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上帝一定是先创造了毛里求斯,然后才照着它的样子造了伊甸同。”因为马克·吐温的这句风趣之语,我决定前往毛里求斯,看看“伊甸园”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倪海健 《风景名胜》2013,(12):130-137
“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仿造它创造了伊甸园。”马克·吐温的这句名言无疑是毛里求斯最具影响力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3.
西周器铭有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四个专名,器铭记述这些专名时,都把它分别记在月份之后,日干支之前,用它来限制日干支在该月份内之先后.这一情况表明当时是把一个月分为四段,每段各用一个专名来统辖本段的日干支.而西周时行用的是阴阳历,其月份是按月亮运转周期来安排的,使每一个月份里都有一次月亮盈亏的全过程.那么把一个月份分为四段,实际等于把月亮运转一周的时间分为四段.加之四段的专名用“望”“霸”等词,这都是记述月亮盈亏之词,故我把这四个专名称之为月相.月相是月亮盈亏的表相,传世文献对它  相似文献   

4.
伍德罗·威尔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在诸多的研究和争论中,似乎可以发现存在两个截然相对的威尔逊:一个是并不忌惮单边使用武力的新帝国主义者;一个是强调多边主义的自由国际主义者。学者们或是认为确实存在两个威尔逊,但经历了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或是认为前者才是真正的威尔逊,而后者仅是前者的伪装。就事实而言,威尔逊的帝国主义逻辑更应被归类为家长式帝国主义,而非新帝国主义。这一逻辑同自由国际主义的逻辑一直贯穿威尔逊的整个执政过程。尽管两种逻辑的施行对象大为不同,但因二者始终并存威尔逊身上,且皆以推进自由主义生活方式的扩展为其目标,所以仍可视为只存在一个威尔逊。  相似文献   

5.
威尔逊理想主义标榜民主、和平,要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这为世界指出了一个新方向,但其本身具有太多的理想色彩,而且从其提出的时代背景来看,其实质仍然是本国的利益。而且自始至终威尔逊提出的理想主义本身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即理性主义自身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山东问题上有突出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1938年3月8—10日,金陵大学医院威尔逊医生,带着一些手术器械和材料,前往栖霞山休假,实际上也是一次巡诊。他目睹了栖霞山劫后景象,所见所闻印证了此前中外人士关于日军暴行的记载。威尔逊去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小医院,并为栖霞寺难民提供医疗咨询。这也是辛德贝格离开南京前,联手威尔逊,为栖霞山难民们实施的又一项人道救助。  相似文献   

7.
6封证明信     
佚名 《文史月刊》2009,(12):55-55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32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克·吐温结识了纽约端庄美丽的奥莉维亚·兰登小姐,并一见倾心。马克·吐温在奥莉维亚家做客的两个星期里,经常陪奥莉维亚散步和游玩。奥莉维亚非常喜欢马克·吐温机智幽默的谈吐,两人相处得十分愉快。一天,他自以为时机成熟,便向奥莉维亚求婚,不料被她拒绝。  相似文献   

8.
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威尔逊主义充满悖论。威尔逊试图通过"民族自决原则"来解决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冲突问题,同时又不得不依靠英、法、日、意等列强的支持来实现他的国际联盟计划。由此导致威尔逊主义与列强的利益形成冲突与合作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表现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就是威尔逊无法在民族自决的道德原则与列强奉行的强权政治原则之间求得平衡。为了实现国际联盟,威尔逊必须在"道德"与"政治"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结果,威尔逊的内心世界陷入分裂状态,并造成极度痛苦的自我认同危机。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威尔逊为了国联计划的实现而放弃对中国的道义承诺,这对威尔逊而言是一个"受难时刻"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道歉"声明     
马克·吐温在一次酒会上答记者问时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记者将他的话公诸于众,华盛顿的议员们一定要马克·吐温在报上登个启示,向他们赔礼道歉。于是马克·吐温写了这样一张启事:以前鄙人在  相似文献   

10.
香满书房     
泽川 《文史月刊》2011,(2):14-14
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书房在夸利农庄,是一间长满青藤的八面形小屋。这座小屋七面有窗,坐在里面可以观赏周围的风光。  相似文献   

11.
威尔逊是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离任后,他与家人住在华盛顿,不再过问政事。可当地的一些企业家都很钦佩他,常上门来讨教。一次,出版商罗姆来拜访。他苦恼地问威尔逊:"每次我开会,下属都爱开小差,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好好听我讲话吗?"威尔逊没直  相似文献   

12.
这首习俗歌是摩梭人在小孩年满十三岁举行穿裙礼或穿裤礼的成丁仪式上唱的歌,一般由老年人和成丁的孩子演唱。新的一天走来了。粮堆高过阿东山;香醇的美酒喝不尽,酒坛深过阿纳海。老人唱:先唱三句“玛达达”,这是摩梭人的古礼。我们是纳木阿甲的后代,唱玛达达是我们的规矩。老人唱:积累起最好的美味佳肴,备办好丰盛的年饭;储存起清香甘美的桃梨,供奉在祖先的面前。新的月份象芬芳的花朵,新的年头象瑰丽的花园。念诵:过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年又一年,月份在前面引路,领来了新的一年。三十个吉详的夜晚,积累成月,十二个美好的月份,汇聚成年。夜…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放松点吧,多给自己解压,因为压力可能是癌症的助长剂两年前,香港巴士阿叔喊出一句"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立即红遍网络。这句嬉笑之语无形中道出了现代人  相似文献   

14.
张澜 《史学理论研究》2007,5(1):108-115
伍德罗.威尔逊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民主史观、人民史观和边疆史观对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新颖的、有见地的分析,二是在史学理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开拓性的探讨。威尔逊是美国历史学由描述性研究阶段走向分析性研究阶段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少才 《丝绸之路》2012,(11):69-71
德国有一个地方,让德国文坛巨匠、浪漫派诗人、剧作家歌德把心遗失,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为之感叹:“这里是我到过最美的地方!”让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动情地说:“我来到这个城市10天了,依然无法自拔!”那就是古老而美丽的海德堡。  相似文献   

16.
居住在广西、湖南、贵州三省交界之地的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礼仪。一个人一辈子过生日要滚三次烂泥巴:一次是5岁,一次是10岁,一次是15岁。侗族人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这种礼仪可能就是跟这句俗语相呼应的。5岁的人,就要脱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文史月刊》2011,(6):13-13
蒋介石是靠办黄埔起家的,作为一校之长,他坚持每个星期都到黄埔军校找学生面谈,既是考察学生素质,也是培植自己的亲信。一天,蒋介石接见徐向前。蒋介石用浙江腔问":你就是徐向前吗?""是的,校长。"徐向前用一口五台话回答。"你是什么地方人啦?""山西人。""在家都干过什么?""当过教员。"蒋介石问一句,徐向前答一句。  相似文献   

18.
1952年3月我终于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船去剑美国留学。由于自幼在贵州山区长大,体会到关山阻隔之跨,连带文化、工商业、教育等之落后,  相似文献   

19.
<正>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故居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州府哈特福德市的一个山坡上,是一栋三层楼的别墅,哥特式砖木结构。马克·吐温在这里生活了近18个年头,一生中的主要著作都诞生于此。这栋别墅建成于1874年,外表显红色,充满了艺术创意。据说,它是马克·吐温亲自设计的,除了地下室外,共19个房间。  相似文献   

20.
何立 《史学集刊》2000,(2):F002-F002
“学而优则仕”这句古训,学生时代就背诵了。仕,官也,择优录取,理所当然,无可非议。至于说“当官发财”这句俗话,几乎是口头禅,并没有太理会。后来读《汉书·贡禹传》。对这句话似有一知半解之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