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两汉吏治     
钱穆 《文史月刊》2014,(1):72-79
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因此讲中国传统政治,可以径从秦汉讲起,以前暂略不论。秦代只是汉代之开始,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所以秦代暂亦不讲,而只讲汉代。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哲学精神为其理论支柱,有“哲拳”的美誉,“身心兼修”则是这个“哲拳”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精神非常显著的特征。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先秦哲学中“身”、“心”关系,得出“身心统一”是中国先秦哲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从“身心统一”入手,进一步发现了古人之“身心双修”的养生观念。同时通过分析太极拳,发现其养生思想也是从“身心统一”入手,最终达到“身心兼修”之效果。所以得出:“身心兼修”是太极拳与中国先秦哲学之契舍处之结论。  相似文献   

3.
从汇报中听到,湖南的一些领导干部正在重温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很有感触。李自成“不暇自哀”;而郭沫若“哀之”。我们共产党人既要“哀之”,更要“鉴之”。以史为鉴,有助于我们提高反腐败的自觉性。应该清醒地看到,人民群众对当前党内、政府内和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很不满意的。腐败,对执政党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威胁。我想起几位故人讲的话,念出来,提请同志们参考。 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最后一段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他讲的是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全国后,骄奢…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古代社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建筑文化,是值得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与构造、功能与审美上的完美结合,以其物质技术与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鲜明的民族特点与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确有其特殊的为其它建筑体系所没有的现象,如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的,中国文化“数千年来,虽有二十余朝帝王的更替;虽然在政治上有匈奴、五胡的威胁,辽金元清的统治;在文化上,先有佛教的输入,后有耶教之东来,中国文化却是从来是赓续的。[1]”中国的建筑文化也同样,虽然“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之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标志。[2]”这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质”的变化,当然也就不存在有过“质”的飞跃,始终是持续不断的“和缓”而按“顺序”地进展着。中国建筑这种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显然与一贯采用木造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如梁思成先生在其《中国建筑史》中,讲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首先就是以木...  相似文献   

5.
有人为贵州测了一个字,把“贵”字拆成“中”、“一”、“贝”三字,并解释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这个说法一语道出了贵州的珍贵与奇特。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她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的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6.
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我们看看古往今来,人们曾经用什么样的方式或真实或想象,来描述这条仅百多公里的富春江。中国经典民乐琵琶曲之《春江花月夜》。南朝吴均书信之《与宋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国山水画黄公望之《富春山居图》。元代吴桓诗词之“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诗词歌赋,古代的中国人以最优雅的形象赋予这条江所有的优美想象。那么,这是一条怎样的江?  相似文献   

7.
董丽红 《南方文物》2002,(1):88-89,84
“文化”的内涵相当复杂,从大的范围说,自地球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文化。文化的内容很丰富,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总的说来,文化是指人类历史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主要是讲精神文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是基础,文化属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制约着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经济决定着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以文化来说,资本主义经济滋生和孕育出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经济自然孕育出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还必须看到,文化发展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力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公共事业的中国慈善,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或者说,公众对于垄断经营中国慈善事业的中国红十字会,持什么样的态度?我觉得我都不忍心说出这个答案。说实在的,答案就在网络上,也在传统媒体上,公众的意见是一致的:愤怒,伤感,甚至悲情。中国红十字会应该知道:“公众的慈善之心伤不起”(语出《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许多内部战争,可以“兄弟阋墙”观之,其战争正义与否,不可一言蔽之。但援引外敌、许以割地以奉,则超出“兄弟阋墙”范围,故说,乌兰布统之战,是关系到中国统一与否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冯仑的江湖气质,仅仅是他不得已的姿态,还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魏晋风度"?冯仑曾经说过,他有四套话语系统:学术的、官场的、商场的与江湖的。见到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如果对方与你  相似文献   

11.
姚江讲会序     
吴光 《古今谈》2010,(3):65-65,69
“讲会”者,会聚众人讲经论道之谓也。中国的学术讲会活动源远流长,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战国时齐国建立稷下学宫会聚学者开展“不治而议论”的讲学活动,算得上是官方兴办的讲会,但那是讲学,而非讲经。后来东汉章帝诏令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儒会聚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一连数月,最终形成《白虎观奏议》(又叫《白虎通议》),这可以算是以讲经为目的的学术讲会了。但那也是官办,而非民办的讲会。  相似文献   

12.
刘旭东 《沧桑》2009,(4):169-170
在高校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在校大学生深刻理解“三个选择”,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读懂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强化国情和责任意识,树立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在“三个选择”的讲授中,讲好讲透“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是讲好“三个选择”的首要条件。而讲清楚“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中国哲学可分为“学着讲”、“照着讲”和“接着讲”三个阶段 ,2 1世纪的中国哲学理应进入“自己讲”的崭新时期。曾振宇同志的《中国气论哲学研究》一书 ,可以说是尝试着“自己讲”的一部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古典气论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这一语境中进行考察 ,首先分析了本体、本体论等范畴是否适用于中国哲学这一问题。“中西哲学存在着形态上的差异。西方哲学中存在着两个世界 :一个是感性的、现象的世界 ;另一个是非感性的、本质的、逻辑的世界”。本体论是对逻辑世界的描述 ,它只存在于逻辑世界之中。换言之 ,没有脱离经验世…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虽然当下中国经济尊居于世界第二,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却严重滞后于其经济影响力。人永远是讲故事者,人的生活浸泡在自己的故事和别人的故事中,讲故事是争取民意和文化认同极其有效的传播手段。符号叙述学的出场解放了故事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故事的文化承载力和传播力,把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引入到了一个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视域:“一带一路”是既非文化“标准性”亦非文化“标出性”建设;推进多民族文化协同发展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复兴“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价值益于增进与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融合;以“融合视角”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5.
客卿是古代的一个称谓 ,指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战国时期 ,由于大小诸侯国林立 ,各国又“养士”成风 ,所以当时的客卿为数众多。从公元前 35 6年起 ,秦孝公任用客卿商鞅成功地进行两次变法之后 ,秦国便“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 ,以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贾谊 :《过秦论》)到战国末期 ,国力超群的秦国已经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但是如何统一天下 ,也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略实现统一 ,则是秦国面临的一大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范睢、吕不韦、李斯、尉缭等一批中原客卿走上了秦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当王震和陶峙岳这两位湖南籍国共两党的高级将领,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之后,他们发现新疆部队22万兵员(含新疆国民党“9·25”起义部队和三区民族军)中,仅30岁以上的“光棍”竟达10万之多. 10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10万光棍,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 10万光棍的兵营,是个什么样的兵营? 10万光棍的土地,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3,(6):72-72
读《嘉庆为何打不了假》一文有两点感受。其一,堂堂一国之君,一个主宰万物生杀大权的皇帝,治理官场“虚假”之风尚且感到力不从心,未能善始善终,可见嘉庆时期假风之烈,影响之坏。其二,没有机制体制跟进,很难让假风靠几次“严打”而削弱或“隐市”,到头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伤筋动骨,摧毁滋生“假风”的根基。联想到时下,一些官员不以讲假话为耻,睁眼讲瞎话,屡屡讲假话,出假政绩而又屡屡被破格录用,仕途扶遥直上,其根源是制度之殇,其危害是脱离了人民、践踏了民主。  相似文献   

18.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决心。一般认为,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关注台湾问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际上,早在“文革”后期,邓小平就情注海峡两岸,心系祖国统一,为恢复因“文革”中断的统战工作特别是对外交往中台湾问题的处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初步形成了自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初返政坛牛刀小试 热切盼望两岸统一 大体上讲,“文革”之前,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台湾问题上采取了“两手准备”的做法:一种是宣传上以武力解放…  相似文献   

19.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格萨尔”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说熟悉,是因为“80后”甚至“90后”或多或少都会在课本中接触这个词;说陌生,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并不真正了解《格萨尔王传》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以及这部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对于我们民族和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50年代的中国,有过一座全是“高干子弟”的学校,即今北京101中学。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学校,造就出了一些什么样的学生,这个学校的校长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