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黄春秋》2001,(7):64-64
编辑同志: 第5期《炎黄春秋》76页《柔石故里仰高风》,引用柔石写的诗纪念“二七”殉难烈士。非也。 这首诗建国后被认为是烈士佚名之作,收录在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中。后来萧三发现是无为县张恺帆所作,特写信向他致歉。恺老复信说:“我是幸存者,能获烈士称号,当不胜荣幸,何歉之有!” 当年,我曾在无为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工作,了解这首诗的由来。1933年4月张恺帆同志受中共江苏省委外巡部派遣先后任中共上海吴淞区委书记、沪西区委书记。同年11月,由于叛徒出卖,在吴淞被捕,关押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 …  相似文献   

2.
宋霖 《炎黄春秋》2012,(8):65-71
1933年冬的一天,在上海龙华镇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囚室中,被捕前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的25岁的安徽青年张恺帆,在墙角写下了他的新作:"龙华千载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终。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1959年,萧三为诗取题《龙华殉难者狱中遗诗》,编进《革命烈士诗抄》出版。诗中崇高的政治道德与气节操守,感动了读者,在全国传颂。其实,烈士没有死,他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  相似文献   

3.
张恺帆的诗     
不少哲人都说:“诗言志”,对此我坚信不移。近读原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的《张恺帆诗选》一书,使我深感,他无论是在战火中、敌人的监狱中,还是在长期担任省级党政领导、身居要位期间,总是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不怕丢官坐牢,讲真话传真情,勇为人民鼓与呼。30年代初,诗人从事革命活动在上海被捕,关在龙华监狱。当他闻知被关在同一监狱的著名左翼作家柔石、殷夫、胡也频等被秘密枪杀于龙华监狱后,心中万分悲愤。烈士们的浩然正气使张恺帆诗情逐浪高,于是写下《龙华悼念死难烈士》:“龙  相似文献   

4.
宋霖 《江淮文史》2008,(5):47-77
上海西南郊的龙华古镇,以“桃红十里”名擅江南。志乘记载:“每遇桃花盛放,上海士女恒倾巷来游,颇极一时之盛。”十年内战中,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即龙华监狱)设于此,这里成了囚禁杀戮共产党人的血腥屠场,人称“上海的雨花台”。1933年冬的一天清晨,在一间牢房里,被捕前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的张恺帆拖着哗哗铮响的铁镣,爬上双层床上铺,  相似文献   

5.
殷悦 《炎黄春秋》2023,(7):84-87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浴血奋战,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上海提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要什么有什么”,近两万名上海青年参加志愿军,1683人牺牲在异国他乡。其中,饶惠谭、张孚琰、李立达是上海涌现出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三位英烈。如今硝烟已散,陈列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中的烈士遗物诉说着英雄的故事,早已泛黄的家书、日记、照片倾诉着对祖国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早在1932年,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为庆贺毛泽东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最先制作了毛泽东像章。1943年冬天,日本侵略军扫荡了新四军浙东根据地,杀害了地下工作者虞廷萃。虞廷萃的堂弟在收殓烈士遗体时,发现烈士的内衣中有一枚木质  相似文献   

7.
张谨 《炎黄春秋》2022,(8):92-95
1929年8月30日,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位烈士,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为此,周恩来怀着悲愤的心情撰写了《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透过朴素的语言、细腻的笔触,革命先烈感人至深的忠诚情怀和可歌可泣的英勇气概得以再现,而今天再结合周恩来的毕生经历,我们更可从中领略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根脉与伟力,进而对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和历史价值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和次子陈乔年,都是我党优秀的儿子。特别是陈延年,因思想厚重、意志刚强,在党内向有“小列宁”之称,1927年7月4日夜,年方29岁、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他,慷慨就义于上海龙华刑场,因拒不下跪,就那么挺立着,被刽子手用乱刀砍死;一年以后,其弟陈乔年亦在同一地点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兄弟俩联袂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9.
在1945年延安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一批为中国革命献身的同志被迫认为烈士。烈士英名录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光辉名字——黄负生,他是中共初创时的50多名党员之一,为中共的创立,尤其是为武汉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姜椿芳同志为原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负责人,老革命文艺战士,金剑啸烈士的亲密战友。应本刊编辑部之约,姜老特为本刊撰写此文,以飧读者。文中所记金剑啸烈士事迹,均属第一手材料,有的是初次披露于世。  相似文献   

11.
1930年10月,杨开慧烈士牺牲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到上海避难,不久,毛岸龙因病去世,毛岸英、毛岸青被董健吾牧师收养,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手捧灵牌拜天地 1912年9月4日午夜12点,辛亥革命烈士、安庆马炮营起义军总司令熊成基的灵柩,从吉林运抵扬州。 熊成基奉孙中山、黄兴之命,从日本赴东北筹集革命经费,被奸人告密,清政府将其杀害。1912年3月12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自参加了苏、皖烈士赵声、熊成基等人的追悼会。会后,熊成基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简称南京"抗馆")位于紫金山北麓王家湾蒋王庙街,是国内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2014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这里曾是国民政府空军的"国殇园",现如今镌刻着4296名为中国抗战牺牲的中外空军烈士的英名。其中,不乏潜伏在国民党空军内的中共地下党人和苏联空军共产党员。一进纪念馆大门,映入眼帘的  相似文献   

14.
中共建党后第一次有党员捐躯的流血事件是1923年的“二七”惨案,其中殉难的共产党员当属中国共产党的首批烈士。在“二七”烈士中,可以确认的共产党员仅有林祥谦、施洋两人,较早牺牲的林祥谦则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烈士。  相似文献   

15.
血灌冀东艺术之花──追忆尖兵剧社社长黄天烈士徐思贤黄天烈士,1907年诞生于上海崇明县,自幼喜爱读书,从小就对封建礼教制度深恶痛绝。1926年黄天进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读书。他酷爱进步戏剧活动,参加复旦剧社搞剧务工作。由于涉及戏剧的演出、编剧、导演等多...  相似文献   

16.
抗日烈士、著名音乐家张曙塑像在其家乡安徽黄山之麓歙县落成著名音乐家张曙1908年11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自幼深受家乡丰富优美的民族民间音乐熏陶,学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1927年考人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后,由田汉介绍参加了南国社,投身新文化运动,成为革...  相似文献   

17.
在湄潭人民的心中 ,永远铭记着一位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革命志士陈光型烈士。陈光型1913年出生在湄潭县永兴三岔河一个农民家庭里 ,1932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了上海东亚体专。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 ,19岁的陈光型获万米赛跑第4名。当时的教育部授予银质奖。在上海期间 ,他目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派的腐败 ,兴国强民之志不时在心头燃烧。其时 ,在学校进步学生的影响与联系下 ,结识了上海法学院等校的中共地下党员雍文涛、蔡仁元(韩念龙)等人 ,有机会读到了《资本论》、《唯物辩证法》、《共产党宣言》等著…  相似文献   

18.
他才气过人,编辑《燕大周刊》,翻译莎士比亚剧作,留下文名。他参加过北伐,在上海时和邓颖超一起工作,后遭叛徒出卖,被反动派枪决。他和沈从文是挚友,沈从文的小说《若墨医生》就是为纪念他而作。燕赵大地孕育,燕京大学培育。他把二十五载春秋,化为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一曲馆慨悲歌,感天动地,令人心折。他就是中共烈士张来真。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前,一批中共领导人、活动家和青年作家、诗人,在上海龙华一起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鲁迅曾满怀悲愤为此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其实,这是永远不会忘却的。因为牺牲者身亡,不只有着敌人射中的弹孔,更在他们心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但愿这些“弹孔”和“伤痕”会给后人以启示、教益或教训!  相似文献   

20.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陈子涛烈士遗像下,陈列着一只牛皮公文包。这只旧皮包,不仅忠实地记录了烈士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斗争经历和烈士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贞,而且也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烈士的爱戴及怀念。《文萃》杂志是1945年10月9日在上海创办的一个进步刊物,社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