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清末民国年间,贵州麻哈州(今麻江县)走出了周氏兄弟:兄长是创建贵州小学、中学、大学新式教育的教育家周恭寿;弟弟是对中国现代物理学理论、科学启蒙教育卓有贡献的著名物理学家周昌寿。光绪二年(1876),周恭寿诞生于麻哈州景阳乡一书香仕宦人家。祖父周之翰,举人出身,历官内阁中书及知府。父周诚,举人,后任知县、盐运使等职。周恭寿自幼聪慧,好学善思,加之家学渊源,使其学有根底,并且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2.
晓瑞 《贵阳文史》2006,(3):10-11
周恭寿(1876-1950),字铭久,贵州麻(今麻江县)景阳乡人。历任贵州大学堂讲师、省立贵州大学校长、首届贵州教育厅厅长、国大代表等职,是省内外知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正朱启钤(1871-1964),字桂莘,号蠖园,1871年生,贵州开州(今开阳县)人。光绪年间举人,历任道员、京师大学堂译书馆监督等职。1904年任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后任蒙古事务督办,津浦铁路督办等职。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7月起连任交通总长。1913年7月至1916年任熊希龄、徐世昌内阁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5年支持袁世凯帝制活动,任袁世凯登基大典筹备处处长。1919年任南北和议北方总代表。  相似文献   

4.
在贵州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中,不乏对地方教育怀有拳拳关怀之人。但真正力行不息、卓然有成者,还得首推周恭寿。作为身处社会文化急剧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周恭寿不但完成了从传统文人到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转换,而且以其中西合璧的知识底蕴,积极引导时代潮流,践行教育救国思想,大力推进贵州教育近代化的发展。他本人也因此成为清末民初推动贵州教育发展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5.
正是由于严修对书院的改革,加进了新的科学知识,推动了贵州士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热潮。在贵州建省600年的历史长河中,或者说,在清末贵州传播新思想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做出重大贡献的思想先驱,他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贵州传播西方文化的第一人——严修。严修(1860-1929),字范孙。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严修17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会典馆译校官等职。光绪二十年(1894年),严修受命出任贵州提督学政,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离黔。  相似文献   

6.
朱启钤(1871—1964)贵州开州(今贵州省开阳县)人,字桂辛,号蠖园,清光绪举人。清末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蒙古事务督办等职。北洋政府时期,曾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拥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长。1918年被选为安福国会参议院副议长。1919年任南北议和北方总代表。以后经营实业。并在1929年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建筑的研究。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著作有《丝绣  相似文献   

7.
澹归与廖燕     
清初粤北有两位特殊和重要的人物:澹归和廖燕。澹归(1614-1680),原名金堡,字道隐,号蔗余,又号卫公,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1636)中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成进士。历任山东东昌府临清州知州、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礼部给事中、本科右给事中署兵科事等职。  相似文献   

8.
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历任直隶总督等职。陈夔龙是清末高级官僚,起于寒士,官运亨通,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民国时期,是当时著名的故清遗老。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小石、韶石,号庸庵、庸叟、花近楼主,贵州贵阳人。八岁丧父,家境贫寒,困境中苦读书,于清光绪元年(1875)考取举人第一名解元。曾为四川总督丁宝桢的幕僚。十二年(1886)参加全国会试,中三甲五名进士。历任兵部主事、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内阁侍读学士、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二十六年(1900)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陈被任命为留…  相似文献   

9.
黄浩 《贵阳文史》2004,(3):36-37
乐嘉藻,字彩澄,贵州黄平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12月。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恩科举人,时年25岁。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赴北京会试。5月2日,康有为联合18行省应试的举人1300余人上书清廷(实际签名者为603人),提出拒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张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  相似文献   

10.
  林建曾 《贵阳文史》2007,(1):62-63
2006年10月24日上午,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贵州省史学会近现代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周恭寿与贵州近代教育》学术座谈会在毓秀路10号党派大楼二楼会议室举行,省、市史学工作者和专业委员会会员3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上贵州的高等教育历史上贵州教育事业不发达。明代嘉靖以前,贵州无乡试,考个举人,要远到云南去应试。嘉靖十三年(1534)贵州巡按王杏上疏皇帝,以道路艰阻,请开科于本省,乡试免附云南。嘉靖十四年(1535)明朝廷才“许贵州自乡试,免附云南,解额贵州二十五人”。即是说,要每隔三年才按定额分配,准许贵州录取举人25名。定额以外,哪怕学识再高,也不能应举。这便给贵州出人才强加了很大的限制。清袭明制,贵州乡试应举者,仍受定额所限。到了公元1926年,桐梓周西成统治贵州时,成立过贵州大学。不管他当时建大学的个人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近现代史上,任可澄先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不但在贵州创办了多所学校,被称为一代宗师,而且还当过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对编纂(民国《)贵州通志》也有突出的贡献。任可澄(1878—1945年),贵州著名文人、社会活动家。原名文火荣,字志清,别号匏叟,贵州省安顺县人。他出身于世宦人家,祖父任焕煃,当过翰林,官居江苏吴县知县;父亲任毓桢,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任可澄幼年受祖父之教,19岁考取拔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第四名考中举人。次年试授内阁中书,供职不久,丁忧回籍来到贵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受贵州巡抚岑春煊委为…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在明清两代,经过考试录取的举人有六千多人;进士有七百多人。用《六千举人七百进士》做题目,是因为一向被省外人看作蛮荒之区的贵州,却有这么多的科举人才产生,该是一件奇异的事!明清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是:由县、州、府考秀才,省里考举人,到京城去参加会试;取贡土资格后,就可以参加皇帝主持的股试,殿试头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状元又叫殿撰。贵州有贵阳的赵以炯,麻哈(今麻江)的夏同斯是清末的状元,遵义的杨兆域是探花,这三人又称叫贵州的三鼎甲。曾经有人怀疑明清两代543年间,贵州从哪里钻出这六…  相似文献   

14.
龚植三 (龚荫槐 ) (1874— 1934)字培申 ,生于贵州务川县城 ,祖籍江西。由于祖上多有秀才、举人 ,受此影响 ,自幼聪颖好学 ,志向远大。少时师从王济辉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科举人 ) ,十八岁离开务川赴贵阳求学 ,旋即考入贵阳贵山书院 ,中清末秀才 ,光绪三十一年 (190 5 )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贵州第一批留日官费生 ,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系。同批赴日的贵州学生还有 :王伯群、吴绪华、邓光济、王佩芬、周步英等。龚植三在日本六年期间 ,一面刻苦学习 ,志研书本知识 ;一面积极寻求、吸收富国强民的思想、经验。由于不断的学习、思考、实地考…  相似文献   

15.
安国士 《文史天地》2003,(8):32-32,35
田秋字汝力,号西麓,明代贵州思南田家坝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青年时期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正德五年(1510年),举云南乡试。正德九年(1514年)登进士。曾官福建布政司右参政、四川按察使、礼部左科给事、广东布政使。田秋为官清谦正直,敢于直言,他一生为国为民,兴利除弊,建树颇多,尤其是请准贵州开科乡试,振兴贵州教育,开发贵州人才,贡献最大。隋唐以来,我国历代选拔人才,都是要经过科举考试。这种开科取士的办法,在明清两代,更是盛行。考生先要在县里或府里院试,考取秀才后,再到省里参加乡试考举人。取得举人资…  相似文献   

16.
佟悦 《满族研究》2008,(2):44-51
那桐,字琴轩,咸丰七年(1857)七月二十三日生,内务府满洲正黄旗人,姓叶赫那拉氏,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清末曾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文渊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职,时人称为"那相"或"琴轩相国",是清末满洲重臣之一,入民国后引退居家,1925年去世.  相似文献   

17.
石瑛(1879—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县(现通山)人。一位举人出身的洋博士,辛亥革命元老。早年他曾是一名教育救国论的倡导和实践家,当过大学教授、校长和院长。随着时势的演变,他又转而从政多年,曾任厅长、市长、部长等重职。在此,我们着重记述他信赖、支持、帮助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爱民爱护青年革命的事迹。  相似文献   

18.
乌当区下坝乡喇平村的大王背村民组位于海拔1230多米的深山。由于山高路烂,汽车至今不能直达,寨子里的村民到村委会办事,走山路最快也要1个小时。尽管大王背村的交通条件十分不便,经济状况也很落后,但它的知名度却不小。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同治十一年(1782)的159年间,居住在这个寨子的柴姓家族中,曾经有11人考取举人、5人考取进士,故大王背村民组被当地人称为“举入进士村”。清代,在被称为蛮荒之地的贵州,居然会有这么多进士、举人从一个闭塞的村落里走出,让人惊异。这些举人、进士后来的命运如何,柴氏家族为何代代相…  相似文献   

19.
贡院是科举时代读书人跳龙门之处,考好了就是举人,既可上京会试,金榜题名,也可踏入仕途,光耀门庭。可以说,在漫长的岁月中,这里充满读书人的希望,追求和向往。大十字广场的中西部是老贵阳的贡院所在地,即科举时代贵州举行乡试的地方。贵州建省前,无权开科乡试,考举人要远道去四川应试。贵州建省后,亦未设立乡试,贵州生员改为就试湖广,后又改到云南考试。由于贵州生员赴邻省考试山高路远,极为不便,嘉靖九年(1530年),在京任户科给事中的贵州思南人田秋,向朝廷上奏请在  相似文献   

20.
宋桂芳,贵州福泉(原平越)人。其父宋芝浦为清将死于浦口战事,宋桂芳恩准世袭云骑尉职。同治二年(1863)宋桂芳请假去江苏寻觅父尸,遂投効军营。他颇有勇谋,因功历署福建省福宁、漳州、台湾等镇守。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