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定益 《沧桑》2012,(2):106-108
景德镇最晚到清乾隆年间出现关帝信仰的庙宇,景德镇的瓷业帮会及祀奉关帝的会馆经常开展关帝信仰的盛大活动。国家在景德镇瓷业中推崇关帝的原因,一是希望借此宣扬忠义,二是企图得到关帝的护佑。瓷工、瓷商之所以推崇关帝,一是背井离乡自我心理慰藉的需要,二是巩固团结、联络感情的需要,三是商业契约和信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明清景德镇瓷业用工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顺龙  刘守柔 《文物春秋》2003,(2):10-18,48
明清两朝是中国瓷器生产成熟而繁荣的时期;所谓“一器而百工聚焉”,陶瓷工匠在瓷业生产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然而,现存的资料、各类陶瓷专著都大量关注于官、民窑器物本身,容易忽视对瓷业工匠情况的整理研究。 由是,本文意在对一系列古籍文献和今人著作资料的整理,以景德镇瓷业工匠为讨论对象,梳理出明清时期瓷业用工制度的发展脉络,较全面地展示瓷业工匠的工作、生活情况;分析其来源、组成、管理等关键问题;在分析探讨中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如:影响工匠经济状况的多方面因素;匠役制度在瓷业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和矛盾冲突等。  相似文献   

3.
江凌  詹嘉 《沧桑》2010,(1):101-102
景德镇已知的最早瓷业发展时期是五代时期,有确切研究资料记载的窑址多达21处,实际数量应远大于此,分布特征表现为集中分布于南河流域,采取耕且陶焉的副业形式。南河流域瓷业兴起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燃料、水运便利、水力资源丰富等。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已知的最早瓷业发展时期是五代时期,有确切研究资料记载的窑址多达21处,实际数量应远大于此,分布特征表现为集中分布于南河流域,采取耕且陶焉的副业形式。南河流域瓷业兴起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燃料、水运便利、水力资源丰富等。  相似文献   

5.
韩建磊 《沧桑》2010,(2):100-101
明清时期"都帮"能成功控制景德镇瓷业,除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外,还与其伦理思想息息相关。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都帮"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昌兵 《江汉考古》2008,(1):104-109
景德镇经历了宋元明清瓷业持续发展和繁荣,同时景德镇经历了由村市向集镇、由集镇再向城市发展进程。景德镇以瓷器而著名,围绕着这些精美绝伦瓷器的生产技术、作坊、行业分工、风土民俗、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构成了庞大复杂、相辅相成的瓷业生产及流通体系,庞大复杂、分工细致的瓷业体系,成就了景德镇瓷业的辉煌,同时它渗透于景德镇城市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造就和伴随着城市发展。从沿河建窑、沿窑成市到陶舍重重与窑砖里弄,瓷业不断发展最终成就了瓷业型城市的特有形态和建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1941年至1946年间5份景德镇瓷业厂房典卖字据的分析,再现了当时瓷都的末路映象。这5份典卖字据是当时景德镇千百家业主衰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白文 《敦煌学辑刊》2010,1(1):133-140
本文以陕西佳县白云观真武大殿东、西壁所绘的真武修行图为中心,探讨该壁画的相关环境、故事来源和图像风格,以及对该壁画排序的宗教意义与佛教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肖海明 《民俗研究》2006,18(3):243-249
现代学者有关真武信仰的研究,一般认为以许道龄于1947年撰写的《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一文为最早。半个多世纪以来,真武信仰的研究从未间断,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各地真武信仰的逐步复兴,真武研究成果也比以前有了明显增多。大致来看,真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即:真武(玄武)起源研究、宋明真武信仰研究、地域真武信仰研究、真武与道教文化研究。(一)真武(玄武)起源研究真武的起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1947年许道龄的《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一文分起源和蜕变两个部分,认为玄武起源于星辰崇拜,汉代时玄武原来为龟,西汉末年才加上蛇…  相似文献   

10.
<正>真武,即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也是道教所奉之神。据《云麓漫钞》卷九载,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因避讳,始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时(998—1022在位),尊为“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1]。学界关于广东真武信仰的研究,历来多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相似文献   

11.
张雯  刘小漪 《收藏家》2008,(4):9-13
彩瓷是用高温或合成低温陶瓷彩料在瓷坯或胎体上进行加彩装饰的艺术,它是把中国传统绘画运用到中国瓷器装饰上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景德镇彩瓷分釉上、釉下、斗彩三大部分。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还有以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下彩构成装饰画面的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有五彩、珐琅彩和粉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构成斗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史料中关于唐代景德镇早期制瓷业的记载和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遗址的综合分析,可以丰富和完善对景德镇早期窑业的认识,并就此得出相对明晰的唐代景德镇窑业发展脉络:唐代以前的景德镇主要以生产陶器为主,入唐以后景德镇制瓷业方进入肇始期,并因善于学习南北诸窑、博采众长而又别有创新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驰 《文博》2004,(1):55-59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先辈已经生产和使用陶器。经过漫长的积累,到了商周时代,陶器的烧制技艺有了显著提高,并创制出覆以高温釉层的原始青瓷。到了东汉末期,浙江上虞小仙坛地区烧制出真正的瓷器,于是中国制瓷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崇尚素  相似文献   

14.
黄晓枫 《江汉考古》2013,(1):107-112
入宋以后,成都平原的瓷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窑场众多、产量巨大。本文通过对历年考古资料的梳理,汇集了成都平原反映瓷业生产状况的窑址资料,认为"窑户"是成都平原宋代窑场生产的主要组织者,并通过与同时期南北方窑场的比较,对成都平原各窑场的生产规模进行了初步推定。此外,作者还结合宋代商业税的相关史料认识了本地瓷业税的组成状况。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伴随着景德镇民窑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流民涌入景德镇,促进了城市社会的发展。流民不仅为景德镇"大都会"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促进了城市社会管理的转变和行帮制度的形成。流民的活动是我们全面认识明清景德镇社会变迁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见川 《民俗研究》2010,95(3):90-117
真武是宋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神明之一,不仅屡受帝王敕封,更深受民众信仰,建立不少祠庙,是具有全国性声名的大神。每年一到农历三月三日,各地信仰者不是举办庆典,就是到圣地"武当山"朝圣进香,形成奇观。本文首先利用官方档案、地方志书、经卷等资料,对宋、元真武信仰的重大面向进行探讨,同时论及她与梓潼信仰、扶鸾的关系。其次,将从经卷流传的角度另辟蹊径,使用玄帝降笔文与善书等关于真武的另类经卷,探讨元代以来真武信仰传布的某些面向,尤其着重探明明清武当山进香念"无量寿佛"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今年的国家文化遗产日在景德镇举办,您与清华同衡历史名城所团队在景德镇进行了很多保护实践,您认为瓷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对于景德镇意味着什么?张杰:景德镇自古即是瓷都,对瓷的考古由来已久,但考古和城市常常没有放在一起考虑。以前的考古工作比较重视文物本身的提取,瓶瓶罐罐被请进博物馆,文物埋藏地点并没有当做遗址来看,可能就消失了。大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破  相似文献   

18.
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吉祥寓意,是古代陶瓷艺术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的兔纹从成化以后开始出现,至崇祯一朝亦有非常精细的兔纹产品,但至清康熙以后,景德镇瓷器上的兔纹装饰就很难看到了.明清两代兔纹装饰经历了一个由繁至简,又由简复繁的过程,这与宫廷对"十二章纹饰"的使用管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卫东 《南方文物》2013,(1):185-187,199
鱼纹,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鹦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海外瓷器贸易影响下的景德镇瓷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瓷器在古代、近代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瓷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中国瓷业是封建社会仅次于采矿业、金属冶炼业、纺织业、药材加工业的重要手工业。宋代以前中国是唯一掌握制瓷技术的国家,明代以前也只有中国及其邻国朝鲜、日本等极少数国家掌握了制瓷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