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龙虬庄遗址个案看史前家猪饲养与农业发展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农业的发展会促进家猪饲养业的相应发展,但龙虬庄遗址个案研究则展示了另一种相关性。该遗址周围相对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弱化人们对家猪饲养的依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从更深的层次上印证了家畜饲养的被动发展的本质。龙虬庄遗址个案还显示了较强的区域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台开庄为江淮东部一处内涵明确的以龙山文化时期遗存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兼有少量良渚文化遗存.通过对遗址开展的浮选获得了水稻和粟等农作物,狗尾草和藜属等杂草类种子,芡实、菱角、栎果等其他可食遗存.稻作是开庄遗址良渚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最重要的农耕生产内容.农业在聚落生业中不占绝对优势,先民采集狩猎作为食物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江汉考古》2021,(1):112-119
西河遗址2008年出土动物包括圆田螺、纹沼螺、鲤鱼、草鱼、青鱼、乌鳢、鳡鱼、鳖科、鸟纲、梅花鹿、麋鹿、猪和竹鼠科等;除猪可能为家养动物外,其余均为野生动物。西河以及其它后李文化遗址中都出土数量较多的鱼类遗存,且多为淡水种属;结合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及各遗址出土的文化遗物,我们推断后李文化先民能够采用不同的工具捕捞不同的鱼类;多数遗址中发现的鱼骨大量集中出土于单个遗迹的现象,可能与聚落中部分先民对鱼类食物的特殊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4.
开庄遗址出土了较多带有加工痕迹的骨角料,对这些骨角料进行的分析可以复原开庄遗址的制骨手工业.开庄的制骨手工业具备了专业化生产的基本特征,但是其专业化程度较低.尽管如此,其与聚落的对应关系表明,制骨手工业在史前开庄人的生产生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制骨作坊,开庄遗址的骨角器加工更像是整个村落或氏族统一组织管理的小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安阳鄣邓遗址出土先商时期动物骨骼及骨制品进行鉴定与分类,解析该遗址动物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结果表明当时人们主要以猪、牛、羊等家畜为肉食消费对象,捕获的野生动物所占比例甚少.利用牛、羊、猪的四肢骨和肋骨制作镞、针、匕、凿、锥、簪、铲等骨器,取牛、猪的肩胛骨加工成卜骨.  相似文献   

6.
金寨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动物遗存1570件,全部为哺乳动物,可鉴定属种包括猪、梅花鹿、狗、牛和兔。猪和狗是先民饲养的家畜。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构成都显示出猪是先民利用最多的动物。遗址猪群以家猪为主,死亡年龄结构显示出家猪饲养水平较高。家猪除了可以为先民提供肉食外,可能还具有其他特殊意义。先民依靠饲养家猪来获取主要的肉食资源,同时也狩猎少量野生动物来补充肉食资源。  相似文献   

7.
东台开庄遗址2018-2019年度的发掘共发现各类遗迹51个(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和骨角牙器等各类遗物200余件,另发现大量有加工痕迹的动物骨角料.开庄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存直接叠压良渚文化晚期的层位,这一叠压关系在江淮东部地区是首次发现,提供了江淮东部龙山时期遗存与良渚文化早晚关系的直接证据,并为讨论二者的...  相似文献   

8.
三峡地区的玉溪遗址跨越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商周时期,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动物群包括28个种,其中猪、狗为家养动物,其余为野生动物。通过对动物骨骼上人工痕迹的观察统计,复原了肢解动物的程序以及"锥形器"的制作流程。野生动物则指示了遗址周围为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9.
麋鹿是产于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据统计,我国新石器时代以来被认定出土有麋鹿骨骼遗存的遗址共计51处,以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为主。地域分布北至吉林白城,南至浙江余姚,西至陕西宝鸡,东至上海。文章结合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和文献资料,认为麋鹿是先民主要狩猎对象和随葬祭祀中的重要祭品之一,且与楚地先民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河南渑池县笃忠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分析.出土的可鉴定动物骨骼包括14种动物,其中猪的骨骼最多.猪和狗为家畜.除了饲养家畜,捕猎野生动物也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出土物中还有大量骨制狩猎工具和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