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中,由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省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联合发掘的晋侯墓地,共发掘清理了九组十九座晋侯及其夫人的墓葬,其辉煌的成果,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学古发现之一。在西周早期至春秋初年的历代晋侯及其夫人墓中,出土了大批的珍贵文物,其中青铜器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具有西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共性,也鲜明地表现出晋国青铜文化的特性,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青铜器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近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晋国奇珍——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八年,山西省考古所和太原市文管会在太原南郊金胜村附近联合发掘了一座晋国正卿赵氏墓.编号为 M251,获得了一大批造型优美制作精致的青铜器,堪称中国青铜艺术瑰宝。就其种类而言,可谓“礼、乐、兵、舆(车马器),四类齐备”,各类青铜器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其它同时代同一类型墓葬。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而赵氏又是春秋晚期晋国执政者,所以,这批青铜器代表了当时青铜制造技术与工艺美术的一定  相似文献   

3.
1923年,山西省北部浑源县李峪村有一处铜器窖藏被发现,数十件青铜器先后入藏海内外博物馆。1957年,浑源铜器的可能产地在田野考古中发现,它就是南距浑源500公里,位于山西省南部侯马市的侯马铸铜遗址。1957年至1965年,侯马铸铜遗址共清理发掘了数千件带有精美花纹的泥质铸铜用具残件,其中包括陶范(图1)和其他铸具。相同的纹样把浑源铜器和其他地方出土的青铜器同侯马铸铜遗址联系起来。侯马在公元前六、五世纪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的都城所在地,而浑源铜器之为前五世纪的晋国产品几乎是无疑的。本文论及的青铜器大都出自浑源,其中有…  相似文献   

4.
1977年冬、1978年2月,山东省沂水县刘家店子村发现和发掘了两座春秋中期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大批文物。其中,两件青铜鼎和两件青铜罍的形制、装饰纹饰具有早期青铜器特点,当为"古式"青铜器。车马坑内出土的部分青铜容器,可能与铭文中习见的"旅器"有关,表明这些祭器并非用于宗庙祭祀,而是"外用"之器。墓葬出土的青铜缶及青铜甗形盉为典型的"群舒"风格器物;此外,鲁东南地区出土的双耳兽首鼎形匜、青铜鼎耳装饰"点线纹"的作风也可能与"群舒"文化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5.
康艳 《文物世界》2010,(2):19-20,35
<正>青铜高柄足小方壶[1]是春秋赵卿墓出土的晋国青铜器中的精品。赵卿墓高柄足方壶,口径4.4、腹径8.9、柄足高12.8、通高27.8厘米(图一、图二)。器表有一层黑褐色涂料,经研究这些涂料是石英、长石、褐铁矿、孔雀  相似文献   

6.
楚国偏居南方,一方面承继着黄河流域青铜铸造业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有着长江流域雄厚的物质资源。除制造出各类楚式青铜器皿外,并在红铜的铸镶工艺上独放异彩。四十年来,在楚人活动的领域内,先后出土了十余件饰红铜器皿(即在青铜质器外,铸嵌以红铜图案)。如1956年发掘的第一号河南信阳楚墓曾出土两件铜奁①。1977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曾出土两件铜盥缶和一  相似文献   

7.
伎乐铜房     
1982年3月,在绍兴坡塘狮子山西麓科学发掘了一座春秋晚期墓葬,出土了17件精美的青铜器, 其中包括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伎乐铜房、汤鼎、铜镇墓兽等。器形之多,工艺之精,花纹之美堪称浙江出土的先秦墓葬之最。  相似文献   

8.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通过表面观察结合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日渐强盛。郑国就是自春秋初年始渐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近年来,在郑国的国都—新郑郑韩故城相继发现了大量珍贵的郑国青铜器,诸如新郑金城路铜器窖藏及城市信用社铜礼器窖藏①,新郑中国银行工地的16座青铜礼乐器坑及大批殉马坑②。诸多春秋郑国青铜器的发掘出土使学者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郑国青铜器上,研究郑国青铜器又使我们不得不对20世纪20年代新郑李家楼大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一次重新认识和研究。本文拟在已知图志、文章所提供李家楼大墓出土器物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地区其它出土材料考证大…  相似文献   

10.
亚腰形铜盒是东周时期比较少见的青铜器,形制独特,器形微小。目前发现的亚腰形铜盒,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主要出土于南方吴越文化分布区,应属吴越文化系统青铜器。根据出土位置、器物组合及器内所盛放之物,可以推测亚腰形铜盒是放置花椒等香料的香盒。  相似文献   

11.
许多年来,殷墟发掘除出土相当数量的青铜礼器外,青铜工具也发现有数百件。这些青铜工具大都出土于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墓葬。二者在种类、器形组合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墓葬出土的青铜工具更具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殷墟墓葬青铜工具的综合考察,旨在对殷墟青铜工具神圣化趋势作一简要的探讨,以探求其特殊功用和价值。一、殷墟青铜生产工具概况青铜工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中。1965年,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一铜片①。甘肃东乡回族自治区林家的马家窑文化类型遗址中、甘肃永登蒋家坪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址中,均发现过青铜…  相似文献   

12.
青铜文化早在商代就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到了春秋晚期,青铜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当时的青铜器更加精美。作为春秋晚期的大型贵族墓葬——赵卿墓,它所出土的青铜器物很大一部分都能显示出当时的社会风貌。镬鼎作为礼器中的核心,对于探讨研究春秋晚期青铜工艺的变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周时期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带盝顶的青铜方座,盝顶中央有青铜管柱,时代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楚式"镇墓兽"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中常见的漆木类丧葬器物,其器形一般为带盝顶的方体底座,其上榫接人、神或鸟兽躯首,绝大部分头顶插鹿角。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在器形、纹饰、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特征,结合相关铭文资料,认为随葬青铜器座为东周时期跨族群的大区域文化现象,该器物的使用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春秋中期晚段,楚人吸收这一文化的部分因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楚式"镇墓兽",楚式"镇墓兽"的基本构型可能渊源于青铜器座,二者有着相同的功用,即引载墓主人的灵魂升天。  相似文献   

14.
古息国考辨——河南古国史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息国专铜器不少,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研究。《文物》1972年第三期刊载《湖北枝江百里洲发现青铜器》一文,所记枝江百里洲王家岗出土的春秋青铜器,其中有两件铜簋,形制完全相同,器和盖都有相同的铭文,其中同时出土还有一件铜(?),器底铭文是:“佳(唯)正月初古庚午,(?)公孙(?)(将)父自乍(作)盥(?)其眉  相似文献   

15.
谈湖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地区的商代青铜器,目前所知数量并不很多,但其中的青铜容器和乐器,有的形制独特,有的器形高大,引人注目。这些器物不全是窖藏出土,缺乏共存器物和地层关系。近年来在江西新干、四川广汉等地发现了大批青铜器,湖南地区的青铜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几个有关湖南商代青铜器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18年春,在河南义马市上石河春秋墓地M35出土了一件青铜鍑。铜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草原游牧文化中常见的一种炊煮器和祭祀用具,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等地区。本文对义马上石河墓地出土铜鍑的来源及墓地的族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辽宁本溪等地区出土东周青铜器进行了成分及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在公元前六至前四世纪,本溪梁家M1多钮镜等器物与沈阳郑家洼子M6512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及铅锡砷青铜材质,铅同位素比值指示这些青铜物料与春秋早期的辽西山地存在关联。公元前三世纪,刘家哨和上堡出土青铜器均为铅锡青铜,使用的两类铅料分别与燕及三晋青铜器对应。自商周至战国早期,辽西山地一直是金属资源的缓冲地,汇聚中原和大井提供的不同类青铜物料,并在特定时段影响辽东及朝鲜半岛。战国中晚期以后,金属物料的流通枢纽逐渐东移,促进了辽东山地的社会发展,并推动以中原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向东北亚地区扩张。  相似文献   

18.
表面富锡的鄂尔多斯青铜饰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活在中国北方广大草原地区的古代部族,自商周开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区出土了种类繁多、以动物纹饰为特征的青铜装饰品和实用器。由于鄂尔多斯地区与欧亚大陆相邻,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某些形态特征和艺术风格,引起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进行了研究。学者们发现,在一些鄂尔多斯青铜器的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般认为这些银白色表面是镀银,或者是由于含锡量较高的青铜,在铸造时反偏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临汾市文物局和隰县文物旅游局在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北3公里的瓦窑坡墓地清理了17座重要的春秋时期墓葬。其中,M23出土遗物较丰富,有铜礼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年代大体相当于春秋晚期,为春秋时期晋国青铜器的生产流通和风格演变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霍墓地出土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青铜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探讨该时期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该墓地出土青铜器所包含的科学信息,对该墓地出土17件铜器的37个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另外还有热锻、热锻后冷加工等;其合金成分有铜锡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两种,铜锡二元合金全部用于制作工具,铜锡铅三元合金用于制造容器。这显示中霍墓地铜器的合金成分和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表明制作者已经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研究结果对研究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冶金术及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有较大的指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