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的观念始于西方国家,直到今日西方大学仍然主导着大学文化发展的风向标。然而,国人对西方大学的认识,除去专家学者那些曲高和寡的学术研究之外,大多数人还是停留在雾里看花的状态。殊不知大学一如钱钟书笔下的"围城",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品尝滋味。活生生大学生活应该更多地进入公众的视野,也可以成为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徐枫 《神州》2012,(28):107-107
随着考上大学后环境的变化,学生们不同程度的产生了不适应的状况。辅导员应从"思想引导"、"学习指导"、"成才向导"、"生活辅导"、"心理疏导"这五大方面,对新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并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严珺 《神州》2011,(22):47-49
又是一年金秋十月,又是一年大学开学时。当我们挥别高考,告别军训,接下来,迎接我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大学生活了。当我们走进校舍,看到巨大鲜红的横幅上写着"欢迎新同学"的时候,就预示着我们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种全新的奋斗模式,即将展开。  相似文献   

4.
曾琴 《沧桑》2009,(6):173-174
人际适应是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大学新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并跨入大学校门后,学习生活模式突然发生急剧变化,原来的心理结构一下子被打破,很多人会对新的人际关系感到不适应,出现人际适应问题。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本文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5.
刘奕  周渝 《贵阳文史》2012,(2):21-23
走出校园重返家乡,至今已过去了30个春秋。现在的申晓庆时常会想起母校,怀念起那4年紧张而充实的大学生活,而为故乡发展付出努力却是他心头最最重要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6.
布琼与央金     
2006年,当时22岁的布琼决定到拉萨工作和生活.在罗布林卡门口第一次见到央金。 布琼出生在甘肃天柱,是一位甘肃藏族。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上了4年大学后,布琼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由于初中在江苏常州、高中在北京就读,布琼更喜欢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7.
姚永丽 《沧桑》2014,(3):169-170,178
大学阶段是一个关注交往、渴望理解、培养友谊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一些问题,阻碍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造成了成长的困扰。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出现的困境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更好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8.
金陵大学是1910年由南京三所基督教书院合并创办的教会大学。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主义和革命运动对金陵大学造成巨大挑战。该校的美国当局、南京校方和中国籍教师群体被动或主动做出各种回应,直至学校的治理结构完成根本性转变。20年代初,金陵大学在北京政府教育部完成"部分立案"。1926年,在五卅运动以及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强硬的立案政策的冲击下,金陵大学校内行政层开始改组。至1928年实现校董会设立、中国人出任校长和完成立案的全方位转变,金陵大学由此进入新时代。金陵大学回应立案以及内部改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渐变过程,既体现了中国教会大学在此历史关头处理与中国政府之间关系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20年代,著名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执教于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金陵大学,如今在南京大学(1952年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并)校园内仍留有赛珍珠故居。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因学生不满其教学而被金陵大学辞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会大学史是在华基督教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这一领域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多集中于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与中西文化交流、与民族主义以及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之上。本文以时间为线索 ,拟对教会大学在 50年代初的变化直至消亡的历史性结局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安化春 《沧桑》2009,(6):169-170
大学初期是大学新生心理上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有些新生因不能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心理问题。本文剖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了解决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沛 《文史春秋》2010,(3):61-62
栾调甫先生(1889—1972)是古文献《墨子》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山东齐鲁大学(当时欧美教会在华创办的大学之一,其医学院尤负盛名)教授,又先后兼任这所大学中国文学系、国学研究所主任。他于上个世纪20年代被这所著名大学聘任为教授的经过,颇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3.
古今张铁生     
孙玉祥 《文史天地》2006,(11):58-59
文革中,伟大领袖一声令下,中国的所有大学全部关门——以至后来有人感慨:就是在八年抗战那么艰难的岁月里都没有关门的大学,偏偏在“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和平年代关门了,真是咄咄怪事。怪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头似乎也觉得这不太好,有些像原始社会,便又开始办大学——  相似文献   

14.
王硕 《百年潮》2012,(1):22-26
正20世纪80年代,深圳改革风起云涌。中国实验大学破空而来,中道未成,其创办理念和经过情形,为今天高校教育改革尤其是筹建新大学,提供了历史借鉴。陈树柏提议创办一所新大学陈树柏(1929—),广东茂名人,华裔美籍学者和教育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担任美国加州圣克勒拉大学电机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系主  相似文献   

15.
近年队来.学费问题,特别是大学学费的问题,已经成了百姓家庭关注的焦点.本文考证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大学学费的实际情况,井将历史和60多年后的现状做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数百次对昆明狂轰乱炸,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当地民众的战时生活秩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对昆明的大轰炸中,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西南联合大学也屡次遭袭,造成多名教职工伤亡,大量校舍和图书、仪器损毁。然而,敌人的轰炸并没有从精神上吓倒联大师生,大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空袭,在"跑警报"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态逐渐乐观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二语习得的学者越来越多,这方面的著作也是硕果累累。作为从事大学英语教育工作的一份子,我充分感受到了研究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习得英语,并且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能力。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研究有很多的方面,本文主要是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方面,例如语言潜能、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等,来谈大学英语学习。期望本文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能有些许启示,以便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8.
转眼间,和我们朝夕相处了18年的女儿要到北京上大学去了,看到送来的录取通知书,我心里一下子感到:女儿真的要展翅高飞了?过往的生活一幕  相似文献   

19.
王少华 《神州》2013,(20):167-168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二语习得的学者越来越多,这方面的著作也是硕果累累。作为从事大学英语教育工作的一份子。我充分感受到了研究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习得英语,并且也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能力。关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研究有很多的方面,本文主要是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方面。例如语言潜能、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等,来谈大学英语学习。期望本文对大学英语学习者能有些许启示,以便更好地进行大学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建设现代大学的两大重要因素。大学文化是实现大学理想和价值、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渗透在大学文化血液里的大学精神,是在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其凝聚着当代大学所应具备的创新精神、育人要旨和开放意识,成为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结晶,也是整个社会日益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