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的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2)
在毛主席"古为今用"方针的指引下,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后,于1973年12月进行了二、三号墓的发掘工作,又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特别是三号墓,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地图。第一幅属于地形图,第二幅为驻军图,第三幅为城邑图。这三幅地图是我国以往出土文物中所罕见的,它对研究西汉早期的政治、军事和测绘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料。现将第一幅地图(附折页图)的修复整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的7幅地图,均绘在松木板上。根据同出竹简的纪年和随葬品的特征,这些地图的年代定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古地图。这一批地图保存较好,实属难得。从图中所标级别较高的"邦丘"一名和诸图的编缀全面考察,它们是战国晚期秦国所属邦县(今天水市北道区、秦城区、秦安县、清水县)的行政区域、地形和经济概况图。这些地图对研究当时称之为"犬丘"、"西戎"、"犬戎"的邦县的政区范围、行  相似文献   

3.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幅古地图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地图。对这两幅地图,已经有不少同志写出了研究文章。本文仅就地图中部分地名注记试作一些初步解释,同时介绍几方历年出土的有关的汉印,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论天水放马滩秦墓地图中的“圭阝丘”非指圭阝县岳维宗1986年3月,在甘肃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一号秦墓中出土了珍贵的木板地图,根据同墓出土的秦简,可认定此图为“秦王政八年”(前239)秦国所属圭阝县地图。何双全先生《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初探》认为...  相似文献   

5.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三幅绘在绢帛上的地图,其中一幅是标有军事情况的地形图。经过国家文物管理机关及有关部门的精心修复和整理,这幅图已经基本复原。它反映了汉初长沙诸侯国军队守备作战的兵力部署情况,属于军事要图,可称为"守备图"。这是一份珍贵的军事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尤其是西汉时期的作战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王堆3号墓出土地图3幅,为《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自1974年以来,有关专题论文已达30余篇,但以往研究的重点偏于《驻军图》。笔者以为,这3幅地图是一个整体,它们对于确认墓主的身分,对于认识汉初中央、长沙国、南越国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并且还可类推出地图制作的先后时间。一秦汉的地图分为三大类:舆地图、军陈图、都市宫寝图。自马王堆3号墓发掘后,目前发现的只有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和5号汉墓出土的地图。因此我们认为,秦汉乃至古代,以地图随葬极为罕见,随葬地  相似文献   

7.
一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7幅木板地图,多显著标示出交通道路和关隘。何双全先生指出,木板地图M1:7.8.11B面特别“标出关隘的位置,注名为‘闭’”;M1:9也绘出关隘,“并标出大小关口5处,以及各地之间的相距里程”;M1:12A面绘有关隘、道路,“部分地段标有里程”,M1:21A面也绘有关隘。曹婉如先生研究放马滩秦墓古地图,也强调制图者对“道里”的重视,指出图中除有用对称的形象符号表示的称作“闭”的关隘外,“在森林注记的附  相似文献   

8.
洪山庙一号墓男性生殖器图像试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山庙一号墓出土的瓮棺上多施彩绘,彩绘图案纹饰无论动物、植物、日月等雷同者甚少,惟有几件陶缸上的男性生殖器图像颇为相似,它们分别绘于第1排的W10、第3排的W53和第10排的W116之上。W10的缸上绘3组6个,W53缸残缺严重,至少有1组2个,W116绘2组4个图像,总数当在12个以上。该墓内这类图像  相似文献   

9.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图书资料非常丰富,除了大批帛书和简牍外,还有一些用帛绘制的图幅,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幅地图。见于记载的我国古地图,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西周初年周召二公营建洛邑时画的洛邑城址附近地形图。春秋战国以后,历代官私制作的各种地图,为史籍称引所及者,更不可胜数。但是,由于地图的摹绘要比书籍的传钞困难得多,古地图流传存世的机会远比古籍为少,所有北宋以前的地图,早已全部失传。长期以来传世的我国的古地图,最早的只有保存在西安碑林中的两幅石刻图,即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上石的《华夷图》  相似文献   

10.
黄秀纯 《收藏家》2006,(4):31-33
白釉红绿彩是北方磁州窑系在金代中期开创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的装饰方法。它是在已经烧好的白釉成品瓷器上,用毛笔蘸红绿彩料,勾画各种花卉、动物等纹饰,然后再入炉用800度左右的温度加以烘烧,使彩料烧结在釉面上。彩料有红、绿、黄彩等。从出土实物看,多在白釉碗、碟上加绘红绿彩的花鸟纹,也有以黑彩在釉下描绘纹饰轮廓线,釉上填入其他彩色的。白釉红绿彩旧称“宋加彩”。山西侯马金明昌七年(1196年)墓中出土红绿彩碗及红绿彩绘瓷俑,河北邯郸“泰和三年”(1203年)崔仙汉墓出土了红绿彩瓷俑5件,河南焦作发现一座金元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1件红…  相似文献   

11.
广东海康县在1983年先后出土两件六边形褐色彩绘瓷枕,简介如下。一号瓷枕两侧对称,前边近平直,长29、宽25.5、前边中高7、两侧高8、两边中高10、后边高11厘米。枕面施青釉,有细冰裂纹,褐色彩绘,沿边绘两道三线弦纹,中填卷草纹,正中开光绘一朵初放莲花,旁边绘刚冒出水的带刺莲笋,相互衬托。下部不施  相似文献   

12.
北齐封子绘及夫人王楚英墓志释文与笺证周铮1948年在河北景县出土了北朝时期封氏家族墓志五合,另有墓志盖一件。封子绘及王楚英墓志是其中的二合。关于墓志出土情况,《考古通讯》1957年第3期有其调查记,但对墓志内容则未作详细考证。封子绘墓志纵92、横89...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绘制地图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对前代地图的研究与利用,亦史不绝书,如明代罗洪先将元代朱思本的单幅地图《舆地图》增补改绘为地图集《广舆图》等。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学史研究,可以追溯到1911年陶懋立在《地学》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地图学发明之原始及改良进步之次序》(第2卷第11、13期),该文对夏代以来的中国地图学史进行了梳理,提出用西方近代地图学方法研究中国地图。若将该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地图,或以帛画,或以绢绘,或以石刻,或以纸印,流传至今的,只有汉代墓葬出土帛画《地形图》、《驻军图》及宋代石刻《华夷图》、《禹迹图》、《坠(地)理图》、《九域守令图》等少数几幅。明代,印刷地图开始普及,散见于各类方志之中;可是,绘制的地图传世的仍然极为少见。镇江博物馆藏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简称镇绢本图),设色彩绘,制作精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地理资料。本  相似文献   

15.
明绘本《边镇地图》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博物院藏明代绘本《边镇地图》,作者黄兆梦,画明代边防地区一系列军事重镇,上承元代地理学大家朱思本《舆地图》手法,形成了新的风格,在中国地图史、军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丁一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3):115-125,135
本文从"混一图"系列的不同版本地图入手,追溯并探讨存在于元明清中国古地图中对于江南水系的两种对立绘法。第一种绘法主要为全国地图所采用,即以"源流派分"的形式来描绘江南水系,本文称其为"全国尺度绘法";第二种绘法则主要为江南地方文献中附图所采用,即以"河网密切"的形式来描绘江南水系,本文称其为"地方尺度绘法"。后一种绘法...  相似文献   

17.
位于河北省宣化城西北4公里处的下八里村,1972年至今,共出土了12座辽金时代的壁画墓,墓群规模宏大,年代明确,出土随葬品500余件,尤为珍贵的是绘在墙壁上的彩色壁画,总面积360余平方米,20余个题材,共计98幅,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是明代许论在嘉靖十三年绘制的,该图描绘了包括镇城、关楼、卫所、营堡、驿站在内的多层次、立体性的长城防御体系。《九边图说》残卷东起镇北关,西至偏头关西,现存三门峡市博物馆,是许论上呈世宗的副本。《九边图说》采用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形象绘法,对当时流传的,目前研究评价甚高的"计里画方"与图例绘法并未采用,而是以直观、实用为目的,反映出明代仍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中的人文传统。单纯以科学、定量方法衡量、构建中国古代地图史,是一种基于西方现代制图学的观念。这种方法并不符合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内在传统。作为第一幅长城地图,《九边图说》残卷具有重要的学术与文物价值。存世多个版本的《九边图论》、《九边图》,只有谢少南刻本基本反映了《九边图论》原貌,其他皆有所改绘。  相似文献   

19.
首都图书馆藏彩绘《九边图》,绘于崇祯后期,民国年间由汪申伯收藏。全图采用形象绘法,是现存《九边图》中形象绘法最为突出的地图,是一幅军事示意图,而非作战地图,反映出以直观、实用为目的的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人文传统,直到明末仍发挥着主要作用。首图《九边图》机构、方位错讹较多。不过,由于这幅地图很可能是明代最后一幅长城地图,反映了明末九边长城防御体系的全貌,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术与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鲵鱼纹彩陶瓶,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是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晚期器物(庙底沟类型的年代据碳14测定为公元前3900~前2780年。1958年出土于甘谷县西坪遗址。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一级文物专家确认组将其定为国宝。鲵鱼纹彩陶瓶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工艺美术价值。希腊陶瓶的制作技术和其上所绘的神话故事,中东和原苏联地区出土的彩陶及其上所绘动植物纹饰,长期以来是西方考古学、美术史、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彩陶的发现和科学研究是随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和研究的发展前进的。本世纪20年代,瑞典人安特生在甘肃、青海进行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