时,也抑制了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违反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禁锢了先进思想,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迟滞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步伐,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明清处于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其重农抑商政策亦带有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农抑商”问题是本世纪讨论最多的史学课题之一,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70年代形成了两个讨论高潮。因为至少有三个重大理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重农抑商”问题,即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及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入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史学课题的丰富和更新,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似乎有了减弱的趋势,但仍不失为一个“拳头”课题。据笔者粗略的统计,从1979年至今,关于这一问题至少有80多篇文章发表,而且与此前的讨论相比,呈现出一些新的时代特色。本文即对20年来这一问题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  相似文献   

6.
许纪霖未曾料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新闻的主角——他进驻B站,作为一名up主开讲中国传统文化课。第一课,他讲的是《儒家替谁背了重农抑商的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中国人信奉儒家伦理,重义轻利,历代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最终导致商业不发达。许纪霖认为"这只是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7.
晚清清王朝统治者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重商主义"的传入,再也不能固守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思想。一方面清王朝统治者不再承袭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开始采取措施改变经济政策;另一方面,面对民族危机,广大臣民纷纷身体力行投身实业,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述因素的动态叠加即构成对"晚清"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嬗变的原因解析。  相似文献   

8.
成玉玲 《史学月刊》2007,(7):123-125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作为古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作为一项重要国家经济政策至迟在秦汉就得以确立。小农经济作为立国的经济基础,尤受重视。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不仅是汉代集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也是其政权巩固的重要基石。因此,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体制下,重农抑商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同时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各个朝代都会采取不同程度的重农抑商政策,这种政策至今还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与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推行该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体制下,重农抑商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同时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各个朝代都会采取不同程度的重农抑商政策,这种政策至今还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与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推行该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汉前期财政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自然经济条件下,重农是必然的选择;政策的变数主要在于工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亦在于工商业,争议同样源于工商业。因而,考察重农抑商其重点在于分析工商业政策的特点及其演变。对此,学术界已作了不少研究,但是,仍有一些领域有待开拓,对主要问题的认识也需要深。  相似文献   

12.
试述我国古代重农轻工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轻工商,在我国绵长的封建社会中,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思想。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农业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产业,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制造劳动工具、生活用具以及武器;劳动产品的相互交换、互通有无,工商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完全摒弃工商业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重本抑末”即重农轻工商的思想始终是相对而言的。在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西周至春秋时期,还没有人明确提出重农轻工商的思想。大体上是在进入战国时期之后,这种思想才  相似文献   

13.
张勇 《湖南文史》2014,(4):60-61
从“高铁一姐”丁书苗的落马到“最美政协委员”刘迎霞的出逃,近年来,官商勾结的案例层出不穷。而在古代,官商之间勾肩搭背的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社会地位的排列是“士农工商”,国家的政策是“重农抑商”,在这种制度和文化下,商人缺乏地位与社会尊严,不可能形成系统的、独立的商业运转机制,“官商结合”成为中国商人首选的经商模式。  相似文献   

14.
邵鸿烈 《古今谈》2007,(2):29-32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只有极个别以地域命名的、具有学术性质的区域思想文化形态,“浙学”便是其中之一。 “浙学”是以事功和功利为核心,主张农商皆本、农商俱利的经世致用之学。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农商皆本”、“农商俱利”、“经世致用”同儒家思想体系和治国理念的核心“重农抑商”、“重义轻利”有巨大差异甚至对立性。  相似文献   

15.
秦朝灭亡原因管见张鸣秦王朝从统一到崩溃只有短短十五年时间。原因何在呢?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外,秦始皇采取的“重农抑商”、摧残文化、“刑九赏一”等既危害百姓、又不利于统治阶级的政策,不能不说是加速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强本除末“强本除末”原是商...  相似文献   

16.
秦始皇时代的私营工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推行抑末政策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东巡,登上东方海滨的琅琊山,筑琅琊台(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刻石颂秦德,在刻辞中写道:“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所谓“上农除末”就是重农抑商。秦始皇自执政以来,特别在统一六国之后,继续推行了商鞅以来的抑末政策,在局部地区推行得极端严厉,故谓之“除末”,其中最严厉的有两项: 首先是“迁”。秦“迁”有两种,一是用赐  相似文献   

17.
晁错《贵粟疏》重农而不抑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晁错《贵粟疏》重农而不抑商薛振恺西汉著名政论家晁错,在汉文帝时期上了一本《贵粟疏》。对于这本上疏,笔者认为:晁错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局势,明确提出了"重农不抑商"的新经济政策。他说:"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直重农抑商,商人在民间的形象不佳,可以说是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的代名词。但历史上的大商人载入史册的也不乏其人,孔夫子的弟子子贡就是商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弦高、范蠡  相似文献   

19.
“客商”论     
自西汉帝采纳晁错《论贵粟疏》中“农为本、商为末”“重本而轻末”的经济思想作为治国之道以来,两千多年间,“重农抑商”一直是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这样,商人便成了被封建统治边缘化的社会群体:在政治上,他们被搁浅,甚至被排斥。依据唐朝制度,工商或三代之内不得为官乘  相似文献   

20.
覃波  唐水 《中华遗产》2010,(6):86-101
他生活在一向重农轻商,闭关锁国的大清朝,却成为西方公认的“世界首富”,人们认为他“胆小如鼠,懦弱无能”,却正是他,在中国商人中最先建立起世界性的商业网络,在外商眼里,他是“教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