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秋,刚参加工作两年、不到18岁的吴明玉提出了“包产到户”,结果成了右派、反革命,被送进监狱;1979年,落实政策的吴明玉重新参加工作。 1980年底,人民代表大会制恢复,42岁的吴明玉当选为芦山县第八届人大代表。28年过去了,70岁的吴明玉依然是人大代表,从第八届到第十五届,一届也没有少。他说:“在我的人生履历中,前20年,我追求理想;后20年,我追求民主。理想和民主伴随我这一辈子。”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包产到户”,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因为那里是中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并为农村改革拉开了序幕。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四川省偏远山区小县的芦山县,就有一个当年才18岁的小青年主张“包产到户”、屡屡上书毛主席而被错误打成“右派”和“反革命”后,两次以死捍卫真理,在牛棚里一蹲就是20多年。如此坎坷的人生苦旅,爱情之路自然也不平坦。在2001年的元旦前夕,笔专程赴四川省芦山县采写到了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访谈手记:从北京出发,乘火车到蚌埠市,乘中巴到凤阳县,乘中巴到小溪河镇,乘摩托到小岗村。一路秋雨。雨中的小岗,街上看不到一个人。走进严俊昌家院门,迎面撞见这位传奇人物。红脸膛,身板硬朗,嗓门洪亮。着西装,光脚穿解放鞋。走进堂屋,围坐小桌。门外雨声沥沥。不知怎么就聊起了"老实人吃亏"的话题。本来,只想走到小岗,看看这个村子,看看村民的生活。当然,最好能见到严俊昌,聊上几句,对他领着一群好汉按手印、订契约、分土  相似文献   

4.
风雨人生     
郭思俊 《文史月刊》2013,(10):46-61
二十六、轶事琐记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市突发强烈地震。地层深处突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屋倒塌,地裂山崩……"。"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记载了地震给唐山人民造成的灾难:"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  相似文献   

5.
风雨人生     
七、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了 1953年冬,奉国家文化部命令,山西省文艺工作团撤销,戏剧队和乐队演职人员调往天津歌舞团,崔耀奎调到山西文联搞创作,我调到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6.
风雨人生     
郭思俊 《文史月刊》2013,(11):12-16
人的命运,永远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一、暗箭难防古语云":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而我则是":明枪无法躲,暗箭更难防。身名俱败裂,家破父也亡!"(一)黑骏马1958年,大跃进风乍起,榆次县北田生产大队紧跟形势,掀起了大跃进高潮。生产大队令农民画家田呈璋(乳名毛猴)在生产大队中央、村民刘气儿房屋的砖墙上画了两匹象征大跃进的骏马。两匹骏马用黑色油漆画成,虽经数年风吹日晒,但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匹跃跃欲飞的骏马,仍在原地醒目亮相。  相似文献   

7.
与郭沫若和诗的人1948年隆冬,东北边境城市安东(今丹东),一派冰封雪裹的琉璃世界。此时正值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前夜。12月中旬的一天,朔风凛冽中,一艘历经艰险由香港驶来的客轮缓缓地在码头上拢岸。当郭沫若、章伯钧、沈钧儒、李德全等一批由香港经东北赴京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刚从船舱里露面时,积雪的码头上激起一阵欢呼。郭沫若等立刻从欢迎的人群里发现了一位魁梧颀长的检熟身影,大家都齐声叫道:“玉衡,原来你早一步来到了东北!”那位被称叫“玉衡”的中年人,立刻迎上前去,与那些阔别已久的老友亲见相拥。他还当场吟诗一首:…  相似文献   

8.
195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关于开除戴季英党籍的决定》(2月12日作出),在肯定戴季英“有过相当贡献”的同时,指出他的四大错误:“表现在政治上严重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和反党的活动”,“表现在组织上严重的宗派活动与家长制统治”,“表现在思想意识上严重的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唯我独尊的权位思想”,“压制民主,抵抗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为严肃党的铁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省委决定并经中央和中南局批准开除戴季英的党籍”。此后,戴季英后半生似乎从人间蒸发了。1955…  相似文献   

9.
1962年7月,张闻天在酝酿、写作“集市贸易意见书”的同时,还思考了有关“包产到户”的问题。在经济困难时期,安徽、福建等地农村干部群众,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渡过难关,保存生命,自发地实行“包产到户”,搞“责任田”。怎样看待“包产到户”,引起党内重大争论。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看法成为主流。采取了纠正、强扭的办法,但纠正了一个时期,农民不满的很多,部分地区“包产到户”继续发展,“责任田”反而扩大了。  相似文献   

10.
以创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英雄赞歌》歌词而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先生,因肾功能衰竭,于1998年10月30日带着他未了的心愿,在吉林长春辞世。他的一生,充满了时代和艺术的风风雨雨。一、滹沱河之子公木,原名张永年(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公木、木农、龚棘木、章涛、席外思、四名、魏玉等),1910年农历5月15日出生于滹沱河畔束鹿县(今辛集市)北孟家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张存义只念过二年私塾,母亲李梅不识字,但性格宽厚,善持家务。幼年公木在外祖父的资助下入私塾,后转村办初级小学,先念了一年子曰诗云,又…  相似文献   

11.
李伶 《纵横》2008,(5):41-47
他是我军统战史上签订第一个有效协定的关键人物。他是杨虎城的密使,中共地下党员。蒋介石点名缉拿这位通共要犯。一枚印章使他虎口脱身。后半生依然磨难多多,69岁才得以平反昭雪。英雄有叹,英雄无愧!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父亲郭万夫(1915-2009),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长子,初小在本村小学校读书,学习努力上进。1927年,学校聘请来中级师范毕业的一位叫姚润源的老师。姚老师在小学废除了体罚,实行男女同校,动员和吸收女孩子上学并以德、智、体兼顾教学。他与学生关系融洽,下课脱下长衫就跟父亲这些学生娃一起踢足球,成为父亲人生中第一位良师益友,给父亲幼年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影响。1928年,13岁的父亲在姚老师鼓励下考上了县城的高等小  相似文献   

13.
散木 《文史精华》2008,(6):22-27
吴奚如生平   吴奚如,原名席儒,湖北京山人.吴1925年人黄埔军官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连党代表(一说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  相似文献   

14.
吴湄是30年代上海滩影剧界进步演员,她是南国社、电通影片公司、青岛剧社、业余剧人协会和上海救亡演剧队的活跃成员。在夏衍编剧、司徒慧敏导演,电通影片  相似文献   

15.
散木 《文史精华》2009,(3):49-54
大众热读《大众哲学》 艾思奇(1910-1966),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 艾思奇的父亲李日垓是一个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学者。还曾是蔡锷的一位幕僚,担任过云南省民政厅长等职:其兄长李生庄则是五四时期云南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之一,曾任《腾越日报》社长,创立有省立腾越简易师范学校,并著有《云南边区问题》等。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艾思奇很早就接触到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以为在文革浩劫中有过坎坷经历的黄丽明早已不在人世。其实,她还健在。曾担任过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体育系主任的黄丽明今年100岁了,现定居在美国波斯顿,有众多儿孙相伴,安度闲适的晚年。她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在美国的家里.她与圣经为伴,定期到离家不远的古老的教堂里做弥撒,风雨无阻。  相似文献   

17.
1998年6月21日,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侯御之女士在上海逝世。她是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先生的夫人、我国第一位留日法学女博士。杜重远先生“爱国拥党”,一生3次入狱,壮烈殉国,他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并决定了侯御之的生活道路,使她能以忍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灾难与痛苦。  相似文献   

18.
正印度尼西亚女归侨陈中北,又名陈萱,退休前是山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她生长在动荡时代,人生经历充满了风雨坎坷和曲折磨难,但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且一次次"柳暗花明"。她给自己规定了20个字的人生格言:"逆境磨难,不改革命初衷;顺境春风,不乱奋进情怀。"回国近70年,她实践了自己的人生格言。随父母颠沛流离  相似文献   

19.
吕威 《神州》2008,(8):106-107
提起刘长春.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称其为"中国参加奥运第一人"。1932年.他孤身一人参加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的事情.至今仍让很多人津津乐道。日伪相逼刘长春被迫两次离家1927年12月.因为体育成绩优异,18岁的刘长春从大连老家被招收至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从此他开始了正式但不科学的体育训练。经过刻苦训练.刘长春逐渐成为当  相似文献   

20.
序曲沿杭甬高速公路西行北折,背枕四明山、襟带余姚江、紧邻河姆渡的余姚市三七市镇官桥村(旧时属慈溪县)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来到官桥,自然被吸引去参观陈氏祖宅“良七房”。这里原有一组清季民居院落,历经百年春秋风雨,如今只剩下一座,但前厅、后屋、楼房、罩屋、两厢的格局依然保留,闪烁着历史幽光。这里诞生了陈布雷和他的八兄弟七姐妹(包括嫡堂大哥陈屺怀),又因此延伸了他们众多的儿女、孙辈,并逐渐形成“勤奋、求知、平凡、自立和尽忠国族”的“清白家风”,演绎着中国现当代史上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陈布雷(1890—1948)是官桥陈家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