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约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驿传了,开始主要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就以京城咸阳为中心,在全国大修驰道,从而为推广驿传制度创造了条件。到了汉朝,驿传有了系统的组织,分为邮和驿两种。邮是传书的机关,驿也是传达消息的机构,备有驿马,供给传书者以交通工具和住宿条件,也招待因公过路的官  相似文献   

2.
正现如今,网购非常发达,快递也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其实,快递并非现代专属,古已有之。最早的"快递公司"出现在秦朝,主要是为了传递信息和文书,称之为"驿传"。到了汉朝,"驿传"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并设立了"邮、亭、驿、传"四个级别。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或传。唐朝时,"快递"业发展十分迅猛,出现了以京城为中心、辐射全国各地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古代的交通,分为水路和陆路。水路主要是排、船等,而陆路主要是步行、马及马车等。江苏经济发达,与其自古以来的良好交通有很大关系。而驿传就是古代交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供一定品级的官吏往来,以及传递诏令文书的人夫车马食宿等用的交通组织。驿传制度始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已建立完善了驿传制度,有邮、亭、驿、置、传舍等设施。秦汉时,是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宋代,采用的是邮铺来传  相似文献   

4.
边昊  杨军 《北方文物》2023,(5):84-92
金代驿传体系的构建始于天会二年(1124年)。最初置驿范围不广,驿距较长、驿馆设施参差不齐。随着金朝疆土拓展与统治的稳定,驿路辐射范围逐渐扩大,由女真故地至原辽地,再延展至原北宋地。交通环境与设施有所改善,交通工具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接待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转送文字法的制定和急递铺的增设,更是制度规范的反映。金代驿传在制度层面上有借鉴也有发展,为其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驿路交通更增进了多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而其交通中心的一度北移,也加强了中原与东北的联系,在驿路布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黎标 《古今谈》2005,(3):48-50
邮传制度,是中国古代关于接待过往官员、使节和邮递文书的交通制度,又称邮驿、驿传、传驿、馆驿等。这种制度出现于殷商时代,到宋代已空前完备,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盂城略考     
高邮之盂城别称,更多的是因为盂城驿而闻名于世间的。“盂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大街东,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城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这是众多关于盂城驿的比较权威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邮传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传制度,是中国古代承担接待过往官员、使节和邮递文书的交通制度,又称邮驿、驿传、传驿、馆驿等。这种制度出现于殷商时代,到宋代已空前完备,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宋代的邮传制度具有鲜胆的特点。邮传制度自产生以后,其接待和邮递两种职能一直是分合不定的。全国普遍设置递铺,专门承担文书传递任务,所使用的人力主要是士兵,实行军事化管理,只是在人手特别紧缺时才雇民夫。驿与专门供行人住宿的馆驿合并,成为接待以官员为主的公差人员往来的机构。驿馆与递铺的分立使原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驿站的历史沿革较悠久,内地早在战国时期已有邮驿;汉代各地有传舍;唐代为驿田,水路设有水驿;宋代设邮铺、递铺,元为驿传、站赤,还有急递铺;明代始为驿站,分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清代基本沿用明代驿站体制,后期有了邮政制度,废除递运所,仍置驿站。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中途歇宿的叫驿,专为军报而设的叫站。  相似文献   

9.
本从几则地方志材料入手,分析了驿传差役制度这一军政要素在明清交替之际的变革。内容包括变革的主要内容、变革的意义及变革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章还认为,这一变革是此后200年间驿传差役制度发展的肇端。  相似文献   

10.
清代云贵地区的驿传体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鹏 《清史研究》2002,(2):94-101
清代云贵地区的驿传体系东联内地行省与京师 ,西北通西藏、四川 ,西南接缅甸 ,是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它以驿站为主构架 ,以塘、铺为补充 ,驿递合一 ,在信息传递、差役过境等方面发挥作用。在驿站的运转中 ,经费来源、官吏舞弊等问题也在本文的考察之列。  相似文献   

11.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田卫疆“站赤”(蒙古语jamuci的音译),《元典章》谓之“驿站”,是”驿传”的蒙古语译。驿传作为一种制度推行始于元朝建立以前的蒙古时期。元朝建立后,驿传制度进一步发展。据至顺二年(1331年)成书的《经世大典》记载,元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12.
清代藏区的驿传制度国庆藏族地区方圆辽阔,地处远,自古交通闭塞,中央王朝时时鞭长难及。为有效地巩固管理西南边疆地区,清王朝统一全国后,承袭元明朝的故法,继续实行驿传制度,使之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清代藏区驿道有三条,一路由京师皇华驿出发,经...  相似文献   

13.
递运所是明代的驿传机构,有一整套完备的体系,直至明末仍发挥着重要的功效,但尚无相关的专门性研究。本文梳理了递运所制度层面的基本情况与兴废历程。明代创设递运所,意在专司物资运输,但在实际运行中,驿站与递运所的职能区分逐渐模糊,驿、递分离的制度设计被打破。洪武至宣德年间是递运所新设、网络扩张的时期,正统以后趋于稳定,表现为全国性的运输网络。嘉靖以后朝廷开始大量裁并递运所,至万历初年构成了以河南为中心,以供给京师与边镇为主要目标的大区域运输网络。递运所的兴废变化,不仅是朝廷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明王朝关注点的转移与国势的盛衰起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清代驿传体系曾以快捷、高效为特征为整个帝国的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但到清代后期 ,在骚扰、侵贪等因素的影响下 ,驿传体系表现为迟滞、效率低下。在西方近代化的通讯、通信方式传入中国后 ,传统驿传体系固有的发展模式被打破 ,驿传体系的功能最终被近代化的交通、电报、邮政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历代经营西域,首重驿传邮政。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千年不衰,至今传为美谈。可见交通在历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从驿传到邮政的历史沿革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八世纪的西周,穆王姬满率领大队人马西巡西域,使西域人民了解了许多祖国内地的情况信息,西汉武帝刘彻为了配合军事行动,先把传递信  相似文献   

16.
《周礼》中所记交通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虽是一部讲官制的书,但其中有许多关于交通方面的史料记载,从中可将周代的交通管理制度归纳为以下几点:馆舍制度,驿传制度,符节制度,回避止行制度,夜禁制度。  相似文献   

17.
传驿制度起源甚早 ,到汉初时已发展具备一定规模。本文根据《二年律令》中相关的记载 ,详细考证了汉初传驿制度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14,(6)
新近发现的戚簋,是西周中期后段之物。簋铭中第一次出现"霍使",未见诸史书记载,它应该是古代传驿的一个特殊分支。"霍使"的发现为研究西周职官制度和传驿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落后的交通现状与抗战对运输需求的矛盾突出。国民政府为摆脱交通面临的困境,实施"战时驿运"制度。在甘肃、陕西、青海、新疆设立中央驿运干线与地方支线,充分运用民间运力,担负军公商运输。战时西北驿运由此发轫,有力地弥补了近代西北现代交通运输能力的不足,为及时补给前方军公物资和调剂后方民用必需品做出重要贡献。但实行过程中,驿运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征雇运力困难、经费捉襟见肘以及运价、力价与物价背离等问题,各驿运机构举步维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驿运的效能。对战时西北驿运的研究,可窥探在抗战的特定环境中传统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补充与调适,以及政府与民众在驿运运行机制中的行为选择,认识到传统运输力量在现代战争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驿站·军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自汉代起,我国建立了一种古代的邮递制度,在各地遍设邮和驿两种。邮是传递信件的机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邮亭,由专人骑马送信。驿是驿站,备有驿马,专供传递员交通工具和住宿,也同样接待过路官员。 唐代以京都长安为中心,条条大道,通向全国各地,因而驿站也星罗棋布。据统计,全国共有驿站1639所,其中陆驿1293所,水驿260所,水陆相兼86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