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姜悦 《南京史志》2009,(11):21-21
当我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我的家乡是南京,而秦淮河,就是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河就像一个温柔的母亲,把南京城轻轻揽在自己温暖的臂弯里,哺育着金陵子民,见证着古都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珍藏     
母亲30岁时才生我,我想我们之间隔着的远不止是几十年的岁月。母亲是家族中公认的“演讲家”,却从未像美国式的母亲那样表达——“我爱你!”,我也不曾与母亲谈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母亲的争吵日益频繁,开始抱怨她的不讲理,厌烦那永无休止的唠叨。我讨厌回家,开始了住校生活。  相似文献   

3.
1995年8月,杨振宁博士在湖北秭归考察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面对着长江这条母亲河,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杨振宁博士将长江称作母亲河并非溢美之词。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出土的大量考古实物资料表明,长江化与黄河化一样伟大,一样古老,一样悠长。长江化与黄河化的北、南二元耦合共同构成了缤纷多彩的中华明。  相似文献   

4.
读懂母亲     
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亲情,她在母亲的每一个音容笑貌里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今年才三十多岁,可看上去却与实际年龄极不相符。她过早地有了白发、皱纹、老茧,我知道,那是用母爱编织的一部书,我要读懂她。白发曾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有一头乌黑的秀发,我总喜欢扯着母亲的秀发撒娇。然而时间辗转,慢慢的,母亲的乌发变白了。于是,我在沉思——曾几何时,我的背道而驰,放任自流让母亲一次又一次的伤心、失望;曾几何时,我跌落的成绩伴着跌落的心情一股脑儿地向母亲发泄,让母亲无奈,更是心疼;曾几何时,我有了委屈,受到了侮辱,我都会毫不保留地向…  相似文献   

5.
当今都市人勿需井,但不可不知井。重谈贵阳的古井,并非画蛇添足,除了有趣,其实对我们今天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南明河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的祖屋与胡适的妻子江冬秀之故居——安徽省旌德县江村,距离不过十华里。抗日战争期间,我母亲在江村读中学,曾接触过江冬秀的家人,事后她告诉过我许多关于“胡、江”的婚缘轶事;最近,我回乡探亲,有机会听到本家叔伯叙述胡适与江冬秀夫妇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1995年8月28日上午在糊南长沙举行了电影《杨开慧》首映式,母亲和我作为开慧烈士的亲属荣幸地出席了首映式。毛泽东同志的儿媳邵华、孙子毛新宇和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合影留念。 电影把我们带回到65年前……我们深切缅怀开慧,也缅怀陪伴在开慧身边鲜为人知的骄杨之母——向振熙老人。 向振熙老人是我的姑祖母,我们曾相处  相似文献   

8.
《纵横》2009,(8):31-31
尊敬的王秀峰社长:我阅读了贵刊2008年第10期刊登的《先夫胡公冕二三事——百岁老人彭猗兰的回忆》的文章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文中提到的李一氓、毛一民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当年曾与胡公冕夫妇一起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如今父母亲均已作古,当年李一氓在上海的一家四口中也仅存我这一位已是八旬的老人。阅文后,我非常想见彭猗兰这位经历过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百岁老人。  相似文献   

9.
兰州古称金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是典型的带状城市,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特殊的地理构成造就了兰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其中津渡、桥梁和关隘构成了兰州黄河两岸水路交通文化中精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松花江跑冰排的季节,全家乘火车离开了坡镇,那时我还很小。我们一家新去的那个城市叫哈尔滨。在50年代.这座城市人口不多,很幽静。  相似文献   

11.
清明回重庆去拜祭母亲,4号去5号就赶了回来。——实在不堪忍受那一份物在人杳的凄凉。一年了,四季完成了一个轮回。我也努力融入熙来攘往、繁华喧嚣。可飞也似的逃离重庆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意识的最深处,不肯对自己承认,我生命中的保护神、接过襁褓中的我、赋予我精彩人生的人,我亲爱的母亲,已成了  相似文献   

12.
罗先哲 《文史春秋》2007,(12):11-12
提起张寒晖这个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但对于《松花江上》这首歌曲,大家就非常熟悉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首饱含血泪和悲愤的歌,诞生已有70多年。它在东北沦丧、日寇大举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对于这首歌,我们不会忘记;对于那位英年早逝的杰出人民音乐家张寒晖,我们也不应忘记。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陈开成(字石云),籍贯安徽石埭县,出身于官宦家庭,曾外祖父和外祖父都曾在清朝时代任官职。据母亲告诉我,曾外祖父任职期间,清王朝以其为人公正廉洁、刚正不阿,特授钦差大臣之职,当处理罪大恶极的罪犯时,不论其何等身份,都可先斩后奏。母亲每每提及时总流露出欣幸的神情。外祖父陈劭吾为大理寺丞选二品存记道司军机处,曾署贵州黎平府知府。母亲出自旧家,自幼攻读古文,中学时代入女校,就读于上海启明女中,因此母亲的中、英文水平都较高。  相似文献   

14.
拍三江湿地,与我儿时的生长环境有直接关系。我的家住在松花江边,两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荒原。每年春季我跟着母亲扛着锹、镐去当地人称"北大坝"的地方,找一块高岗开荒,种一点杂粮,以解决口粮不足。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泡泽密布,河流纵横,我和小伙伴夏天常在河里捞鱼摸虾,和鸟儿一起在大自然中嬉戏。长大以后,我对摄影出奇地感兴趣。最初,是想拍一组以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相似文献   

15.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黄河,知道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书本上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麓,九曲十八弯,浩浩荡荡汇入大海.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她奔腾的模样、宏大的气势和那隐藏在河底的秘密.那时候就想,这是一条怎样顽强的河流,竟然如此伟大,配称作我们神圣的母亲河,又是什么样神奇的力量,可以让她无怨无悔绵延5464公里,闪烁着大地的光芒.对于没有见过大江、大河的我来讲,所有的想象都是那么美丽,每一次想象都充满了强烈的向往.终于有一 天,我悄然来到了她的身边,一住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16.
魏小兰 《百年潮》2007,(9):52-56
沙韬,在20世纪50年代曾担任过康生的秘书。沙韬叔叔与我父亲王涛江是30年代在延安时的老相识;在60年代轰动中调部的“沙韬事件”(人称“杀头”事件)中,我父亲也曾帮助过他。因此,他与我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好。1995年我父亲过世之后,沙韬叔叔曾多次来到我家,向我和我的母亲谈他的经历,特别是历史上所谓的“沙韬事件”。  相似文献   

17.
<正> 素有"北国江城"美誉的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四面群山环绕,城中松花江蜿蜒而过,形成了"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三百多年前,中国的康熙皇帝曾在吉林市赋诗曰:"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彀明。"描绘了给吉林市带来灵气、资源和机遇的松花江的锦绣风光;现代诗人贺敬之在吉林市写下的"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一诗,  相似文献   

18.
我母亲黄素昭是外祖父黄齐生、外祖母王守瑜的独生女儿。1935年我四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时年35岁,青年守寡,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住在家境清贫的婆家,心情自然十分痛苦。外祖父黄齐生深知我母亲的处境,便和我祖母商量,让母亲带着最大最小的两个儿子(即当时12岁的大哥李光绳和4岁的我),离开婆家,到外祖父母家生活。1937年秋,母亲毅然决定带大哥光绳和我随外祖父母奔赴延安,直接投身于革命的熔炉。我母亲曾和比她长4岁的表兄、我的表舅王若飞一道,在达德学校读过书,受到过进步思想的熏陶,对延安乃是久已向往。当年四月…  相似文献   

19.
刘乾坤 《旅游》2004,(2):25-27
我在长江的支流——沱江边长大,小时候常和朋友们一道去江边钓鱼捉虾,每个周末最兴奋的事就是母亲将父亲钓回来的鱼烹得香喷喷地端上桌的那一刻。不过自从离开老家独自谋生以后,就只有在梦中时时怀念那条大江和江边的乐趣。这个梦想了多年的愿望直到2003年的10月,我来到宜宾的李庄后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珠江文化是一种以河流流域为载体的文化,其对应就是黄河、长江、黑龙江、辽河文化。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珠江也是我国南方的母亲河,珠江文化是一种有它特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特色的流域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缔造了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