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作为二十世纪影响较大的文艺批评思潮,英美新批评将对文本的解读转向了文本自身的内部研究,重视文本的语言,挖掘语言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提倡“细读法”,探讨每个词语背后的含义,提出“反讽、悖论、隐喻”等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文本,引导读者去接近和理解文学作品,而不重视作者在分析文本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具备悠久历史的的文明古国,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行形成了多种文学创作派别,为中国文学史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文学创作是塑造新作品的主要过程,作者在创作时要考虑很多复杂性的因素,才能综合保证文学作品特有的文学价值。语言环境是文学作品创作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起不仅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外在感染力,也影响力广大读者对作品本身质量的评判,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影响着作品价值。本文介绍了语言环境的本质内涵,总结新时期语言环境的艺术性特点,详细分析了语言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李利娟 《丝绸之路》2013,(4):157-158
语用学涉及语言的使用及其功能。意图性作为语用学中的核心概念,探讨了用来揭示语言使用者的立场及观点的语言特征或手段。语用意义实质上是语境中的意图,而语用翻译是用来传递原语作者交际意图的翻译途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借助语境和推理方法正确地理解原语作者的意图,考虑语言、文化和认知环境的差异,运用适当、灵活的手段将原语作者的意图表达出来,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正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中曾说道:中国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常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里。从某一个角度来看,文学可以当作是人类性灵的反照,一位作家的作品,就可以算作他个人的精神反映。实际上,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发表。我想,只要在作品中投射了作者心灵上发生的思想的文学作品,都是流传千载、传诵不绝、让不同时空的读者产生共响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吴欣 《黑龙江史志》2008,(18):96-96
歇后语是汉语语言中的一枝瑰宝。由于其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受到大众的欢迎。然而,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中提炼出来的,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因此,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歇后语翻译得不尽人意,翻译出来的东西,读者很难理解其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圆圆 《神州》2012,(13):143-143
阅读教学是任何语言学科的重要板快。阅读是读者荻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平等的对话。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坚持训练,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吴世娟 《神州》2013,(3):151-151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的语言风格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与作者生活环境、成长经历、读者需求都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语言特色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散文诗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是幼儿较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建构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  相似文献   

9.
德治 《旅游纵览》2014,(8):90-93
<正>三、标题语言标题是诠释作品内容的简短语句,是作品主题思想的概括或标题,是作者托物言情的手段。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艺术摄影其作品都必须有相应的标题,否则就不是完整的作品。1.标题是表明主题的手段摄影艺术贵在"一图胜千言"然而,这洋洋"千言"却是蕴含在读者的潜在意识之中的画外音,而且并非异口同声,需要作者运用标题来引导和启发读者按照一定的思  相似文献   

10.
白健 《沧桑》2009,(3):250-251,255
艺术语言“陌生化”美的本质在于:它往往重写意而不重写实,重心理时空而不重物理时空,语言放肆而不逾规矩,笔有活法而不出法度,正是这种词与词的超常搭配,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从而在想象中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  相似文献   

11.
周益丰 《神州》2013,(18):153-153
本文从教学语法的角度,对<<人民日报>>近两三年出现的部分病句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其问题所在和解决办法,以便引起作者、编辑和读者应有的重视,从而提高人们规范用语、准确地表情达意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手翻翻全国各地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可以发现,语文课本增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不少同学要求介绍文学作品的基础知识,我想,这是“仰之弥高”的大学问,小文章实在是说不清楚的。现就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实际,挂一漏万地讲几句。大家知道,文学作品指的是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学式样。它们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有自己的创作规律。它们的共同点是要形象感人。西方文艺理论要求文学作品形象要鲜明,性格要突出,刻画要细致。我国的文艺理论也明确要求:形象地反映生活。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作者从感受生活、积累素材开始,到进入创作活动,所凭借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在构思中,活跃在作者头脑中的是具体的人物、具体的场面;在写作中,诉诸作者笔下的是活生  相似文献   

13.
人们需要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流通部图书馆员在服务读者时,要注意使用语言沟通技巧,避免不恰当的语言沟通,要加强语言修养,倡导构建和谐的馆员与读者关系,提高服务读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观念视点在叙述语篇中普遍存在,在人物语言中表现得尤为显著。本文通过具体例子,拟从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翻译来阐释观念视点的转换问题出发,以期准确再现原作中人物语言的观念视点。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常常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询问整理民间故事的具体方法;编辑到各地采风或组稿时,也常遇到一些读者、作者要求讲一讲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当中,有的曾给《山茶》投过自己整理的民间故事稿,没有被采用而感到苦恼;有的手头掌握了不少材料,但一提笔整理,就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希望编辑指点一下具体的整理方法。本来,有关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一些学者专家的著作中都已经讲  相似文献   

16.
李乐薇先生的抒情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真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且不说它那如“楼阁”一般错落有致的布局,如诗一般清新隽永的语言和那如歌一般徐疾适度的节奏,单说那抒情的婉曲,表意的深沉,就够我们咀嚼的了。特别值得研究的是文章的主题。大多数人认为“文章的景物描写,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更加深刻些则是“抒发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而我认为,文章深刻之处在于能曲折地启发读者去探究这种“向往”产生的根源,而一旦把根源想清楚后,便会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这样一来,作者的“向往”也便成了读者的行为。不过,作者又  相似文献   

17.
何志辉 《世纪》2020,(2):4-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不少人为了博人眼球,将文学作品中的虚构和演义当作历史,依据片面的不实之词将虚假历史"真实化"。对这种歪曲历史真相、混淆视听的行为,我们必须予以辨析和批驳。如近年来网络广泛流传一些文章,声称毛泽东曾在《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民主颂》。坊间以讹传讹,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正本清源,本期特刊载何志辉先生《"社论"〈民主颂〉作者并非毛泽东》一文,旨在钩沉历史真相,考证《民主颂》并非社论,作者另有其人,后因文学虚构而被牵强附会,辗转而成网传谬误。此文以翔实准确的史料和深入细致的分析让读者知悉此事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孔令刚 《神州》2012,(21):109
一、不拘权威答案,让思维更具创造性。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换言之,都如断臂维纳斯,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多元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言学习与西方文化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重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对文化渊源的了解。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语言学习而言,文化意识至关重要。古希腊神话和基督教思想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深刻影响着西方文明的发展。作为语言艺术的西方文学反映和代表着西方文化。所以,了解西方文化,广泛涉猎英美文学作品,对英语学习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炎黄春秋》2009,(5):59-59
我公司自2004年开展按需出版业务后,深受广大作者的欢迎。5年来已为300多位作者出版了学术专著、回忆录、游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也为加拿大、台湾等作者出版了著作赠送大陆亲属友人,成为最有品味的礼物和比金钱更有价值的留给后代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