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花溪公园与天河潭之间的一段花溪河,因为筑起的大坝而变成了花溪水库,成为“湖水碧绿二十里,夹岸桃花照眼明”的高山平湖。泛舟湖上,但见奇峻的鸡公山和半边山兀立湖畔。在崖壁如刀劈斧削的半边山的对岸,就是“民族自然生态博物馆”之称的镇山村。镇山村三面环水。有一条石板路南北相通,由上而下从村口通往水库边。两旁民居一般不面道开门。而是在主干道两侧延伸若干小道通往许多幽静小院,各院之间都有石板路连接,这些小院有自己独立院门,用石块砌墙作为支架。从石板代瓦盖顶建筑。村民们说,院门朝向很讲究,居室大门不能与院门同方向,应各…  相似文献   

2.
1959年11月23日上午,陈毅元帅与夫人张茜在贵州贵阳花溪住了一个礼拜,还吟下《花溪杂咏》七首和《过贵阳》四首,共十一首诗。其中《花溪杂咏》第七首日:“东舍西舍小停留,长春溪水绿如油。农村如此园林化,神州富裕永不愁。”点明了他在花溪下榻于公园的“东舍西舍”。东舍西舍合称“花溪西舍”,乃贵州名屋,位于花溪公园龟山之西北麓,花溪河南岸、坝上桥左侧。占地面积5052平方米,由东向西有三幢建筑,依次称东舍、西舍、厨房,为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为650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一)贵阳之胜在于花溪。而花溪之美,在于山环水绕,竹木丛郁,饶有江南风味。我风尘仆仆从沦陷区逃出后,几经周转,最后落脚在贵阳,这应当说是个“小憩”。因而巍然于花溪之畔的一家小小的旅舍“花溪小憩”,不仅建筑玲政雅致,名字也实在取得好。抗战中流亡到西南的游子们到这里,也许会跟我有共同的感受吧?我到贵阳之初,是任教于贵阳师院,兼课于贵州大学。贵大离城约四十华里,即在花溪之畔;兼课的老师每周都以“花溪小憩”作为临时住宿之地。我真正饱赏花溪风光,领略花溪幽趣,即在这时。后来我正式任教于资大,宿舍反而有些简…  相似文献   

4.
广西的桂平,古为浔城。这里的西山,屹立城西,满山葱郁,如翠屏接天,素以林泉之美而著称。俗语云:“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有浔城半边山”。其中的半边山,就是指西山。桂平西山的秀色,可与桂林山水相辉映。当年徐霞客途经这里,因馆舍未定来不及游览,只好登上小北门眺望,神游一番。民国年间的一位五岳归客,称赞这里“别有  相似文献   

5.
花溪河两岸作为“公园”来建设,是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天开始的。但作为“风景名胜”,它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花溪的狮子山(今麟山),自从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把它定为贵阳名山之后,就常有人到花溪游玩。这一时期,花溪河两岸是明山配秀水,绿树荫苍苔,“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  相似文献   

6.
以真山真水、布局天然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风景区花溪,辟于20世纪四十年代初,是贵州建设最早的公园。历经60年的发展,花溪早已“旧貌变新颜”。那么,建园之初的花溪,究竟树有多粗,水有多急?游人何种神态,牛马何样皮毛?就是世居贵阳的老人,如今恐怕也难有记忆。近观贵州省博物馆文物藏品,我有幸从国画长卷《花溪全景》中,见到了60年前的花溪面貌。那时的花溪,山蓝水碧,民风古朴,没有俗艳的脂粉和莫状的娇情。“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四处浸溢着和平与宁静。其实,此画恰恰创作于抗日烽火正熊的1944年,…  相似文献   

7.
杨梅 《贵阳文史》2002,(3):59-60
也许你曾游览过风景奇特的花溪天河潭风景区,但你知道吗?在天河潭风景区下游,碧绿的花溪水库中段,还有一个景色秀丽、民风古朴、建筑独特、倚山傍水的布依族村寨,那就是“贵州省民族文化保护村”——镇山村。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随旅游团慕名前往镇山村游览参观。 我们一行从省城贵阳出发,向西行至花溪  相似文献   

8.
座落在贵阳西南十七公里处的花溪,以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的自然之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风景区,被誉为贵州高原上的明珠。花溪原名“花化佬”亦写作“华伦佬”或“花阁优”。花他倍之名之名源于贵州高原上最古老的一个民族——仡佬族,古时,人们曾按仡佬族的服饰颜色不同,将其分为红仡佬、白仡佬、青仡优、花仡佬等支系。其中一部分花仡佬聚居于今花溪一带,但当时是没有名称的。这块无名的丛林地,经过仡佬族人民的辛勤经营,一直在变化、发展着。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行省建立,贵阳成为省会,程番府(…  相似文献   

9.
苗族及其先民在汉文献称为“苗”由来已久。尧、舜、禹时称“三苗”、“有苗”、“苗民”,秦汉时称“蛮”,唐宋时直接称“苗”。这些称谓就词源学角度而论,究竟是自称还是他称?它们的本意是什么呢?现在苗族的自称主要有以下几种:凯里养蒿mhu33花垣腊乙坪  35 毕节大南山mo 43威宁石门坎 mau55花溪摆托mo55花溪甲定mho24紫云绞索ma 22福泉野鸡坡mjo31①苗族古歌中也多处提到苗族的自称。黔东南的《苗族史诗》中有:NgsxjangxDielHsongdjangxHmub。”意为“肉变成…  相似文献   

10.
花溪以自然风景的优美闻名遐迩,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称。花溪公园则以其溪水澄碧清澈,溪流蜿蜒曲折,溪畔桃红李白,溪间小桥石万象更新磴,溪声潺潺汩汩,显出一派天然淳朴的高雅韵致。与花溪公园隔山相望的仙人洞山下把伙村,距花溪公园大门约三公里。贵州宏文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经过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并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已于2000年3月1日破土动工,正在建设一座集旅游休闲、高科技观光农业、珍禽异兽与奇卉古木观赏、江南特色与民族特色相融合的园林景观,以及老年公寓与保健文娱中心、多功能陵塔园为一体的观光旅游景点──—福…  相似文献   

11.
“鉴于您在业界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推荐,经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大中华区专家组的初审,并报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学术委员会确定,您已正式成为‘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这是一本“专家成员证书”上的内容,证书的“您”,就是龙渊泉。龙渊泉,字朝霖,室名涵清轩,1931年生于贵州省大方县。退休前任中共花溪区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现为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花溪区文联、花溪书协名誉主席。前不久,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和贵州省民族书画院为其在花溪西南茶博园举办的个人书展上,前往观摩者络绎不绝,有白发老人,也有儿童少年,更不乏书画名家。看着那一幅幅或行或草、或楷或隶的书法作品,人们赞不绝口。龙渊泉先生长期从政,工作在党群部门,下乡多,练习书法的时间极少。1982年,龙先生仅以书法参加义务送春联活动。1984年,花溪书法家协会成立,当选主席的他同样因公务缠身,没有研习书法的时间。1990年,花溪老年大学成立,聘请他去做书法老师,同样是在“吃老本”。直到1991年,龙渊泉先生退休后,为博采百家之长,龙先生悉心研读王、柳、欧、颜、米等历代名家的字帖,细细观摩,认真临帖,从结构到用笔,从单字到结章,都一丝不苟,嗜书如命,临池不...  相似文献   

12.
虽然天公不甚作美,但“一节两会”的帷幕仍在铿镪的锣鼓声和悠扬的《迎宾曲》中徐徐开启。八月的绵绵细雨中,“贵阳市第十届花溪之夏艺术节”,“首届中华奇石贵阳博览会”、“西部开发看贵阳名人笔会”等三项大型文化活动向林城款款走来——  相似文献   

13.
素有“真山真水到处是,文化品味实在高”美誉的贵州高原明珠——花溪,孕育了贵阳市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这就是贵阳市民族中学。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时任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兼“中、美、英盟军”中国战区司令统帅的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随后来到花溪。  相似文献   

15.
1958年11月2日,天高气爽,时任(以下陪同者的职务均为时任职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到贵州视察。上午,飞机降落清镇机场,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实和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田维扬专程到清镇,把小平同志迎接到花溪,下榻碧云窝宾馆(当时称省属花溪招待所)。陪同小平同志到花溪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和中央候补书记杨尚昆。午饭后,稍事休息,小平同志访问了花溪人民公社。下午3时许,花溪公社党委书记张大才正在吉林大队麟山旁的田坝里与社员一道深翻土地,突然电杆上的高音喇叭响了:“上级领导来检查生产,请花溪公社张书记立马到碧云窝招待所汇报工作。”张大才急忙在田边找了双布鞋穿上(自己原穿的是草鞋),向碧云窝奔去。1958年秋,正值全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花溪区正在开展以深耕为中心的生产突击运动,区委还组织了20多个深耕野战营到需深耕的地方安营扎寨。花溪公社的吉林大队和大寨大队田坝定为丰产坝,必须深耕,因而这一片田坝有十几个野战营,到处红旗招展、热火朝天。张大才赶到平桥头至碧云窝宾馆的半坡上,突然见到一行人走下来,小平同志走在前,随行的有省委书记兼省长周林、市委书记伍嘉模、区委书记齐林...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盛夏八月,小河区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在美丽的浦江广场隆重举行。作为“贵阳市第十届花溪之夏艺术节”的分会场,小河为我市“一节两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生机勃勃的小河区成了歌舞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最崇敬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但他在花溪时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花溪人民心中。 1960年4月,周总理访问缅甸、印度、尼泊尔等14国回国后,到贵阳花溪作短暂休息,这是花溪人民极大的光荣和幸福。4月30日中午11点过钟,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提前赶到昆明)乘坐的飞机从昆明抵达贵阳磊庄机场。花溪的天气好象也懂得是欢迎周总理,特别晴  相似文献   

18.
“贵州的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当年讲的这些话,一直是鼓励贵州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篇特约文章,记述了四十五年前周总理在花溪小住时的一些感人事迹。谨以此文,纪念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好总理。  相似文献   

19.
1995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贵阳市委书记李万禄陪同下到清华中学视察。刚进校门,李岚清抬头看见郁郁葱葱的大将山时,说道:“这座山好!”李万禄说:“这叫‘大将山’。”李副总理问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校长夏昌林回答:“大将山是高原明珠——花溪的第一景,有如大将军威镇此地。给老百姓带来吉祥平安之意。”李副总理很欣赏大将山的苍翠美丽,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20.
读完老学长熊作华君的《更生集》,掩卷沉思,不觉浮想联翩。熊君与我相识近半个世纪,弱冠时曾同饮花溪水(贵州大学在花溪),皓首时我与他又同受聘为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我们文史馆馆员不少人皆长于吟诗填词,然而能如熊君诗。书、画皆擅长,却也鲜见。特别是熊君敢于以诗作投枪、匕首,指斥时弊,更为难能可贵。如:“打假焉能成假打,倡廉务必惩贪赃”。《打假有感》)“衙内挥金如粪土,大亨示阔摆华筵。书生爬格空悲叹.种有诗文不值钱n”《(去订购h“奖演住宅似皇宫,大把钱钞满袋中,窈窕娇妻常作伴,豪华奥迪好兜风。安排子女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