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辉 《沧桑》2011,(5):48-51
自汉文帝废除肉刑以来,刑罚由此逐渐减轻。但到东汉时期,有人反对废除肉刑或主张恢复肉刑,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本文拟从主张恢复肉刑之人的生活世界即家世、为官、生活经历为切入点,阐述当时复肉刑的状况并进行分析,最后说明恢复肉刑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肉刑议与汉魏思想之转变〔香港〕范家伟肉刑之设,古已有之,是以斩人肢体,凿其肌肤,来治人罪。西汉文帝十三年,始废肉刑,改以笞、杖、徒、流、死五刑。近人研究,对于在汉代废肉刑及其意义,已有详细讨论①。自汉文帝除肉刑之后,经历两汉,主张复肉刑者,先有扬雄...  相似文献   

3.
王晶晶 《沧桑》2010,(5):50-51
刑讯逼供在我国的司法领域中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只是花样不断翻新,由简单的肉刑演变至今的变相肉刑来折磨被询问人的身体与精神。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司法领域的毒瘤,对于司法公正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而且也是老调常弹,很多学者也已经对刑讯逼供做过分析。本文从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出发来谈谈对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秦汉徒刑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秦汉徒刑序列中,城旦舂、鬼薪白粲为一个等级,隶臣妾、司寇则属另一个等级,它们与死刑一起共同构成了秦汉刑罚体系中的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的构成为加刑和附加刑等非正式刑名提供了存在的空间,也体现出秦汉刑罚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特征。就肉刑和徒刑的关系而言,秦及汉初正处于肉刑地位逐渐下降,徒刑地位逐渐上升的过渡时期,其具体表现是,秦及汉初刑罚以徒刑为主,以肉刑为辅;特别是汉初,更将肉刑的使用上移至城旦舂。到汉文帝时期,肉刑的废除终于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5.
江陵张家山247号墓出土《二年律令》竹简中《具律》的发现对厘清失传已久的《具律》流变极有帮助。尤其是《具律》的筒明确记载了汉初肉刑的刑等及科罚,解决了帝时期废“斩右趾”肉刑为死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超 《沧桑》2014,(6):38-39
《晋书·刑法志》详细记述了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关于肉刑废复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肉刑仍未恢复,但这场争论指出了当时刑罚制度存在的某些问题,对后世刑罚制度和法律理论的发展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刺字看宋代军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峰 《史学月刊》2005,(9):46-51
刺字是古代肉刑之一,在宋代成为军人和罪犯共有的体貌特征.军人和罪犯在刺字内容和部位上虽有差异,却都被社会主流群体视为贱民.军人的身份与罪犯颇为接近.军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不足以吸引平民入伍,募兵制施行的程度值得怀疑.出于兵源补充的需要,宋代强化对军人的身份控制,形成了后世军户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民主的威力     
5岁的女孩在幼儿园老师的监证下,对说谎的爸爸实施了肉刑惩罚,因为爸爸曾对她说过,诚实、善良、勇于承担责任是人最宝贵的品质,而爸爸却违背了两条。  相似文献   

9.
孙孝勤 《沧桑》2008,(3):5-6
对古代秦汉法制史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肉刑、劳役刑、死刑等刑罚,而较少涉猎秦汉赎刑研究。本文通过出土的秦汉竹简对赎刑种类进行考察,来探讨秦汉赎刑的适用对象及赎刑与古代爵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五刑经历了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的发展。相较于奴隶制刑罚的残酷,封建五刑废除"肉刑",制度逐渐完善。本文尝试阐述"五刑"制度的发展,并总结中国古代五刑制度在形式上从不成文到成文;在内容上残酷与宽仁交替;在实施上从法外行刑到以法行刑的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1.
清末的中国社会,女性犯罪增多,加大对女性犯罪的管制力度势在必行,然而像以往那样对女犯施以肉刑或当众羞辱的处罚形式已不可行。晚清政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相应的司法变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变革传统的女犯收禁制度,虽然因条件所限,女监改良  相似文献   

12.
正1939年5月1日,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新四军部队的优良传统概括为十点:官兵平等友爱团结、政治工作制度、与民众打成一片、艰苦奋斗坚持到底、自我牺牲英勇奋斗、自觉地遵守纪律、绝对废除肉刑和打骂制度、学习政治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军事技术加强战斗力、动作敏捷机动机警攻击勇猛紧张活泼、夺取敌人武装来  相似文献   

13.
释“隐官”     
传世历史文献中见有"隐宫"一词,而秦及汉初的简牍文书中则有"隐官"一语,早有论者指出两者所言乃同一事物。由传世文献结合出土文献及其他考古资料可知,"隐宫"乃"隐官"之误。"隐官"本身既为机关名,亦为"处隐官"者的通称。凡受肉刑而获赦免、平反或私属得放免者,皆入"隐官"。"隐官"本身为贱民。"隐官"之得名乃指其身体受损情形而言。  相似文献   

14.
《史記·倉公列傳》記録了兩個獨立的歷史事件:"廢除肉刑"與"齊文王之死"表面上看,它們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似乎僅僅是因爲名醫倉公(淳于意)先後經歷了這兩個事件。但細讀《倉公傳》,我們發現這兩個事件的記述存在很多疑點,而這些疑點又指向了文帝時代漢廷與齊國的矛盾。結合出土文獻,筆者認爲這兩個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歷史事件之間,存在某種關聯,統一於文帝消弱諸侯王權力的大戰略。  相似文献   

15.
上古有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后又增流刑作为宽宥五刑的补充措施。《尚书·舜典》中所说:“流宥五刑”,即指舜因五刑残及身体乃用流放方式以代替五刑,并且还规定“五流有宅,五宅三居”,使流放者到一定地区去住按规定的住所。所谓“五宅”是按五刑而各有不同的住所;所谓“三居”是按罪情轻重分别到三种距京城远近不同的地区去服刑。这是舜以“流”来代替肉刑的宽宥政策,“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便是这种宽宥政策的具体体现。这虽然包含某些传说成份,但直至汉成帝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乞退时曾说:“陛下以皇太后故,不忍诛废,臣犹自知,当远流放”(《汉书·元后传》),仍然以“流”作为代替诛死的一种宽遇。隋唐以来正式把“流”列入“笞、杖、徒、流、死”的五刑之一,成为轻于死刑,重于徒刑的一种惩罚手段。于是有许多人便因各种不同原因而受到“流”刑的惩罚。  相似文献   

16.
大地上总有一座城,叫逃城。大地上总有个园子,叫桃花源。这是我们苦难中的两种向往。在逃城,罪与罚被担当,就像童年的游戏老鹰捉小鸡,我们躲在母鸡后面,被宽大的翅膀遮盖,直到母鸡被钉在十字架上,人们走出来,重新活在日头下。但在桃花源,罪与罚被遗忘,与世隔绝既是理想也是刑罚。人们最大化地放弃可能性,以画地为牢的勇气把全世界抵押,换一个被削减的自由梦想。  相似文献   

17.
当你购买本期《南方人物周刊》时,所花费的10元钱中,有1.3元被用于缴纳增值税,有0.5元被用于缴纳营业税。  相似文献   

18.
《文史月刊》2011,(8):47-48
打仗没死的首义英雄,却在战后被亲手建立的民国政府处死,的确有几分蹊跷一、首义三武之一被杀革命成功,武昌首义功臣,个个被捧到天上。毕竟,人家冒险犯难,放了第一枪,才有了民国。但是,民国的日子还没过上一年,1912年8月15日,武昌首义的大功臣张振武和他的部下方维,在北京被军法处抓走,当日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湖南文史》2009,(6):68-69
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事,在用人上也套用曾国藩的做法。他通过细微小事、语言交流,观察对方,看其是否有用,然后决定取合。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会被搁置起来,甚至被怀疑、提防。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事,在用人上也套用曾国藩的做法。他通过细微小事、语言交流,观察对方,看其是否有用,然后决定取合。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会被搁置起来,甚至被怀疑、提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