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连印象     
刘希国 《丝绸之路》2012,(11):24-26
车驶出南丰炒面庄村,一路逶迤就进入了古时河西要塞——大斗拔谷,祁连山便矗立在眼前。群峰并肩,携手相拥,由西北蜿蜒至东南,邈远苍茫,恍若云溪,与近处的苍崖铁树、云岫岚烟形成两种明显的界面,构成一种仰望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旅行的精神     
许多人对旅行说了许多看法,都不及林语堂先生。林语堂先生在一篇《谈游览》的文章中对旅游的真知灼见,至今可鉴。  相似文献   

3.
蚂蚁 《旅游》2003,(4):37-39
我自己编过一个笑话,说的是现在的进村的背包客和60年前进村的鬼子的共同点。比如:都穿着某种制服,都背着或大或小的包,都扛着长“枪”短“炮”,最要命的是都爱吃老乡家的土鸡,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4.
立冬后的朝阳今年依旧映照太平山下的繁华都会;无奈此际今年的阳光,仿佛已不再似昔日十一月的晴空。毕竟,这个季节,我们去过一处阳光虽然稀少、但生趣盎然的地方。那里没有污染、没有灾害、没有战争;只有连绵不绝的山脉、澎湃的瀑布、清澈的溪流,沃泽的梯田、壮健的牛马和千百年来在雨雾中默默耕耘的不同民族。翻着写生画稿,我重拾贵州的珍贵回忆。  相似文献   

5.
李晔  张震燕 《旅游》2004,(4):12-13
徽州地处安徽东南,是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张震燕,《英雄》、《十面埋伏》等大片的制片主任。因工作的需要,他去过很多地方,是干活也是旅行,“每一次出去就想弄点东西,这已经成了一种乐。”能把数次下徽州和他联系在一起的不是电影,而是一种心情,一种去淘旧货的心情。猴年初二,张老师驱车南下,10个小时就从北京“杀”到苏州,辗转上海、杭州,再次造访徽州。此行的目的除了陪在美国读建筑的儿子看中国有特色的建筑外,更重要的任务当然是收东西。  相似文献   

6.
西行印象     
《华夏地理》2007,(8):183-183
别处的风景。别样的生活。总会引起我们的向往和好奇。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喜欢旅游的原因吧。这次。借公司电视摄制组拍摄节目之机。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从北京到青海的自驾车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印象     
去年12月16日,北京正值初冬季节,我们乘坐中国民航班机经河北、内蒙二省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俄罗斯,飞越了西伯利亚、伏尔加河。这天天空晴朗,在万米高空,通过机窗往下俯视,山川、河流、沙漠、村落仍历历在目。俄罗斯此时已是一派北国风光,白雪皑皑,显得更加浑厚、辽阔。  相似文献   

8.
于红  穆林 《旅游》2006,(8):12-12
自从看了电影《周渔的火车》,我就迷上了夜间行驶的硬座火车。这次去泰国旅游,坐火车的机会终于来了,从泰国南部的合艾到曼谷,那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正好最适合坐火车。火车是下午5点半开车,提前半小时我们到了车站,进站口坐着一个身穿铁路制服的男人。出示车票看了看,他清癯的  相似文献   

9.
驶向自由     
廖佳 《旅游》2000,(10):22-23
我第一次离家远行时还不到4岁,是被父母骗上火车的,和出差的老爸—起去广州。我在广州的表现非常玩劣,除去经常把老爸和自己锁在旅馆的房门外面,还带着两个小堂妹偷吃掉整整1斤的巧克力——那是老爸带去给亲戚们送礼的,70年代初那可是极难得的佳品。从此我便极少被带出北京,直到上大学。  相似文献   

10.
朱虹 《旅游》2004,(6):12-15
与唐师曾约在一个下午见面,地点是在后海的一个茶馆里。 我先到的,坐在临窗的一桌子边,期待一英俊小生出现在前门。结果,一老态略显的人从后门进来,冲我打招呼:找我吧? 这就是唐师曾吗?那个扛着相机上战场的人,那个驾着大吉普走天涯的人?眼前是个头发稀少,有点驼背,两只小腿一粗一细的人。 可他就是唐师曾,有点沧桑,也有点疲惫。  相似文献   

11.
王建梅 《世界》2009,(7):4-4
2009年7月.《世界》改版上市整两年。 两年来,社会生活悄然改变。伴随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开放.中国人出境旅行的版图更加扩大.《世界》的天地也随之不断拓宽。  相似文献   

12.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2,(10):166-167
这些年,我很少出门。好动的因子于童年时被提前消耗了。经常看到精力充沛的人,东奔西走,拍下一幅幅美好的图片.讲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这些被下过定义和感·晤包装的原型,呈现在我面前,亦很少为之心动。那是他们要的生活,又不是我的,没法诱惑到我。  相似文献   

13.
酒佐旅行     
旅途中更能踏实贴切地体验到,每一种迷人的葡萄酒滋味,定然都是从当地风土环境、生活方式、物产与饮食风貌中原原本本孕育而出。  相似文献   

14.
丁文江1911年游历贵州,在游记《我的第一次内行旅行》中记录了他的贵州之旅。贵州独特的气候、地貌、交通、经济、民族风俗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影响了他以后的研究工作。他对百年之前贵州的记述和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淳化印象     
传说,宋太宗微服私访时,曾化装成一介讨饭平民。一日,他来到陕西云阳地界,进了一户农家院子,那家老大爷见“叫化子”来了,端出一碗剩下的稀饭给他,“叫化子”摇摇头,嫌太稀了;老大爷又进屋取了两个馒头递过来,“叫化子”又摇摇头,嫌太黑了。老大爷说:“你这个‘叫化子’,咋还要求高得很呢?”  相似文献   

16.
夜遇野狼     
方华 《旅游》2000,(10):10-11
扎吉戴尔文萨一边和小弟弟在岩石间蹦蹦跳跳着,一边望着汤姆绍姆普逊湖面上空深红色的天空。“过来,爸爸。”12岁的扎吉精力充沛,他向爸爸喊道,“让我们到湖面上看日落吧,我和埃里划船。”一整天不停地划船之后,奥姆·戴尔文萨不想再次回到小船上去。不过,这次以乘客身份上船也许有另外一番情趣,此时妻子昆前站在湖边岸五旁,她正和3岁的小儿子威莱姆玩耍。“好吧。”奥姆说。很快扎吉和埃里划动着小船在水中静静地前进。太阳落下去了,黑暗爬了过来,均匀地笼罩在安大略东南部的奥尔冈奎恩野生公园的松树林上。他们遇到了一只小船…  相似文献   

17.
《旅游》2007,(12):6-6
这一期我们又见山西了。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是五十年前大导演苏里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为人们描摹的美丽山西,一度是许多人心里的山西。不仅歌曲脍炙人口,生活在山西好风光里的年轻人改天换地的乐观主义也感染了一代人,山西成了人杰地灵好风光+新思想新风貌的代言地,放在今天一准也是新农村的典范了。苏里后来又拍了《刘三姐》,广西的绝色风光跟三姐一样美不胜收,但多年后苏里依旧说,他对山西的一山一水怀有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18.
孤独星球 《风景名胜》2012,(8):36-45,14
这梦幻般的西沙、梦幻般的南海、梦幻般的假期、梦幻般的旅行,一切都仍然在眼前晃动;一切都是美得如此的不真实,犹如凡间仙境,我们回来了,却已经将心,丢在那里了。  相似文献   

19.
贺源 《世界》2009,(6):86-91
如果生活真的完美如童话,那沿83号这些奇妙的小镇就是童话的舞台。事实上,无论是格林兄弟,还是他们童话中的人物,都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李乔 《炎黄春秋》2006,(9):79-80
《炎黄春秋》是我最爱读的杂志,其爱读的程度,几乎超过了所有的书籍和报刊。这不是夸张,是真的。我自认为是《炎黄春秋》的“红色恋人”,开始是相见恨晚,继而海誓山盟,终至难舍难分。我是七八年前才读到这份杂志的,故日相见恨晚。没有任何人向我推荐,我也没有看到什么广告,但一接触,便放不下。因为我知道,我一展卷,就要和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些沉重而又非常重要的、不能回避的话题接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