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冠疫情留下了深刻的集体记忆.抗击疫情的事件、人物、器具、场所、文献等,形成了特定的灾难记忆与文化空间,值得保存、纪念、展示和反思.灾难记忆可通过空间形式来存储和再现,并对记忆进行提炼和延伸,形成特定的灾难型纪念空间,诸如用博物馆再现抗疫篇章、用文化空间再造抗疫地标、用文化符号致敬抗疫英雄、用名录表达对逝者的敬重等.建...  相似文献   

2.
王大悟 《旅游科学》2005,19(5):68-72
本文以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关系为切入点,提出进行海洋旅游资源客观科学评估的两个重要认识,即对中国海洋文化先进性的认识和对海洋文化的旅游市场价值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舟山海洋旅游和谐发展的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变革的加速、文化思潮的演进和大众需求的转向使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呈现为当前迫切的问题.本文吸收文化记忆等理论,建立起乡村遗产的“文化记忆-展示-凝视”模型,认为,乡村文化记忆是文化展示的基础,乡村遗产的主题化展示为凝视确立了具体的视觉焦点,文化凝视又以获取文化记忆为旨归.继而,在城市与乡村的结构张力下,本文从主人与客人、实践与表征、历时与共时的双重维度考察了乡村遗产的主体、性质和构成.本文并以鲁西南3个典型村落为例,从记忆符号梳理、展示主题定位和凝视目标强化等方面,构建起乡村遗产保护利用的实现路径,提出乡村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型、乡村地方感培育、乡村文化记忆载体化及遗产“展示-凝视”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单霁翔 《文博》2013,(4):65-74
人们不仅生活在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也生活在文化生态环境之中。然而,当今社会,在文化生态环境方面却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系着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关系着社区,乃至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作为保存、研究、展示文物藏品的文化场所,博物馆应该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进入社会公众的生活之中,使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加有效,使博物馆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入,从而使博物馆文化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获得最根本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岑沫 《文史春秋》2008,(10):1-1
可以这样说,现代文明史就是一部海洋文化史。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文艺复兴,都首先得益于航海业的进步和海洋事业的发展,并由此形成各自与众不同的“海洋文化”风格和现象,并将这种文化迅速传播到世界众多的国家,促使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等众多力量的崛起与革新,有力地推动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周毅 《岭南文史》2013,(4):I0001-I0001
公益文化是面向全民的、非营利性文化,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全民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宗旨,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和基本文化需求的满足。公益文化涵盖了社会福利性文化、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等,集中展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累,是文化事业的根基,是实践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构成现代社会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7.
南通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以吴文化为主,以淮文化和海洋文化为辅的复合社会意识形态。南部受吴文化影响较大,装饰风格以疏朗通透为主,造型以古朴见长;北部受淮文化影响大,装饰风格以拘谨端庄为主,造型局部夸张;东部沿海地区除受吴文化影响外,又同时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装饰风格以热烈为主,造型以繁复见长。  相似文献   

8.
张广河 《神州》2014,(1):60-61
<正>11月10日落幕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集纳中国文化珍宝,集中体现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核心技艺的传承创新成果。文博会上不但展示了智能餐桌系统等高科技创意产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金漆镶嵌技艺、北京独有的"盘中戏"民间艺术等众多文化元素在各大分会场向民众进行了展示。本届文博会以"促进文化贸易,加  相似文献   

9.
试析当代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秀媚 《南方文物》2006,(2):124-126
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全社会展示和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期在保存历史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传播已经呈现了学校、报纸刊物、电台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并举的局面。在这些社会传播媒体中,相对来说,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力度要显得弱小许多,但博物馆文化还是有其特定的难以替代的内涵,这主要就是作为保存、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文化的特殊载体而存在,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更能激励民族精神和强化凝聚力。由此,博物馆在它所辐射的区域内强化文化传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这一责任就更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文化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给我们编纂志书带来一些困惑。从广义的文化概念审视志书,志书记述了各种文化现象,如建置文化、人口文化、生育文化、物态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及精神文化。从文化要素方面分析志书文化层次的构成,可以看出志书记载一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记载不同时期的文化,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的继承、积累与创新。志书保存史料,实际是保存这一代人的文化活动,保存这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编纂志书就是编纂文化,文化是志书编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This early article by an economic geographer takes issue with the view that man's influence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ccidental, that it Is inadequate to give rise to new landscapes, and that altered landscapes can revert to their original state. Saushkin contends that human activity, on the contrary, introduces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at this results in the creation of new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that, as a general rule, man-altered landscapes do not revert to their original state when human activity ceases. A separate disciplin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al landscape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文化解释的魅力--评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民 《民俗研究》2000,(3):143-151
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兹的<文化的解释>是解释文化人类学中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里,我是以门外汉的身份来读这本书的.作为一个历史系学生,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写作和编著是否具有史料学价值和对历史批判的目光,结果,我认为可以用马尔库斯和费彻尔评价托多洛夫的一句话来回答,即"在作品中,历史不是作为一种叙述中的不断进步形式而存在,而是意义结构的转换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秦学勤  李哲 《攀登》2000,19(4):12-18
江泽民同民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务件下的文化建设导向与实践准则所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推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日文化协会”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美霞 《民国档案》2000,26(3):96-101
“中日文化协会”成立于1940年7月,以鼓吹日伪携手、共存共荣、共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与东亚文艺复兴为宗旨。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在武装侵略中国、占领大片中国领土的同时,还对广大沦陷区人民实施文化侵略。对“中日文化协会”的成立经过、组织机构及基本活动略加梳理,有助于透视这段被污染、扭曲的中日文化交流史。  相似文献   

15.
peter  weiler 《外交史》2005,29(4):729-732
Book reviewed:
Hugh Wilford. The CIA, the British Left and the Cold War: Calling the Tune? London, Portland, OR: Frank Cass Publishers, 2003. xvi + 328 pp. Illustrations, index. $115.00 (cloth).  相似文献   

16.
17.
18.
储昭根 《史学月刊》2007,1(11):76-81
布什的单边主义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传统之中,它根源于美国的个人主义传统,发展于美国的"天赋使命"的观念,强化于美国的"清教传统和白人优越论"的观念,成就于美国的"善恶二元论"。单边主义是美国历代统治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美国历史文化中最深厚的积淀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谁成为美国的总统,在美国霸权衰落以前,单边主义都将是美国外交最明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解析宏村空间形态发展结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村村落形态充满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反映出当时村民对牛的崇拜;民居的厅堂厢房以中轴线对称,其布局和功能体现了“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等级思想;从栋宇鳞次、庭院相贯、雕饰如画的宅居,又可以看出一向克勤克俭的徽州商人正朝着商业资本转化,追求奢侈享乐的生活。总之,宏村的空间结构不只是满足人对物质的需要,更是满足人对精神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Cultural resources are today the object of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regional economics. Ground for new forms of innovation these resources have given rise to numerous works aiming at understanding the emergence and organisation of culture base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at identifying the role of these activiti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urban plann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way in which resources, and in particular cultural resources, are incorporat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es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consequences on the resources of doing so on the other hand. Becoming an economic resource, a cultural “object” (symbol, image, cultural heritage, traditional know-how, etc.) becomes embedded within commercial relationships. The question we address here is what ar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is commodification of culture for the production systems, the customers and for the local communities which put a certain number of their constitutive elements into pl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