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2010,(3):34-35
“乌苏里江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出自东北赫哲族人的吟唱。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现有仅四千六百余人.分布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上.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的同江、饶河与抚远等县。赫哲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称肃慎、汉魏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称棘羯、辽称生女真、元称兀的哥,明朝称野人女真、清朝称赫真。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为赫哲族。赫哲族属跨境民族,与俄国那乃族、日本阿伊努族具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饶河小南山位于乌苏里江中游,饶河县饶河镇南约1000米。山有二峰,主峰大南山,海拔106米,小南山位于北侧,海拔不足百米。南北纵向望去,二山浑一如团,故名团山子,是延踞江岸上下200余华里唯一的制高点。小南山上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漫山遍生柞、桦、杨、椴等上百种灌木。山下乌苏里江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赫哲族早年居住在东北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不足3000人,主要集中在佳木斯一带。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的东部,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在三江平原一带,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性好渔猎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赫哲族现有人口4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沿岸,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八岔民族乡、街津口民族乡、饶河县四排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的敖奇村。"赫哲"意为"下游"或"东方"。赫哲族来源于肃慎,是野人女真的一支,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大多数人通用汉语,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还使用民族语言,赫哲人普遍信仰萨满教。  相似文献   

5.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赫哲族是全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曾长期以渔猎为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渔猎资源的迅速减少,赫哲族面临着由传统渔猎经济向现代多元经济的转变.只有经挤发展了,赫哲族群众才能解决温饱、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奔向小康.本文全面分析了赫哲族聚居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介绍了民营经济如何成为拉动民族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生力量,指出了赫哲族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奋斗目标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郭杨 《黑龙江史志》2006,(4):35-35,34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祖国东北边疆--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赫哲族在历史上因以鱼皮为衣而被称为"鱼皮部".  相似文献   

7.
一、民族分布及其社会经济状况清代前期,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两岸和滨东海地区,居住着赫哲族、费雅喀族;在库页岛上,居住着费雅喀族、库页族(苦夷族);在黑龙江下游和锡霍特山区,居住着乌德盖族。清代档案,通常把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两岸和滨东海地区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赫哲费雅喀人,把库页岛上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库页费雅喀人。  相似文献   

8.
一、赫哲族探源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境内目前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合江地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处为中心一带。赫哲一名,始于清初。“康熙二年癸卯三月壬辰(一六六三年五月一日)命四姓库里哈等,进贡貂皮,照赫哲等国例,在宁古塔收纳。”国外对它有过那乃、高里特、阿枪等不同的称呼。国内也有过七姓野人、使犬部、黑斤、“鱼皮鞑子”等称呼。对于它们的族属学术界似乎都认为属于通古斯——满族语系南语支。  相似文献   

9.
赫哲族是世居于我国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赫哲族世代已捕鱼为生,拥有发达的鱼文化。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赫哲语经历过它的辉煌时代,自上世纪初开始,开始出现转用汉语的情况,逐步衰落直至今天走向濒危消亡的边缘。本文以赫哲族聚居地之一的八岔乡为田野调查点,探析八岔乡目前赫哲语的存在现状。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2,(3)
1971年9—10月间,我们在当地党政领导、革命群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支持和协助下,相继调查了乌苏里江边饶河小南山、小佳河古城、石场、五林洞小东山以及珍宝岛西南等遗址,现将调查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北纬46度,东经134度,海拔500米。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属战略要地。镇内多山丘,森林茂密。现有17个自然村屯,人口12000余人,其中镇上人口3178人。当年被日本关东军列为入侵苏联及防守后方的首选桥头堡。1933年底修筑了哈尔滨至虎头的军事铁路,1934年开始修筑虎头军事要塞。历经7年形成了以虎头军事要塞为主的对苏侵略态势。  相似文献   

12.
许正 《文史春秋》2004,(5):7-10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该岛北端与中国大陆相连,由于江水冲刷,1915年才形成小岛。因它两头尖,中间宽,形似古代的元宝,故得名珍宝岛、岛东与前苏联隔江相望,相距400余米,每到冬季,江面的冰层达两米以上,汽车、坦克都可通行。岛上的水泡与乌苏里江相连,是鱼类繁殖聚栖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风俗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勤劳而智慧的赫哲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繁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赫哲族人民同我国东北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为开发和奠定祖国的东北疆域,曾做出过重要贡献。赫哲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他们这些文化同样是中国历史文化链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今天来研究和探讨赫哲族的风俗,目的恰是为这一历史文化链条增加新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北纬46度,东经134度,海拔500米,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相望,属战略要地。镇内多山丘,森林茂密。现有17个自然村屯,人口12000余人,其中镇上人口3178人,当年被日本关东军列为入侵苏联及防守后方的首选桥头堡。1933年底修筑了哈尔滨至虎头的军事铁路,1934年开始修筑虎头军事要塞。历经7年形成了以虎头军事要塞为主的对苏侵略态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挠力河口古代遗址(东安西二号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八五九农场东安西偏南1600米的挠力河左岸台地上。南距挠力河约200米,沿河左岸顺流而下约1200米左右入乌苏里江。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仅存有房基址,南北宽5米,东西长16米,面积80平方米,为房屋坍塌遗迹,  相似文献   

16.
独龙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比珞巴族、高山族、赫哲族和塔塔尔族稍多,人口排在倒数的第5位。据199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独龙族总人口为5816人,其中约有80%的独龙族人口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  相似文献   

17.
1.玉斧2.玉璧3.玉珠饶河县位于我省东部边境,东临乌苏里江。小南山遗址位于饶河镇东南部,俯临乌苏里江西岸,海拔106米。遗址东面临江,西、北、南三面均是肥沃的土地。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小南山遗址不断有重要古代文物出土。1991年,又从山顶一座新石器时代墓葬中集中出土了一批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六年我队赵振才同志去抚远调查赫哲族史的过程中,当地一位赫哲族老人付连祥向他介绍三岔口附近有不少大土堆,还谈及他在狩猎挖洞中发现过古铜钱。一九八○年我们以此为线索,对三岔口墓地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小型试掘。三岔口墓地位于抚远县浓江公社生德库大队西南约16华里。西距黑鱼泡河约百米,南5华里为清水河,其北约4华里是一金代遗址。该墓地分布在一东西走向高出四周草甸  相似文献   

19.
胡德久 《黑龙江史志》2007,(7):13-13,39
<正>虎头关帝庙位于虎林市虎头镇东南,背靠虎头山岭,面朝东南方向,距乌苏里江仅有50余米,与俄罗斯伊曼市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北纬45°58',东经133°40'。  相似文献   

20.
乌苏镇哨所位于乌苏里江与抚远水道的汇流处,西北距抚远县城32千米,东北距俄罗斯伯力边区首府哈巴罗夫斯克(伯力)35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48°15'42″,东经134°40'32″,是中国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控制抚远水道和乌苏里江的边境军事要点。乌苏镇原名“窝鸡口”,1919年始称乌苏镇。民国初期(1911~1920年),因该镇地处水路交通要冲,这里曾是东北边境地区商贾云集,繁荣一时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先后建有“福源茂”、“仁中立”、“广兴王”、“裕丰太”、“同茂巨”、“福臣酒庄”、“荣香九”、“元茂盛”等9大商号和税捐分局、警察分所等行政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