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中的沧州回族,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展开对敌斗争,从弱到强,越战越勇,既积累了宝贵经验,又展示出许多特点。主要有:斗争形式的多样性、参加抗日层面的广泛性、与汉族团结抗日的一致性等。  相似文献   

2.
回族史学史研究回族史学本身发展的过程。回族史的姐妹学科首先是回族史学以及中西交通史。研究回族史学必须注意五个问题。回族史学是本世纪20年代出现的,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要研究回族史学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发展,研究回族史学史就要清理已有成果,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史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先生对回族史和中国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从通史性著作的撰著 ,历史人物的研究 ,史料的收集、整理与刊布 ,重大问题上的创见 ,治学方法的贡献等五个方面 ,论述了白寿彝先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冶萍 《丝绸之路》2012,(12):62-63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阐述回族风俗习惯的表现形式,探讨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结合而成的回族传统文化,从而分析回族传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独具一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朝晖 《神州》2013,(4):45-45
位于畿辅重地的河北省沧州市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有着“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的说法。这里的习武之风由来已久,据《汉书》记载,沧州在汉朝时便有尚武之民风。习武之风兴起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在沧州尚武之风的形成中,移民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沧州境内的大运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在其开通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发挥着南粮北运、商旅交 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的重要作用。贯穿沧州境内的运河全长220公里,其交通的便利和商贸的发展,带动了两 岸城镇的兴起,近年来一些新的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宋晓军  李黎 《民俗研究》2020,(5):139-145
利用文献资料、参与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鲁西南郓城县"斗羊""送火神"和"武戏"等民俗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上述民俗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武术元素,其根源就在于该地区根深蒂固的尚武之风,以及由此衍生的传统情怀与文化认同。这种尚武之风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已经深蕴于普通民众的意识与行为之中,并与诸多民俗活动形成相互嵌套关系,以"武术之乡"之名成为一方水土的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8.
<正>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针对沧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调研。一、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陕锦风 《攀登》2007,26(5):113-115
婚姻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的根本手段,各民族在婚姻观念、制度、形式及习俗方面都有所差异。本文通过对回族婚姻观的介绍和探讨,来领略回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马晓燕 《丝绸之路》2012,(16):56-60
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谚语是回族民间文学的瑰宝之一。它渊源流长,伴随着回族发展的历史,像口头禅一样,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民族的一些文化现象。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这里的民间谚语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因此,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事情。本文根据笔者历年搜集整理的第一手资料,对临夏回族谚语的价值、内容、特色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沧州古称浮阳,汉朝置郡,郡治原在今旧州镇(即著名的“铁狮子”所在地,因此亦称“狮城”;又因其城形似卧牛,故又称为“卧牛城”),明朝永乐年间迁至今址(时称“长芦”)。沧州自古名人辈出,纪晓岚是其中的佼佼者,不但在正史中受到推崇,而且在野史里也很风光,倍受民间市井百姓爱戴、欢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甘肃回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少数民族教育管理的理念、管理模式和手段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晨 《湖南文史》2009,(5):32-32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俗语道:“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回族为何多姓马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宁夏泾源县园子村遗存的"踏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学、民俗学及文化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与实地田野调查,全面和深入地研究了泾源"踏脚"的起源。对于我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科学地保护和规范这项面临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铸于后周广顺三年的沧州铁狮子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周身不断出现残破缺损。历史上曾对铁狮子进行过5次大的维修保护,本文详述了历次的维修保护过程,记录了各次工程中铁狮的残损情况、维修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测量资料、数据等,以为今后铁狮子的维修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俗语道:“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回族为何多姓马呢?  相似文献   

17.
王悦 《文史月刊》2012,(Z3):20-21
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回族最著名的"三大节日",即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回族传统节日这一文化栽体,分别与宗教、地域和经济关联性强。此外,回族节日文化具备以下社会功能:放松娱乐,维系民族情感,提高民族自我认同,教育回族历史知识和文化习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经济.因此,回族节日文化是传统与现代的自我适应,也是继承与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新疆地方志》2013,(2):56-58,64
回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一个民族.新疆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同全国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迁居新疆的回民大多聚居在清政府兴办屯垦的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新疆农业生产的一支主力军.他们在新疆近现代社会历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近现代新疆社会的发展、政权的更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晓明 《丝绸之路》2009,(24):39-40
在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共同构筑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大格局。本文从历史资料和历史建筑学的角度探讨了回族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特色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翠珠  杨春艳 《神州》2013,(2):136+138-136,138
回族的通用语言是汉语,但由于回族汉语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和民族心理,使得寻甸县回族语言既保持的汉语的基本体系,又鲜明地突出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的影响,同时还加入了本民族的一些独特形式。本文通过对寻甸县回族用语的调查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从民族融合和语言融合的角度,分析寻甸县回族语言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