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摇滚乐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的反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成为美国反叛青年批判社会的载体和重要武器。摇滚乐的风靡缘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一个物质丰裕而精神匮乏的时代,青年人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对摇滚的喜爱也体现出他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传媒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摇滚乐成为传播新文化的载体。摇滚乐传播了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对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任改丽 《沧桑》2009,(5):36-37,39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运动,是指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为了彻底改造美国社会,以激进运动的方式,针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教育制度、社会问题、伦理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掀起的一场全面的社会批判和改造运动。本文试图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环境、文化走向、教育制度、社会问题等多个角度,解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什么会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青年学生运动。研究认为,这一运动的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思想文化根源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孕育了60年代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青年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末叶以来,美国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向所谓的“国际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本完成,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借助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化力量,大踏步地迈向国际政治竞技场,实现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领袖地位。然而,这种转变在国内外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最终把美国的世界领袖梦想化为烟云。不过,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利益已经使美国无可解脱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就美国外交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人厌恶卷入大洋之外政治事务的传统心态由此正发生着变化,这也预示着美国力图充任世界领袖的时代正在缓慢地到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单亲家庭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单亲家庭数量骤增,引发大规模道德批判风潮,政治倾向日渐保守,政府福利政策随之紧缩。综观其发展历程可知,两性经济格局的变更,婚姻与性观念的嬗变,单身母亲自有的婚育价值观,政府公共政策的双重作用,合力推动了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的群体扩张。就所占比重和贫困程度而言,黑人女性单亲家庭是尤其值得关注的群体。对以母子为基本关系单位的家庭模式的认可度,以及黑人社区中适婚男性数量上的匮乏,是美国黑人家庭中女性单亲家庭比重较大的特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唐科 《安徽史学》2006,6(5):18-23
"60年代"和"保守主义"是学术界关注的两个话题.按照学者们的传统看法,60年代是以激进为时代特征,与"保守主义"无涉.本文展示了保守主义在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过,本文更想强调的是,60年代的保守主义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与其自身逻辑明显不符的极端性和激进性.本文力图揭示这一悖论,并且认为,应将"60年代"和"保守主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得出有关这两个课题的较为全面和多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林升宝  张恽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1):62-70+157-158
1980年2月23日,全国第一支青年服务队——上海自行车三厂青年服务队诞生。青年服务队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众多因素交织、联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青年服务队的历史脉络显示,这一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形式,既适应了改革开放后人民对物质文明的迫切需要,同时又反映了青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追求,因此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雏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以及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
每年此时,我们都将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娇子”联合评选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青年领袖。遴选的过程痛苦但终究愉快。痛苦于——在多元化价值观林立的当下,从何种角度审视,以何种标尺度量,最终才能令入选者足以与“领袖”匹配,并具有相对的普世价值。年复一年,这种痛苦愈发逼人。社会越来越热闹,人性越来越复杂,在躁动亦喑哑的土地上和深具理想却苦囿现实的年轮里,谁可以顶天立地,并烛照未来。  相似文献   

8.
《南方人物周刊》2011,(17):54-55
2011年5月20日,2011年中国娇子青年领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获奖的12位中国娇子青年领袖与数百位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荣耀的时刻。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杨锦麟和陈晓楠担任主持,谢安琪和许飞现场献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黑人民权运动、学生反战运动,美国女权主义者为推进女性解放,争取平等权利,掀起了一场"新女权运动"。这次运动具有与当时的美国民权运动相结合、思想理论空前活跃与完备、组织建设大有提高、斗争策略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地位,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文论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华裔青年"新左派"团体产生的社会政治背景,华裔青年新左派团体的兴衰与转型。论文认为,华裔青年新左派团体作为亚裔美国人运动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从校园斗争转向唐人街,开展"草根阶层"运动和"为人民服务"行动,力图发动普通华人向不平等、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发起挑战,争取应得的平等权益。他们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唐人街失学的青少年、失业的劳工、贫困的租客等获得了一些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福利。但是,这些左翼团体主张以"革命斗争"推翻美国政府,脱离了社会实际,因而得不到大多数华人的认同,有的只维持几年就解散了,有的转向"温和",接受了美国主流政治的游戏规则。虽然受特定时代思潮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美国华人民权运动史上的贡献不应被遗忘。正是他们无私无畏的斗争,并发挥教育和引领的作用,才使得普通华人民众的维权意识得以提升,给相对保守"沉默"的华人社区带来一股革新之气。  相似文献   

11.
美国利用石油工业创始国之优势,全方位地向亚洲推销石油产品、决定油价,于19世纪后期取得了在亚洲市场独占鳌头的地位。缺乏石油资源的英荷等国则乘机控制了亚洲的主要油源,竭力阻止美国染指。从20世纪20年代初始,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一一敲开了紧闭的亚洲油源之门,与英荷等共享之。美国在亚洲的石油扩张,大大提高了作为重要石油资源和市场的亚洲在美国经济和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使美英等国的石油利益达到一致,导致了伊斯兰世界与美英之间激烈的利益冲突,引起列强对世界油源的激烈争夺,也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Women's health became intertwined with the second wave of feminism in the 1960s. The process and history of the interactions among physicians, feminists, health care consumers, activists, and politicians have brought women's health into the foreground of health research and curricular agendas in several ways. It identified major gaps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initiated a critique of the current health care system at all levels; it originated from, and remains connected with, the non-medical community; it is interdisciplinary and requires interdisciplinary teams f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as well as collaboration with colleagues in non-medical academic fields; it developed new curriculum focused on women's health; it emphasizes race, class, sexual orientation, and other diversities among women. The continuing presence of activists and feminist scholars will insure that health and science include women's needs to provide better health for all.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以降,美国人口总数及其种族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西裔和亚裔群体数量急剧增长。作为西裔群体当中最大的一支族裔团体,墨西哥裔美国人开始积极参与美国政治,并逐渐对美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美国的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研究方法,全面分析和理解该群体在美国政治参与的现状,认为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动员等因素共同影响了墨西哥裔美国人自20世纪60年代以降在美国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4.
唐小松 《史学集刊》2001,38(2):79-84
研究6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先考察决定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理念,即“观念”,学术界似乎没有涉及这方面的讨论。1961—1968年间,美国民主党政府形成了对中国的四个基本观念:确认中国的现实存在;中国共产党敌视美国,富有侵略性,威胁美国的利益;中国经济危机导致粮食紧缺,社会动荡;中共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当权派受到挑战,政局混乱。承认中国的“现实存在”,表明美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尝试新的对华政策出路。但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期望中国的“混乱”局面能推翻现行“敌视”美国的领导层,催生新一代“务实派”领导。然而,整个60年代,一片骚乱过后,中国并没有出现美国想要的结局,最终美国排除了对中国改变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1958至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的“双轨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骏 《世界历史》2005,17(6):16-23
1958—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确立了同时与苏加诺以及印尼陆军发展关系的“双轨”政策。该政策是美国对印尼政策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奠定了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政策的基础。双轨政策是在意识到美国对印尼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有限、美印(尼)关系具有较强不确定性和较多制约性因素的背景下制定的,带有浓厚的过渡色彩。双轨政策的确立,标志着美国开始调整与印尼民族主义的关系。美国对印尼政策的重点由促使印尼走上与西方联合、共同反共的道路,转向了利用印尼民族主义,抑制印尼共,阻止印尼与东方阵营的联合。  相似文献   

16.
17.
The U.S. policy toward Tibet has always ch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U.S.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S. admitted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Tibet. During the Cold War, due to its anti-communism strategy, the U.S. began to consider recognizing the independence claim of Tibetan separatists, especially after 1959, when the Dalai Lama was exiled abroad. However, the U.S. government has not openly admitted Tibet i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because,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ibet within China, claims of independence cannot be substantiated and therefore Tibetan separatism cannot win the recognition or support of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8.
19.
美国城市旅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城市旅游对我国发展都市旅游有借鉴意义。本介绍了美国在散客旅游方式、旅游交通、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宣传资料以及旅馆业经营方式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