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泰国以寺庙林立而闻名,而在众多寺庙中,又有一座以虎为贵——位于曼谷以西约200公里处的帕朗塔布寺,因里面有虎而成了声名远播的“虎寺”,甚至其本名都早已被人们忘到九霄云外。“虎寺”建于1994年,位于泰国和缅甸交界处的森林之侧。像很多偏远地区的寺庙一样,它在僧人们的诵经声中默默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除了当地的善男信女,很少有外人光顾。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只幼虎的到来,才改变了它的命运——一天,有人将一只刚刚几个月大的幼虎送到庙门口,当听说小虎的妈妈已被偷猎者残忍杀死后,僧人们二话没说就收留了这个可怜的小家伙。不承想,这座寺庙从此  相似文献   

2.
西湖诗僧     
思衡 《古今谈》2004,(3):19-21
有个园林工人对我说,昔日的西湖“三多一少”,三多就是寺庙多、别墅多、坟墓多,一少就是树木少。寺庙多意味着僧多。明末王季重也说过“钱塘门苦僧”的话,苦僧就是为僧所苦。僧自为僧,与人无干,苦自何来?此大概即俗所谓见到和尚尼姑晦气的意思。僧著缁衣,光顶有香疤,令人看了的确心里不愉快。  相似文献   

3.
1970年7月,驻晋某部闰副军长陪同北京军区马副参谋长,率领数十名随从人员,浩浩荡荡来到五台山,下榻在省民族宗教局五台山办事处和附属招待所。当晚,首长将我叫到会客室说:“北京军区准备在五台山修建部队疗养院,你看什么寺庙附近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环境幽静,明天引领我们看看。”  相似文献   

4.
武冠芳 《沧桑》2008,(6):37-38
相传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在五台山兴建第一座佛寺,自此以后历代统治者均在此兴佛建寺,但是五台山寺庙香火愈旺盛,周围森林植被则愈加退化。本文就历史上五台山寺庙的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一浅析,以扩大五台山研究的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5.
西夏统治时期,文殊信仰流行,尤其是文殊信仰所具有的护国、护王功能,对西夏统治者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成为包括西夏在内东亚地区佛教信徒所崇拜的对象。五台山信仰在西夏建国之前即已流行,德明、元昊都曾遣使朝拜五台山。1038年,元昊脱离宋朝自立,建立大夏国。此后,夏宋对峙,时常处于战争状态,西夏统治者无法再朝拜五台山,即使西夏僧徒前往五台山朝拜也会困难重重。于是,西夏统治者效法辽朝及朝鲜、日本将五台山移入本境的做法,依据五台山寺庙的样式,在贺兰山中新建北五台山寺。该寺具体地址史无记载,但考古学证据显示,其地大致在贺兰山拜寺口双塔一带,建成时间当在元昊统治时期。作为西夏皇家寺院,该寺人才辈出,涌现出不少名僧,编集并翻译了多种佛教典籍。其中,北五台山寺高僧杨智幢被称作"国师",体现了该寺所享有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6.
每逢春节期间,同仁(热贡)地区广大憎俗群众都要隆重举行传统的佛教圣会——默朗木大愿法会。虔诚的信教群众争先恐后地从大经堂抬出堆绣缎佛,前牵后拥地朝山坡上走去。沿途人们潮水般地争相加额——把额头触上堆绣大佛——此为一年吉祥如意的好兆头。为此人们不怕铁棒喇嘛的开道柳棍,不顾一切地挤过密集的人群礼额佛像。等人们把佛像抬上展坡,从上而下徐徐展开,再揭去金色护帘,一幅巨大的彩缎堆绣便呈现在人们眼前,早已等待在下方的群众纷纷五体投地,连连磕拜。寺僧焚香诵经,祈祷佛爷在新的一年,多降吉祥,保佑地方平安、风调雨…  相似文献   

7.
陈特 《风景名胜》2010,(6):46-47
除了跟师傅诵经,感受佛教氛围外,还可穿僧衣、僧鞋,与僧人一起吃素食,进行打扫寺院等劳动。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帮着僧人们种养荷花,品尝莲子。  相似文献   

8.
早期佛寺的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维那三纲负责。自唐代禅宗大兴,百丈禅师创立丛林清规以来,丛林制度日益健全。方丈以下主要有四大班首(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监院、知客、僧值、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  相似文献   

9.
到庙观烧香、到乡下看民俗是如今流行的两种时髦的过年方式,我们称之为“新上山下乡运动”。无论是城里的宫观寺庙,还是名山道场,春节期间大都人头攒动。氤氲升腾的香火中,不仅寄托着善男信女的虔诚信仰,也寄托着普通人年终岁首的祈祷和心愿。而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等不同地方村镇保留的民俗活动,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如同展现风土民情的活化石,让外乡人感到新鲜和神秘。  相似文献   

10.
佛教:对寺庙中的主持和尚称方丈、长老或住持。对在佛教教义上有一定研究的僧人称法师或禅师,出家修行的女佛教徒称尼姑。对和尚、尼姑和道教寺庙里的道士,一般均应称为师父。对喇嘛教的僧侣应尊称“喇嘛”。对已受十戒而没受足戒的僧人,应  相似文献   

11.
到庙观烧香、到乡下看民俗是如今流行的两种时髦的过年方式,我们称之为“新上山下乡运动”。 无论是城里的宫观寺庙,还是名山道场,春节期间大都人头攒动。氤氲升腾的香火中,不仅寄托着善男信女的虔诚信仰,也寄托着普通人年终岁首的祈祷和心愿。而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等不同地方村镇保留的民俗活动,延续着古老的传统,如同展现风土民情的活化石,让外乡人感到新鲜和神秘。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14,(2):33-33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在寺庙中,敲钟意义甚多,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但敲钟的讲究也很多。以晨钟暮鼓为例,一般寺院每于晨昏击钟敲鼓,称为晨钟暮鼓,以警觉修行人要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相似文献   

13.
几年前一个盛夏的季节,我带着任务来到甘南藏族地区的夏河县进行语言调查。七、八月正是这里“浪山”的节日,“浪山”在藏语安多方言里叫“亨浪”,意思是上山打柴。据说很久以前,寺庙每年在这个季节里就让僧人们上山打柴,储备一年的燃料,久而久之形成为一种群众性的浪山活动。我到夏河时正赶上这样一个盛况非常的节日,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彭惠军  黄翅勤  罗文  王鹏 《旅游科学》2012,26(2):50-58,66
佛教寺庙旅游者类型研究是宗教旅游市场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本文选取湖南衡阳雁峰寺为实证景区,研究了佛教寺庙旅游者类型。通过观察法收集了204名寺庙旅游者样本数据,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寺庙旅游者可以分为5种类型,分别命名为虔诚香客、开光客、许愿香客、许愿游客和观光游客。本文分析了5种不同类型旅游者在寺庙内的旅游行为特征,并绘制了“佛教寺庙旅游者分类轴”。不同类型的寺庙旅游者分别位于该轴的不同位置,并可能沿着轴从行为特征的世俗端向神圣端转化。  相似文献   

15.
唐代“五台山进香道”在今河北境内分为两段,今正定至阜平为第一段,至少有东、中、西三条路线;自阜平至山西五台山为第二段,只有一条道路。圆仁第一段所行之道为中线。中线是“五台山进香道”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河北蔚县小五台山金河寺调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五台山是分布于河北省蔚县、涿鹿县境内的太行山支脉,为区别于山西省境内的五台山,故称小五台或东五台。清乾隆《蔚县志》卷五“山川”记“(五台山)在城东一百里,其山五峰突起,俗称小五台,又东五台,以别于晋之清凉山。”金河寺为辽代小五台山名刹,圣宗、道宗都曾亲临该寺。《辽史》卷十三《圣宗纪四》“(统和)十年(992年)九月癸卯,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辽史》卷六十八《游幸表》“(道宗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幸金河寺。”为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名寺的有关情  相似文献   

17.
开卷絮语     
自古道:“天下名山僧多占”.号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海拔三千多米,方圆五百余里,地形高,气温低,山上可见“千年冰”、“万年雪”,故又名清凉山.到了夏季,气候格外凉爽,漫山遍野都是奇特的油草和不知名称的野花,所以  相似文献   

18.
奇人趣事     
《环球人物》2013,(18):11
泰国|北碧府吃狗粮的老虎泰国北碧府西部有一座帕朗塔布寺,紧挨着森林,自从寺庙建成后,就有不少动物溜进来"定居"。14年前,有一只失去妈妈的虎崽跑了进来,僧人们收留了它。从此,附近的人们就把受伤的、被遗弃的老虎往寺庙里送。如今,这里除了僧人,还"居住"着100多只老虎,被人们称为"虎庙"。每天下午,僧人会领着老虎散步。盛夏到来时,僧人和老虎还会依偎着乘凉。寺庙里禁止暴力,老虎也不能杀生,如果有牛或羊经过,僧人们就会蒙上老虎的眼睛。平时,他们用狗粮喂养老虎,而游客们可以给老虎喂鸡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众多的寺庙纠纷案件中,静安寺纠纷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个案之一。1946年静安寺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先后被不同人士检举为汉奸,其中既有战后国家对汉奸的惩治,也有剃度派僧人师徒之间的纠葛,又涉及剃度与十方丛林之缠诉,更关涉佛教内部的保守与改革、客僧与主僧等争端。在日益现代化的近代都市中,各类报刊舆论、复杂的商业利益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均或明或暗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示了近代国家、宗教与社会错综复杂的面相。  相似文献   

20.
一、巴松转湖节 巴松湖又叫“错高湖”,藏语称“札松错”或“巴松错”,意为“三座岩石山下的碧湖”。由于巴松湖被当地人视为“神湖”,所以它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里每年有规模较大的两次转湖节,一次是藏历元月十五日,另一次为藏历四月十五日。 藏历元月十五日那天,来自此湖附近各村庄的僧俗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在湖上游的错高村大坝子上,诵经、祈祷、燃烧“桑”(烧香柏枝、酥油、糌粑等),并竖起新的大经幡取下旧的经幡,以示对佛的虔诚。相传位于湖泊东北处一座雪山是巴松湖的主人,是一位名叫“杰钦南木拉嘎布”神仙的化身。由于这座雪山终年积雪,象穿着洁白的礼服。因此,这天挂经幡的人必须穿上白色的氆氇藏装。挂完经幡后,为了表达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