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罍、缶辨正     
在各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中,罍和缶是常见的铜礼器,其名称与文化属性显然有别,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但由于二者器形相近,在一些考古报导或论文中常常出现把二者混为一谈的现象,主要是往往把缶误称为罍.兹举近几年来数例如下:1977年第3期《文物》报导湖南湘乡墓葬中出土的铜器,简报将缶称为罍.  相似文献   

2.
方萍  杨军昌  马琳燕 《文博》2001,(1):75-78
罍为盛酒器,有圆罍、方罍之分。我们所修复的青铜器为圆罍(图一),方唇,双耳无环,有提,圈足;通高44cm,口径18.8cm,底径21cm,腹径37.5cm,重约9Kg。该罍系城固县陈抵农民取土时发现,因而具体出土情况不明,现藏陕西城固县文化馆。  相似文献   

3.
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检阅我国文物工作的新成就,文化部在首都北京举办了《全国出土文物珍品展览》。我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文物考古重大新发现中,精选了三十六件文物珍品,参加了这次重要的展览。我省参加这个展览的文物展品,有宜都出土的商代铜罍,应城出土的提梁鴞卤,京山出土的西周提梁方铜卤,黄陂出土的西周铜簋、铜方鼎和铜圆鼎,秭归的“越王朱勾”铜剑,江陵出土的“吴王夫差自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区域出土的双耳铜罍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铜罍的源流和产地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些铜罍是受中原地区和"边缘"地区影响而产生的,而其产地均应为本地.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7件青铜容器残片的器形和纹饰,可辨识其中5件属于尊、罍、瓿一类青铜器。这些铜器与三星堆遗址乃至长江中下游出土的青铜器在纹饰风格方面非常相近,推测为同一青铜体系,都属于商代南方系铜器的范畴,年代约为殷墟一、二期。三星堆遗址中尊、罍属于高等级青铜容礼器,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这批青铜容礼器功能、地位应与之相同,表明在殷墟一、二期,作为都邑聚落中心的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可能存在并行发展的阶段,这对重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春,黄陂县枹桐公社红进大队第四生产队,在官家寨湾前的一个水塘内,挖掘了四件青铜器。县文化馆闻讯后即派文物干部前赴现场进行调查,并将器物送交孝感?博物馆保存。同年春,该县罗汉公社夏店?钟家岗湾社员,在整打谷场时,在坡地上挖掘出两件铜爵,大队业余文物骨干夏所元同志得知后,即将两件铜器送交县文化馆保存(现藏孝感地区博物馆及县文化馆各一件)。另外,黄陂县文化馆馆藏文物中有一件青铜斝,原系袁李湾出土。现一并报  相似文献   

7.
出土巴蜀铜器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境内,发掘战国晚期的墓葬时,往往都会出土一些“巴蜀式”的铜器。这些铜器,特别是铜兵器,在形态、装饰、图案、使用方法及功能诸方面都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器存在着明显地差别。我们先后对成都罗家碾、新都马家乡、成都枣子巷、峨眉符溪、绵竹清道和犍为罗城等地战国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铜器进行了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铜、锡、铅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1986年8月,东至县文物管理所文物复查队在胜利乡胜利村征集到1件铜罍(图二)。经调查,这件铜罍是1975年开凿尧渡河时,在赤头段出土。铜罍高37.5、口径16厘米。侈口折沿,溜肩,鼓腹下收,短圈足。肩部有牛首形耳一对,腹下部有一牛首  相似文献   

9.
《文物》1973,(1)
涪陵县白涛区永胜公社新民大队第二生产队,1967年在小田溪之西取土制砖及挖地时,曾先后发现一些铜器及陶器,1972年4月,又发现了铜剑等,10月又发现了铜罍、铜编钟、铜钲,兽头饰件等。涪陵县文化馆挑选其中部份器物拍了照片,分别寄往四川省博物馆和重庆市博物馆。省博物馆看到照片后,认为系春秋战国时期文物,是重要的发现。1972年10月底,省、渝二馆同志去涪陵,会同涪陵地区和涪陵县有关同志前往白涛区永胜公社察看了出土文物的现场后,决定由省、渝二馆及涪陵县文化馆派人组织成工作组进行清理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10.
西汉安邑宫铜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洪洞县城关公社李堡大队1975年平整土地时出土一件铸有"安邑宫"铭文的铜鼎,同时出土的还有兽首衔环素面铜甑与铜勺共三件(图一),这些铜器现存洪洞县文化馆。铜鼎附耳,蹄足,鼓腹,腹上部有平而薄的凸棱一周。鼎盖作半球状,三环钮,钮顶突起圆形。通高23、口径16、腹深15厘米(图二)。鼎素面,从其形制来看,和山西右玉大川出土的"鼎2"以及西安高窑村出土的  相似文献   

11.
1978年3月,河南固始城关镇砖瓦厂发现一座陪葬坑,出土一大批精美的青铜器和漆木器,其中青铜礼器有九鼎、九钟、八鎛、二簠、二壶、二方豆及铜罍、铜盉、铜三足壶各一件。漆雕木瑟、木鼓、鼗鼓、彩绘盘龙色彩鲜艳,其中三架肩舆为首次发现。1979年5月,在陪葬坑南侧13米处,又发掘了一号主墓,根据棺内头骨和盆骨鉴定,系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四周陪葬十七具男女奴婢棺木。主墓除出土部分铜器和玉器外,头厢放置的三十  相似文献   

12.
山东微山县出土铜洗、■斗、铁犁铧1988年12月,微山县夏镇洛房村民刘广壕等人将出土的铜洗、斗、铁犁铧上交给文化馆。3件器物是村民烧砖取土时在距地表2米下发现的,铜器下1米处发现的铁犁烨。次日,杨建东去现场调查,砖窑周围,地面上散置许多陶片,有绳纹筒...  相似文献   

13.
永寿县出土西周铜器1962年12月8日,据永寿县文化馆朱彦兴同志反映,该县好畤河发现古铜器,并有铭文。经我会协同文化馆丁志杰同志到该地作了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0月,迁安县夏官营镇马哨村农民在村南小山子商代遣址西侧取土时,于地下0.5米处发现铜鼎、簋各1件。同时出土还有陶鬲、罍。鬲为夹砂褐陶,方唇,侈口,袋足。通体绳纹;罍为夹砂灰褐陶,折肩,斜直腹,平底。可能是一座小型墓葬的随葬品。现将两件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20日,宝鸡石嘴头村四组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共计175件.其中礼器5件,有乳钉纹鼎、乳钉纹簋、亚共尊、(凤)卣和涡纹铜罍.另有当卢、节约、銮铃、铜泡等车马器百余件,及铜矛、铜斧和玉鹿等.墓圹已经被完全破坏.由于简报未发,这里仅选取其中最具特色的亚共尊做以介绍,并兼论西周时期部分形制特殊的单鋬铜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北美出土的铜器中既有北美土著居民用自然铜矿直接打制的铜器,也有用欧洲冶炼铜加工而成的铜器.长期以来,如何区分二者并探寻这些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一直是北美考古学者十分关注的课题.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对北美多个矿区的55件自然铜样品进行铅含量测定,北美出土的自然铜铜器与欧洲冶炼铜中的铅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因此,铅含量可考虑用作区分北美自然铜铜器和欧洲冶炼铜铜器的一个指标.自然铜矿的铅含量分析结果对于北美自然铜的微量元素以及铅同位素考古探源分析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张庄桥墓出土铜器谈“蜀西工”诸问题郝良真70年代初,文物工作者在邯郸市南效张庄桥村北发掘了二座砖拱多室墓①。其中,在一号墓出土了1件鎏金银铜酒樽;在二号墓出土了1件带刻铭的铜酒樽托盘和1件铜酒樽盖。三器现藏邯郸市博物馆。该墓出土的这三件铜器,均通体...  相似文献   

18.
<正> 所谓匽侯克器,是指出自北京琉璃河遗址1193号墓的铸有“匽侯克”等铭文的铜罍和铜益。这两件铜器铭文记载有燕国始建的史实,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其意义无疑是重要的。然而,对于这一篇重要的铜器铭文(罍、盉铭文相同,仅有文字排列和个别文字笔划繁简的差别),研究者们的认识却颇多歧异。意见的分歧主要在两方面:一是一些文字词性的判断和词义的解释,二是全篇铭文的标点和断句。而产生这些歧异的最主要原因,又在于对铭文中两次出现的“克”字词性判断的不同。这种判断的不同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对琉璃河1193号墓墓主的推测。笔者在阅读有关匽侯克器的研究文章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今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以供学术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三月十四日,长安县沣西新旺村社员送交陕西省博物馆铜鼎、铜簋各一件。据讲,这两件铜器,是在村外挖土时发现的,两器同出一坑。沣西曾是西周沣京所在地。六十年代初期和七十年代中期,曾先后在沣西地区出土过大量西周铜器,这两件铜器从形体、花纹、字体看,与以前在这里出土的铜器相似,应为西周器物。现分别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河南周口市历年来出土西周和东周铜器有铜煎、铜簋、铜剑、铜戈等,作者选择有铭文的铜器作一介绍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