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人体质     
魏东 《华夏地理》2007,(2):142-143
藏族是一个很晚才形成的民族.藏人的祖先是秦汉时期开始向高原迁徙的羌族中的两支--发羌和唐旄.在进入高原后,与当地的土著发生了混血.  相似文献   

2.
素有“世界屋脊居民”之称的塔吉克族,朝迎旭日出,暮伴彩云归,历经千年沧桑而一如既往地眷恋帕米尔。那高原的天,高原的风,高原的人,能叫人产生无数的幻想和梦境。 连续两年,我们在金秋时节浪迹于帕米尔东部的塔什库尔干,在塔吉克人普遍通晓维吾尔语的有利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能说维吾尔语的特长,与他们同吃同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塔吉克人的生活情节、民俗世态,均在我们的镜头前变成流动的色块。美妙的画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说:“世界人类最古是在帕米尔高原繁衍起来。塔吉克人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帕米尔东…  相似文献   

3.
日土村     
正蜿蜒的河流、绿油油的湿地与宝石般的高原湖泊,点缀着广袤高原使高原又具有另一番景致。草地与河流、天上流动的云彩与地上凝固的石滩,组成的绝美画卷,让人目不睱接,扎西岗村、日土村周边的湿地,借着日出或日落的阳光下的斜阳,留下一个个完美的倒影,远远望去,仿佛是天上的村落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4.
雪域牛粪     
牛粪是青藏高原上的主要燃料,数千年来广大牧区都一直用它生火烧茶、煮饭、取暖。因而牛粪曾被人誉为“高原圣火”、“高原之光”。 在茫茫无垠的雪域高原上,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牛粪火。走进牧民的帐篷,到处都可以看到凉晒的牛粪和垒得整整齐齐的牛粪堆、牛粪墙。高原上气温低,牦牛以牧草为食,因而牛粪经风干或凉晒之后,燃烧起来如木柴一样没有异味,易燃耐久。  相似文献   

5.
去过西藏的人都说,冬天的西藏更像西藏。冬天的西藏回归到高原的本来面目,就像强壮的汉子褪去了外衣,山野褐黄一片,天地间几乎只有三种颜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回归了高原大地本真的纯  相似文献   

6.
西藏行散记     
<正>不久前,去西藏旅行了一次,饱览了雪域高原瑰丽雄奇的美景,体验了"人间天堂"圣洁而神秘的气氛,同时也感受到了高原缺氧给人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西藏之旅,令人痛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7.
藏人体质     
藏族是一个很晚才形成的民族。藏人的祖先是秦汉时期开始向高原迁徙的羌族中的两支——发羌和唐旄。在进入高原后,与当地的土著发生了混血。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土著被描绘成丑陋的猕猴,羌人则是仙女,两者婚配繁衍出了藏族。这些传说不仅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中有所体现,在《玛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这片神秘的雪域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上,号称“世界屋脊”。那里的阳光最明亮,那里的空气最纯净,那里的一切都有着大手笔的恢宏气势,那里是千万人魂牵梦萦的向往之地,那么,背上您的行囊,请跟我来吧!  相似文献   

9.
书讯     
《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系列丛书》主编洛桑·灵智多杰。青藏高原环境与发展课题已被列入国家科委重点科研项目,也是今后数年中国藏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其内容涉及高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对策、传统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优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高原经济结构的构件、交通能源建设、科技教育发展、高原环境变迁和气候变化及其影0@、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沙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人U与环境、高原文化、宗教与生态环境等方面,是跨地区、跨领域、多学科、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在充分尊重高原各民族人民发展要求和发展权力的前提下,从…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认识能力极不发达,面对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不能做出合理解释,人们便设想自然物也像人一样具有思想和感情,具有灵魂存在,神与万物有灵论的自然崇拜便应运而生,并逐渐遍布于藏族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在雪域高原上产生了自然宗教——苯教。  相似文献   

11.
亚美尼亚人问题是跨国家、跨地区的问题,至少涉及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亚美尼亚人的家园在亚美尼亚高原,地理上分为南高加索和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北两个区域,历史上亚美尼亚被分割为东亚美尼亚和西亚美尼亚。由于南高加索属于原苏联范围,那里的亚美尼亚人问题习惯上被当做原苏联和当今独联体内部的民族矛盾,  相似文献   

12.
西藏有着"空中禁区"之称,在雪域高原开通航线,谈何容易!然而,1956年,我年轻的人民空军长空探路,战胜了前所未有的重重困难,奇迹般安降世界屋脊。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航线的开辟不仅填补了我国高原飞行的空白,而且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世界飞行奇迹。详情请阅《新中国开辟北京至拉萨航线纪实》一文。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读者,六七八九 十5个月是西藏高原的黄金季节, 随着雨季的来临,微风的吹拂, 雪域的草原绿了,山坡青了,阳 光更耀眼了;姑娘小伙换上了漂 亮时髦的服饰,老人们也穿起轻 便的藏装:成群的牛羊散落在原 野上,啃食着绒绒嫩草……为了 体验这份宁静、安逸,为了寻找 高原的人文之景观和天赐之壮丽, 多少人走上了西藏,圆高原之梦。 这里我们将陆续介绍西藏旅游路 线及沿途旅游景点,希望对进藏 旅游者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雪城 《旅游》1997,(10)
闯入“地球第三极”——中国西部高原“历险”纪实○雪城西部高原——一个群山竞拔、空气稀薄的风雪世界。这里的最低点也比上海的摩天大楼高几十倍,生物学家称它“永冻层”,西方人叫它“地球第三极”。一些骇人传闻及大批中外探险家的失踪,更使它显得诡秘异常。冰雪初...  相似文献   

15.
高原姊妹湖     
夜半时分我敲开了玛多黄河水文站的大门。 我和年轻的水文人讲好第二天租车去鄂陵湖扎陵湖的事,就钻进温暖的睡袋沉沉睡去。连日骑马奔波又加在高原患了感冒,真愿就此一睡而永远不再醒来。 可是我舍不得高原姊妹湖。玛涌滩上的藏族姑娘说,鄂陵和扎陵是格萨尔王的两个妻子,一个爱穿青蓝色皮袍,一个爱穿灰白色皮袍。鄂陵和扎陵在藏语中分别是青蓝色长湖和灰白色长湖的意思。美丽的传说印证了高原姊妹湖的特点。高原姊妹湖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湖泊,两湖之间有一座承载了更多传说的尕泽山,山上矗立着牛头河源碑,山下有一座文成公主庙,据…  相似文献   

16.
忧伤的一幕     
当了几年的导游,领着老外去了雪域高原的不少地方。雪域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把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人也跟那些老外一样,被深深地吸引了。每次走到一个新的地方,无不为那里的风光、那里人们热情、豪放的情感所激动。我当导游之前,虽然在雪域高原生活了三十多年,但只知道妈妈生我的地方日喀则和后来工  相似文献   

17.
英国人写的《人在高原》一书曾断言,人在4000米以上地区将无法生存。而新疆帕米尔高原的杏花村人却在海拔五六千米、空气稀薄的冰雪高原上活得潇洒异常,甚至还出现了不少百岁老人。杏花村地处我国古代被称为“石头城”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四周全是摩天的冰川雪岭。飞机在这里只能望山兴叹,马和牦牛成了主要交通工具。这是古丝绸之路上一段最危险,且充满秘色彩的小道。这里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五级以上的大风一年刮200多天,生物学家称它“永冻层”,西方人叫它“地球第三极”。可一进入杏花村,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只见…  相似文献   

18.
康巴多奇趣     
康巴多奇趣○吴军张友森今年4月,正值高原泛青时节,我们一行三人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路几个县采访,一路领略了康巴大地神奇的高原风光,又发现几件奇闻趣事,这对我们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与蛇共浴当我们的汽车翻过道路崎岖的高尔士山,穿过理塘草原,终...  相似文献   

19.
刘斌 《中国西藏》2004,(2):12-15
最近,我和几位同事在“高原环保行”采访中,到林芝地区察隅县下察隅镇采访,深深地被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巴人独特而古朴的民族风情所吸引。下察隅镇是(?)人聚居地,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的(?)人主要分布在林芝地区的察隅县下察隅镇,人口1450余人,  相似文献   

20.
走进年初的香格里拉高原,视野中广袤的红土地还不着一抹绿痕。那些星星般散落在红土地上的藏族民居,是这寥廓高原上的温情点缀,有悠闲的牦牛在其间晒着薄薄的阳光。高原上到处是一片片、一沟沟未融化的冬雪,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远处,连绵的雪峰连着天际,让人感觉神圣而悠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