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期”简是湖北荆门包山大墓所出文书简的一部分。按《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版)这部报告的意见,它包括简19至79,共61枚。但简58、63、77同其它各简的文例明显不同,恐应从“受期”简中剔出.“受期”简内容简单,格式固定。如简34、39分别记云:八月辛已之日,(付阝)之关(吾戈)公周童耳受期,己丑之日不将(付阝)之关人周敚、周(王采)以廷,阩门又败。(氵疋)忻戠之。  相似文献   

2.
《包山楚简》中《受期》简别解贾继东对《包山楚简》中《受期》简的理解,学术界异辞纷呈,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四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受期》简是“受理各种诉讼案件的时间与审理时间及初步结论的摘要记录。……所记内容主要为接受报告的官员姓名及职位;人犯姓名及...  相似文献   

3.
包山楚简文书类中,有一组“受期”简,共61枚(简19—79)。这是根据简33反面原有的篇题,以及绝大部分简中均有“受期”字样而定名的.简文有着统一的格式,首先是记某月某日任某官职的某人“受期”,接下来叙事,最后以“阩门又败”一词结束,末尾署“某戠(识)之”或姓名,兹录一例,以见一斑:八月己已之日,司豊司败鄝受期。辛未之日不(将)(隺木)(集)狩黄辱.黄以廷.阩门又(有)败。正旦塙戠(识)之.  相似文献   

4.
朱晓雪 《江汉考古》2022,(2):138-139+137
天星观楚简中所载卜筮工具“■”应释作“■蓍”,读为“黯蓍”,指一种黑色的蓍草。望山1号楚墓19号简中“■”可读为“广荝”,指一种较宽的蓍草。包山231号简■字可释为“■”,读为“■”;256号简记载的“■”应即马王堆汉墓遣策简中的“■”,疑指干鱼肉一类的食物。  相似文献   

5.
论包山简中的楚国州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州”明确地作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户编制,仅见于包山楚简,十分可贵。然而,简中有不少属于民户编制的州都冠以人名和官名,包山墓地竹简整理小组云:“其意义尚待研究”。本文将试作探索。一、州的上属与下辖包山楚简中的州下辖里,这是很清楚的,但每里有多少户人家,每州有多少里,也就是说州有多大,却不清楚;州的上属也不明确。这些都是应该首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包山二号楚墓所出楚简中,有一组以“受期”为篇题而内容和司法有关的文书。在这组文书的每一条中,几乎都有“受期”一语,由于它处在比较关键的位置上,因此也就成了理解该条简文含义的关键。从这批竹简公布于世开始,先后不断有人研究过它。由于它不见存于传世的先秦典籍之中,大家确定它的含义时,都是根据上下文意推得的。由于大家对它所在的上下文意理解上存在差异,导致对它的含义的说法也有不同。从发表的成果来看,已有六说之多。一是彭浩先生说。他提出《受期》就是各地送报的告诉记录摘要。……简上的第一个日期是官吏接受告诉…  相似文献   

7.
三孔布币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三孔布币考何琳仪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颇为罕见的珍品,笔者曾就其铭文中的地名写成两篇小文①。近见学者论著中涉及到三孔布地名②,又《中国钱币》1993年2期公布一枚三孔布新品。凡旧文中意有未尽,地望推测欠妥,以及间有新得者,均于本文补订之。下文所征引《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只写编号,不再写书名。一、地名新释1.“”《中国钱币》1993.2.48(图1)。或释“毛(尾)□”③。其中释“毛”旁可信。这类斜笔上增短横为饰的“毛”,在战国文字中司空见惯,下面试举几例:毛包山简37包山简269包山简179随县简9《古玺汇编》2444包山简27包山简279表包山简262随县简13《古玺汇编》2119受其影响,“”所从“人”旁也增短横为饰,参见战国文字“信”、“伐”所从“人”旁:《古玺汇编》4681《侯马盟书》306“”,从“人”,“毛”声,字书所无,例可读“毛”。三孔布铭文中类似布局者,尚有“阿”2489、“辕”2481等。“”是否可读“毛人”?“人”为习见地名后缀,诸如“中人”、“柏人”、“列人”、“霍人”等。然而文献中似未见“毛人”。考虑文献中“毛城”与“”关系密切,故不取“毛人”说。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相似文献   

8.
《包山楚简》卜祷简牍释读吴郁芳文物出版社出版,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整理、考释的《包山楚简》一书中,有卜祷简54枚,是研究楚国宗教、巫俗的珍贵资料。笔者拜读后,对少数简文的考释有不同看法,今举数例于下,以求教于方家。一、释“鬼攻解”《包山楚简·卜筮祭祷...  相似文献   

9.
胡瀚 《江汉考古》2023,(5):127-131
从法史学的角度而言,包山楚简中的“受期”简可理解为左尹官署向下级官吏或诉讼参与人下达的,命令其在指定日期或期限内完成一定的诉讼类行为,否则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司法文书。  相似文献   

10.
包山楚墓简文“见日”浅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山楚墓简文“见日”浅释贾继东“见日”多次出现于《包山楚简》记载的两个案例中:一是《简·15—17))所谓五师胃馆之日败若与邵行大夫柯之间的仆人纠纷案,二是《简13!一139》所载舒f‘l庆杀人案.《包山楚简》整理者认为:“从简文内容看,(‘见日’)...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包山“疋狱”简的几个问题陈伟“疋狱“,是包山文书简中的几个篇题之一。属于这一篇题的“疋狱”简是包山文书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在整理小组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疋狱”简再作些讨论,以期更好地认识这部分简书,并为全面考察包山文书简奠定一块基石.为...  相似文献   

12.
湖北荆门包山楚简尚有未释、误释之字,本文释读文字三则,希望对包山楚简的研究有所帮助。简121~123号简讲述的是一桩杀人的案件,其中、应释为与字;简145反金,应释为赍。  相似文献   

13.
今年《文物》第5期刊发了《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等3篇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同仁就释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疑问。回头细读,发现确有不少问题,许多系本人水平有限所致,现将错误之处按刊出页码顺序和原编号修订如下。第27页左栏倒数第3行(Ⅱ90DX0114②:277简),“亡章”二字下“日”字和“谨”字下“曰”字,均误,应释“自”字。右栏第11行(Ⅱ90DXT0114③:404简),“毋息”误,应释“毋忽”。另外该简中“县泉置”之“县”字,简文皆作本字繁体,与“悬”通,当读为悬。以下凡“县泉”者,皆读为“悬  相似文献   

14.
一,释“媵”楚简中有如下字:努《包山楚简》113,130,1611,164,180简劳劳(天星观上简。《简帛编》隶作“”见该书991面)。今按:《简帛编》的隶定是正确的,但此字不见于《说文》。我们认为从“释为。《集韵证韵》字古文作,《古文四声韵楚简字形变变,均〈古文四声韵〉引裕并由如上所述,字应该释为,字在简文中用途名,释出了字,见于楚简中的下列字也就可以认识了。(1)多《包山楚简》270简为两人名。有的还于人名前冠以“正”,有的又于人名后加上“识之”二字,有的既有“正”又有“识之”。对于“正”,注释者以“县正”作解…  相似文献   

15.
释“■”     
本文认为1.“■”与“巽”相通,“■”作为楚国早期的称量货币的称名,也即是以“巽”名币的来 源。2.通过对包山145号简的释读,我们获得了西周之“■”在战国时代的演化线索。  相似文献   

16.
释“Duan”     
本认为1.“Duan”与“巽”相通,“Duan”作为楚国早期的称量货币的称名,也即是以“巽”名币的来源。2.通过对包山145号简的释读,我们获得了西周之“Duan”在战国时代的演化线索。  相似文献   

17.
包山楚简释文与考释是成就较高之作,个中艰辛可以想见.惟该简之难读,丝毫不减“楚帛书”与“鄂君启节”,相信该竹简之研究,将成为长期讨论的课题.笔者仅就遗策部分拾补如次,庶有助于该简考释之完备.一、  相似文献   

18.
一、释“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江陵九店东周墓》~[1]一书中发表了一批战国楚简。其中乙组56号墓出土的205枚竹筒中,数见如下一字:A1无为可M56·19下A2无为可M56·22下A3无为可M56·34下第三字均未释。今按:此字应释为“而”。“而”字,楚文字中习见,形体如下:《长沙楚帛书文字编》~[2]29页《包山楚简》~[3]简2同上简15同上简28很明显,A2、A3中的第三字与包山楚简中的“而”字是一字无疑。A1中的第三字与A2、A3中的形体稍稍不同,但从辞例看却是同一字。如此;则A1-A3中的第三字应释为“而”。“无为而可”中的“…  相似文献   

19.
《包山楚墓》、《包山楚简》的及时出版,为楚史研究、楚文化研究和古文字学研究提供了方便和较好的基础,但在文字考释方面不乏疏误解疑之处。对此,已有一些专文论及,笔者亦曾写作《包山楚简新释》,举出误释二十例。现再举若干例,以与作者商榷。为减少排字困难,引用古文字尽量隶定,不摹或少摹原篆,异体字、假借宇一般直接改用通行字。一、BS简16云:“新造迅尹不为仆断,仆格夏事将法(废),不新迅尹,不敢不告见日。”字又见189简,为人名。考释47将此字隶定为党,承旧说释为劳,并引(说文)古文劳作密、金文作考生据测为证,但…  相似文献   

20.
本重点讨论了《穷达以时》第9号简,认为“(沈臼)酭”当理解为“醓醢”。“初醓醢,后名扬,非其德加”,讲述的是王子比干的故事。这一句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后“子胥前多功,后戮死,非其智衰也”相对,因此前面原应有“比干”二字。章还爬梳了先秦两汉时期的有关献,指出比干故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衍变,比干“醓醢”是楚地化的特定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