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广州天河棠下上社,进入了飞跃的开发建设时期。村委、村民十分珍惜地把原来立于“石人窿”(土名)上社农田蓄水湖东畔的一方石碑,迁移至村里中心公园内,重新竖立。  相似文献   

2.
潜江市政府杨市办事处的十号湖村,在潜江城东约10里许,旧称黄汉炼。在这里的大片湖田中,有一南北长约100余米、东西宽约40余米的土堆。土堆东侧有石雕华表、翁仲、狮、羊、马各二,依次左右对称排列在长约30米的地段上,潜江入将其统称为“石人石马”。近400年来,这石人石马一直袒露在十号湖的地表上。石人石马是一座古墓的甬道,墓主是明太仆寺少卿欧阳东风。欧阳东风,字千例,号宜话,明万历己丑(公元1589年)进士。历任兴化县令、刑部郎、平乐和常州太守、颖州兵备副史。后因他是东林党重要成员,被宦官魏忠贤陷害,削籍回里。嘉宗…  相似文献   

3.
河北邯郸出土明刑部尚书张国彦夫妇合葬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0月,我所清理了明刑部尚书张国彦夫妻墓。墓地位于邯郸市西郊莲花岗,原有封土、石碑、石牌坊、石人、石马等,规模可观,可惜早被毁坏,仅留个别碑座残迹。墓室是在基建工程中暴露出来的,墓顶距现地表约0.4米,方向正北,三室并列,由东向西分别编为M1、M2、M3。 M1、M2平面呈"日"字形,同时修建。M1室内长3.22、宽1.5、高1.2米;M2长、高与M1同,宽1.3米。两墓构筑时都在墓坑底部用白灰掺沙夯筑厚约40厘米的基础,用方木柱及木板围出墓室轮廓,其外灌筑厚40厘米的灰沙墙。两墓之间隔墙厚15厘米,隔墙北半段中部有一边长34厘米的洞口。顶部横铺厚约5厘米的木板,上铺苇席并灌筑厚40厘米的灰沙浆密封。室内木柱、木板均不存在,是做好墓墙后拆除的还是被盗扰时拆毁的,尚难肯定。墓顶已塌落。M1室内铺  相似文献   

4.
陕西临潼油王村发现秦“半两”铜母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3年9月,在临潼县韩峪乡油王村西南的基建工地上,距地表约一米多深处发现了一件秦代铜质“半两”钱母范。这方钱范,平面近似长方形,三边基本平直,一边两角为折肩,后有2厘米长的柄。钱范全长30厘米,前宽10厘米,后宽10.2厘米,厚1.75—2厘米,内槽深约1.1厘米,钱厚约0.25厘米,钱文高约0.15厘米。重2.25公斤,铜质较好(附图见中插图1)。  相似文献   

5.
近年,山东省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在市南部地区陆续发现了一批古代石刻。现将其中七件石人介绍于下。 1.桥上石人(ZS1) 发现于台儿庄区涧头公社桥上村中路边。残高0.85、宽0.65、厚0.17米。石质略呈暗红色,圆雕。头戴盔帽,怒目獠牙,身穿护甲。其两肩部甲片施以浅浮雕,两乳突出,胸上及颈间镂刻六条环状阴线条表示甲胄,腰以下残缺,背面平整无纹饰(图:1)。 2.桥上石人(ZS2) 发现于桥上村北一家社员的猪圈墙上。残高0.6、宽0.53、厚0.25米。其石质、雕刻风格及造型与ZS1石人基本相同。惟双目下垂,口微闭,面目温和。腰以下亦残缺(图:2)。  相似文献   

6.
大邑县西汉土坑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年10月,大邑县建筑材料厂粗石河瓦窑的工人,在县城西约四公里的敦义公社十大队的吴墩子取土时,发现铜马等文物,即报告县文化馆。后由县文化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组、渠县文化馆和四川省博物馆派员组成小组,就地进行发掘清理。该墓东距斜江约600米,北距粗石河约500米(图一)。这是一座西汉竖穴土坑墓。墓坑东西长6.8、南北宽3.2米,墓底距封土堆顶部3.6米。墓口和部分墓壁已被破坏,仅南壁和东壁稍为完好。南壁有两级台阶,痕迹清楚,第一层距墓底1.5、宽1.2米,第二层距墓底1、宽0.65米。北壁残高30厘米,东、西两壁无二层台。墓室四壁及二层台上均涂一层约5厘米厚的白膏泥(当  相似文献   

7.
1982年3月,广东廉江县新华公社为筹建红砖厂,在新华圩南面靠近海边的大环岭打一1×1米的探方取土样,在离地面约1.2米深处挖出青铜铲一、青铜剑一,再下挖15厘米左右,又出土石锛一、砺石一。石器均经打磨,切口整齐平滑。石锛作梯形,一头成斜面,长11、宽5厘米(图一:左)。砺石作扁柱状,中部略窄,长11、宽5.5、厚2.5厘米,使用痕迹明显(图一:右)。  相似文献   

8.
1993年春山东兖州城东泗河金口坝段水枯,当地群众于河床中挖沙时,先后发现石人三躯。其中有两躯形制相同,出土时头部已损残,背部镌有铭文,两躯石人编号分别为S2和S3;S3铭文有残(图一)。另一躯完整无铭文者,编号为S5(图二)。现均藏兖州市博物馆。 S2和S3跪坐姿。残高约65厘米,底座约高10厘米。无纹饰,四肢简略。清咸丰年间,同一地曾出土过类似石人。事为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著录。光绪刊本《滋阳县志·古迹志》:“石人题字,在泗河坝南,无年月,咸丰初出沙中。背有  相似文献   

9.
今芳村大策直街166号卜姓住户的翠林园门前(即原观音庙旁)墙角一侧嵌有麻石古碑一块。碑高140厘米、宽80厘米、厚12厘米、阴刻楷书,面貌完整,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二十五日,为一宗历时两年(1897—1898)的外来士绅与当地乡民争夺花地花果经营管理权益而相互状告的诉讼案结。文曰: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万盛区最近发现了距今500年前的“播州界”石刻。刻于明朝中期的“播州界”石刻,位于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汪家沟东端、孝子河南岸荆棘杂草丛中一块高约2.5米、宽约3.5米的砂岩石壁上。一播州界”三个楷书大字各高约助厘米、宽约55厘米、深约10厘米,从右至左排列。此外,在“播州界”三字左下方还刻有“大明成化五年”小字,阴刻,行书,每字各高约10厘米,宽约7厘米,深约2厘米。“播州界”石刻因何而来?据史志资料介绍,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唐朝政府设播州于万盛。唐朝后期,地处云南的南诏王国,为扩大其势力范围,大举北上…  相似文献   

11.
龙咀遗址位于天门县县城西北约十二公里的石河公社、民主管理区、张巷大队、一生产队。遗址以西约三百米为天(门)京(山)公路,公路与遗址之间隔着一条与西汊湖相接的广水河。周围地势较平坦。遗址呈椭园形,高于周围地面约1.5米—2米,其南北长约三百米,东西宽约一百五十米,总面积约为四万五千平方米,一条南北走向的渠道从遗址中部穿过。为长年雨  相似文献   

12.
简报之二     
汪家坟墓区面积200×150米,约建于蒙古海迷失癸卯年(1243年),止于明万历丙辰年(1616年),历经十四代,三百七十多年。据传原有封土堆二百多座,历年被毁不少。我馆于1972年—1979年先后清理了十八座,情况简述于下: 一、墓室: 除M7外,均为竖穴砖室墓,分两式:叠涩攒尖顶,墓室宽220—480、进深200—400、高约500厘米(图八)。拱顶,墓室宽260、深180、高250厘米(图九)。墓门宽98—120、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21,(5)
正2015年6月,山东省成武县九女集镇申楼村村民在村北约300米的九女湖清淤时,发现一方形制罕见的唐代墓志,后征集入藏成武县博物馆。该墓志形制为方柱硬山顶,通高46.5厘米,其中方柱长15.7、宽14、高43厘米。顶部阴刻线条象征屋面的瓦垄,正面30道,背面33道(图一~五)。墓志铭按顺时针方向四面环刻(图六),志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79年秋,滦平县虎什哈乡营坊村社员平整土地时,于村西300米距地表约1米深处,挖出兽面石人一个。石人用石灰岩雕刻而成,这种石灰岩质地较软,用指甲便可划出痕迹,当地称为化石。兽面石人头部呈三角形,面部上仰,大嘴宽阔,牙齿清晰,鼻上翘,旁有二长条形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9,(4)
1975年3月,四川西昌地区博物馆在西昌县东南三里发现石阙,1977年10月进行了发掘。发现的无铭双阙采用当地红砂石制成,东西相距8米。东阙尚存阙顶,阙身(上部稍残)和基座三件(图一),西阙仅存屋顶一件(图-)。东阙基座长1.45、宽1.05、高0.28米。基座中部有一28×20厘米的方榫眼,与阙身下部长26、宽28、高13厘米的榫头榫合。阙身长0.97、宽0.53、残高1.65米,无纹饰、  相似文献   

16.
盐源发现汉代石室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9月,盐源县干海乡村民陈启贵在种树时,发现一座石室墓。笔者之一闻讯后,前往进行了调查。 该墓位于盐源县城北7公里干海乡华力村,小地名叫陈家坪的一片台地上。墓为南北向,距地表深度0.7米,未见封土。墓室为长方形,长3.56米,宽1.50米,高1.57米。平顶。墓室全用人工打制的石条砌成。石条长95-115厘米,宽48-52厘米,厚20-22厘米。前端有两扇石墓门,每扇门高160厘米,宽150厘米。墓底全用边长约50厘米的正方形石板铺砌。该墓早年被盗,经清理发现以下文物。  相似文献   

17.
19.透雕双兽纹金牌饰:长8.7、宽6.2厘米.重62.5克.战国,1987年甘肃长庆油田水电厂交,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长方形,上下边框内沿各有一排乳钉,内透雕一对兽,兽身上各立一瑞鸟,两兽间有狼头纹饰。左下角边框还用一长2.4、宽0.7厘米的金片铆补(图21)。20.透雕双驼纹金牌饰:长7.6、宽4厘米,重82.5克,战国一汉,1974年西安市北郊龙首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长方形凸起的方框内,两只口衔枝叶的骆驼相对立于阔叶树下。牌饰背面有两半圆钮(图22)。21.马形金饰件:长6、宽3.5厘米.分别重46克、38克,汉,1971年陕西省横  相似文献   

18.
2003年3月,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北15公里的唐肃宗建陵南门外司马道700米处,即司马道南起第一对石人中间偏南处、96米深的沟底,出土一件石武将头。它是由昭陵乡石马岭村村民董益亮在放羊时发现的。发现时头像面部朝下,冠尖向南,纵卧在南北向的沟道底部。据发现人讲,30年前他曾在沟底见过这件石人头,这些年一直在寻找。由于前年雨水较多,沟底水量大,才将石人头冲出。村民发现后随即报告了建陵文管所所长符同舟,这件石武将头现由昭陵博物馆收藏。石武将头高70厘米,最宽处在两腮部,宽34、厚28厘米(图一、二)。石质青灰,头戴云纹“大冠”[1],冠顶…  相似文献   

19.
广西藤县出土一批汉代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2月间广西藤县胜西矿场民工挖矿时,发现古墓一座,砖砌,长约4、宽约1.20米。出土铜镜两面,大的直径18、小的13厘米,铜剑一把长60厘米,铜碗两只,  相似文献   

20.
一、墓葬概况 (一)邗江县槐泗桥汉代多耳室拱顶砖室墓 一九七二年槐泗公社农机厂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砖室墓。该墓位于扬州城北约四公里的槐泗桥南岸土岗上(图一),土岗原为该墓的封土堆,其北临槐泗河,东靠扬(州)天(长)公路,西南距汉广陵城仅一里之遥。 墓葬座南面北,南北长9.15、东西宽9.75米,由甬道、墓室和六个耳室组成,墓室用长33、宽17、厚5.5厘米的平砖和长33、宽17、厚4.5—5.5厘米的楔形砖砌成,墓底用两层砖平铺成人字形纹,墓壁砌于铺地砖上,壁厚51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