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6年"制宪国大"的代表历经十年,终在1946年完成代表选举。该选举分为区域选举、职业选举、特种选举和国民政府指定等。其中以区域选举人数最多,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此文述论,以期为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贡献锦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1946年年底,胡适参加由国民党一党包办召开的制宪国大。胡适参加国大的原因,缘于蒋介石与国民党做出实行民主的姿态,希望制宪能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以及胡适对中共革命的戒备。然而,蒋介石与国民党只是将宪法视为工具,并无真正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意图。胡适参加1946年制宪国大实际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4.
张皓 《史学月刊》2015,(2):51-65
抗战胜利前后,英国制造西藏"自治",中国再一次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国民政府调整边疆民族政策,同意赋予西藏"高度自治",强调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制宪国民大会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西藏为中国固有疆域之一,将"高度自治"具体化为中央政府指导下的地方自治,明确西藏及省属藏区参加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的名额。西藏地方按照规定选举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和监察委员,当选者向有关机关报到。西藏的政治地位在宪法上再次得到确认,再次向世界表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相似文献   

5.
“行宪国大”的纷争与召开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蒋介石为了欺骗人民,镇压革命,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即所谓“制宪国大”。随后于1947年4月18日,又上演了“改组政府”的丑剧。接着,于1948年春,又召开了所谓“行宪国大”。蒋介石之所以要匆忙召开“国大”, 实施宪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张厉生在选举前曾说得很清楚:“本党在此次选举中,必须争取选举之胜利,俾以民主方式,取得民主之信托,掌握政权,实行本党主义,贯彻本党之政纲政策。”1947年6月13日,成立了以张厉生为主席的“选举总事  相似文献   

6.
制宪权即制定宪法之力,是创造法秩序的权力,制宪权的真正意义在于,全体国民中能作出政治决断的选民应亲自或通过其直接的特别代表,参与宪法的制定。民国初年,袁世凯和国会在制宪权问题上激烈争斗,其实质是为通过制定宪法性文件,以达到在国家权力的配置中扩大自身全力,维护自身利益,抑制打压对手。然而,作为国家权力之上之权力,制宪权理应属于国民全体,民国制宪者没有看到这一点。在之后的制宪过程中,各种登上政治舞台的军阀制定的宪法都粉墨登场过,但随之又被新的宪法所取代。制宪权成为了政治势力角逐的对象,制定出的宪法成了军阀政权合法性的遮羞布。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 ,主导战后对共缓和政策的温和派失势 ,强硬派在蒋介石的默认与支持下 ,实际上推翻了政协决议 ,改取对共强硬政策。其余波延至会后 ,使战后国共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 ,基本终结了自政协开始的战后民主化进程 ,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战火再起  相似文献   

8.
1946年11月19日,蒋介石在官邸设晚宴款待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党,下同〉主席张君劢。面带倦容的张君劢,在杯盏之中向蒋介石交出民社党参加“制宪国大”的人员名单。蒋介石喜不自禁,命令立即交由各大报纸发表。此事在当时令中外关注,也在张君劢政治生命中涂下浓厚的阴影。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骤然降临在四川汶川等地,中华大地瞬间共震。灾区群众遭受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数万生命顷刻陨落。在那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悲痛时刻,河南各级民盟组织和广大盟员与灾区人民紧紧地站在了一起,心连在了一起,积极参与抗震救灾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何去何从呢?民盟共和国方案之归于空想,主要是因其有违于主流政治势力的价值取向,从而遭到了来自他们的反对;同时,其自身力量的弱小,又使得它无力卫护与坚持自己的政见。其之所以超越,则是从大历史的角度,通过对其精神与价值的分析,而做出的一种理性的评判。  相似文献   

11.
去年初冬,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访问了一个从事着“阳光底下最崇高的事业”的老师——贵阳一中副校长、英语教师叶二仆。 事情的缘起是,今年初我在整理市政协的有关资料时,了解到1997年到1998年叶二仆老师曾被市教委选派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交流教学经验;11月,又听说叶老师当选了民盟贵阳市委主任委员,于是我决定立即访问这个才华出众的市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后,以民盟为代表的第三方面协助、配合中国共产党,经多方努力,国共两党终于签订了以结束训政,实施宪政、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人民享有各种自由、党派平等合作以及和平建国基本方针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协定》。  相似文献   

13.
5月15日,鲍义志诗集《掌中吟(贰)》首发仪式暨诗歌品享会在西宁举行。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马海瑛,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民盟青海省委主委王绚出席,民盟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李居仁主持。首发仪式在无伴奏合唱《出门的阿哥回来了》的悠美旋律中拉开帷幕。省垣著名作家、诗人祁建青、吕霞、曹谁、柳春诚、王化平、马光星等就鲍义志诗歌中呈现出的鲜明的文学特色、文学价值等展开了探讨、交流,高度赞扬了鲍义志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4.
1947年国民政府完成改组后,蒋介石急切举行"行宪国大"代表选举。由于缺乏必要的民主政治条件,选举中产生了诸多纠纷。一是选举筹备中与民、青二党的名额划分,二是代表选举中的舞弊混乱,三是"行宪国大"召开时国民党签署代表不肯退让的难题。蒋介石游离于党纪与国法之间,试图加强对选举的控制,却无力劝说民、青二党顾全大局,无法压制党内反弹,政党内外裂痕扩大,选举不良习气在国民党内快速发酵,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事后,蒋介石对国大选举的教训进行了反思,意识到党的建设是一切政治建设之根本。  相似文献   

15.
16.
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的一个高潮,其最终指向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而宪法关乎社会各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利与地位,朝野各方皆非常关注。清廷两次派遣大臣出洋考察,认为如用钦定办法制宪,可达到巩固君权之目的。因各国立宪运动结果多是民权仲张,君权削弱,唯独日本例外。倒幕立宪之前,权在幕府,天皇徒拥虚位。  相似文献   

17.
姚华飞 《文史博览》2009,(12):24-25
随着电影《建国大业》的上映,剧中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下被成功营救的情节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特别是由陈道明饰演的主持营救工作的国民党军官阎锦文,更是以其酷酷的造型、机智的言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阎锦文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914年出生,早年混迹于上海滩,加入帮会,得以结识帮会头面人物杨虎,被杨虎引为心腹。抗战胜利后,他依靠杨虎的关系进入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担任第三警备大队大队副。而这个稽查处正是军统(后来的保密局)在上海的公开特务机关,专事执行搜捕共产党和反蒋人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处于徘徊难定的十字路口。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包办召集“制宪国民大会”。十一月二十六日,大会主席团向全体会议提交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经过审查、修正和讨论,于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式通过,  相似文献   

19.
张茂延 《文史天地》2013,(11):15-19
本文作者是张澜先生的长女,已是近百高龄的历史老人。她于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9月加入民盟。新中国成立前,张澜在上海期间,她一直在张澜身边工作。为正历史视听,特为我们撰赐此稿。让我们祝福她身体健康!——编者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11年第7期刊登了童梓平《一个沉冤几十年的大案》一文,记述了1949年民盟四川支部在西康组织民间武装,配合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位川军将领的反蒋起义,并阻击胡宗南的部队经西康南逃,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支起义队伍却被定性为"以张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