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州高台秦汉墓地又发现一座西汉墓,出土了9块木牍,记录了一笔两次收钱账目,可能为收费账簿。  相似文献   

2.
16至18世纪耶稣会士来华传教的二百年间,有不少账簿或财务报告,连同信件经由澳门寄往欧洲。18世纪末,欧洲人已知通过这些账簿来了解中国。近年比利时学者高华士(Noal Golvers)对鲁日满(Francois de Rougemont)常熟账簿及其反映的当时中西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与澳门档案学者刘芳女士合作,整理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以及近年对明清之际文化名人、华籍耶稣会士吴渔山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吴渔山主持嘉定教务时期的账簿,作了初步探讨。在考证账簿的发生地为清初江南传教中心上海附近的嘉定.账簿的发出人为康熙中後期嘉定堂区的管堂司铎吴渔山之后,继而从物价、货币、消费和社会生活,从嘉定堂区会聚与活动。堂区经费来源与开支诸方面进行清初社会经济史、天主教史的探索。将清初天主教史置于同时的社会经济史背景下进行研究,为本文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5期)简帛文献中有不少与史学史直接相关的内容,如清华大学收藏的楚竹书《系年》,记录了从西周至战国早期的历史,是一部带有独特编纂意识的史书,让我们看到了战国史学的某种原始形态,对中国早期史书的形成也有更为直接而深入的了解。清华大学所  相似文献   

4.
河南古代一批铁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河南古代冶铁业,尤其是封建社会前期(汉魏以前)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河南古代冶铁技术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冶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在河南境内,已发现与古代冶铁有关的遗址(包括冶炼、铸造、采矿遗址),从战国到明清63处。这些遗址有些进行了发掘,并进行了分析研究,有些只进行了调查。在河南出土的铁器中,断代准确的370件战国至汉魏的铁器已进行了分析研究。尤其是对登封阳城、新郑仓城战国  相似文献   

5.
战国漆器图案的美术成就,在今日的考古史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五年发掘了一千多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其中有十个战国木槨墓发现有大批漆器,  相似文献   

6.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20,(1):127-128
靳宝:《简帛文献与中国早期史学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年第5期)简帛文献中有不少与史学史直接相关的内容,如清华大学收藏的楚竹书《系年》,记录了从西周至战国早期的历史,是一部带有独特编纂意识的史书,让我们看到了战国史学的某种原始形态,对中国早期史书的形成也有更为直接而深入的了解。清华大学所收藏的楚竹书《楚居》《良臣》及睡虎地秦墓竹简《葉书》等史篇,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中国早期史学中“世”类史书的某种形态,推进了关于《世本》成书及来源的认识,有助于深入思考《世本》与《史记》的关系。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和清华简《越公其事》等大量“语体”类文献,不仅有助于认识《国语》的形成背景、史学价值,而且丰富了对中国早期史学中“语”类史书叙事的了解。可以说,简帛文献中的史类文献,从某一层面再现了战国史学的繁荣,拓展和丰富了我们对先秦史学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通过校友捐赠,清华大学抢救入藏了一批流失境外的战国竹简,总数达2500枚左右,时代属战国中期,学术界称之为清华简。其内容均为古书,多达64篇以上,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典籍,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对华信学院新校区内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战国空心砖墓葬60座。该发现为新郑地区战国中、晚期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战国疆域不仅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还属于战国史的研究范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攻伐频繁,疆域变迁剧烈,研究战国疆域变化有助于明晰各国在空间上的活动范围与动态过程,直观地了解各国盛衰、势力消长,甚至统一王朝形成的地理进程。因此,战国疆域研究对探讨历史疆域变迁、战国史有着重要意义。战国疆域的研究肇始于清代考据学兴盛之际,首先表现在对《战国策》地名的考证上,再到战国编年史的刊刻、战国疆域图的绘制,战国疆域的研究在地名、纪年、地图等方面开始扩展。民国时期,战国疆域研究继续在沿革地理基础上深入。20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配合上武高速公路南段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现并调查了泌阳下河湾冶铁遗址,发现各类冶铁遗存,其时代从战国中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是一处大型冶炼与铸造并存的"大铁官"作坊遗址.它的发现对中国冶金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为配合蒲城县文物局对永丰镇发现古墓群的有效保护,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墓地进行了调查和勘探,并对发现的4座战国秦汉时期的家族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2为大型竖穴木椁墓,墓主身份尊贵,时代为战国晚期;M3、M4、M5为中小型竖穴墓道土洞墓,时代为秦代或汉初。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考古以及丧葬礼俗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商业账簿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账簿完整地记录了志成号历年进货、销售、开支、结算、银钱兑换等经营活动,较为细致地展示出徽商经营的具体形态。与此同时,账簿还详细记载志成号历年上交厘金、地方规费的种类和数额,以及银钱兑价。这批账簿揭示了商业经营与地方市场、地方社会的关系,也反映出咸丰朝持续多年的社会动乱严重地恶化了商业经营的环境,降低了徽商经营效益,折射出乱世状态下商业经营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2016年3-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长治、屯留等相关市、县文物部门对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余吾镇西邓村南发现的一批战国、汉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10余座,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从墓葬形制看以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铜器、铁器若干。屯留西邓墓地的发现为晋东南地区战国至汉代时期墓葬形制、埋葬习俗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发现和出土的历代货币丰富多彩,内蒙古的钱币学、货币史研究事业同样有声有色,全面发展,成果显著。特别是对战国、两汉和辽、西夏、金、元时期,以及草原丝绸之路货币、解放区货币的研究,尤为深入和卓有成效。内蒙古的钱币研究,在内蒙古钱币学会成立之前,即已有专家学  相似文献   

15.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是2008年7月清华大学从香港抢救入藏的一批战国竹简,总数约2500枚。主要内容为经、史类的典籍,既有与传世及出土材料有关的文献,也有不少首次发现的佚籍,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的研究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清华简迄今已出版6辑整理报告,拟在未来十年再出版10辑左右。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是清华简整理工作的主持者,在这批简牍的入藏、保护、整理、研究各个环节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为高质量完成清华简的整理报告奠定了基础。本刊希望通过访谈同学界分享李先生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因为参与由李学功、宫长为教授主编的十卷本《战国史》丛书,我写作了其中的第十本《战国:文化艺术》,对于战国时代的文化艺术有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千虑一得,故而对于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也有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两当县现存清末“换盛隆号”账簿一份,录文五万六千余字,内容丰富,记录光绪十一年换盛隆号柜台货物、银钱的赊出与收兑情况,可见在实际经营中换盛隆号所使用的记账方式。同时,账簿具体记载了换盛隆号收购与卖出商品的名称、数量、价格等信息,反映着区域商品价格体系,从商品交换的方式可见换盛隆号的经营模式。依据账簿所载两当县不同区域顾主与商号的赊兑往来情况,文章尝试以换盛隆号为中心分析清末两当县域的乡村市场。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南京市博物馆在中华门外宝塔顶10号院发掘清理了一座战国末期的土坑墓,这是南京主城区战国墓葬的首次发现,为南京城市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省千阳县冯家堡村发现的两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是一处始建于战国晚期的秦的离宫别馆遗址,沿用至西汉中期。遗址出土了大量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瓦当、板瓦、筒瓦、空心砖等建筑材料,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建筑提供了新资料。该遗址位于古汧水道,应是位于关陇交通要道的一处兼具驿站或军事功能的建筑。该遗址的发现,使我们对秦汉离宫别馆的布局与功用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浙江境内很少发现战国铜镜,近年来随着安吉境内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安吉县博物馆收藏并展出了近年来安吉出土的7面战国铜镜,为研究浙江地区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