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炜 《旅游》1995,(11)
北京明皇蜡像宫因为通过蜡像雕塑的形式深刻诠释了中国明朝276年的历史演绎而享有盛誉。她宛如一颗镶嵌在天寿山麓的明珠,与明十三陵遥相呼应,互为补充。这座世界上最大的蜡像艺术宫,从她诞生开始到今天一年多的岁月里,留下了许许多多趣闻轶事。 “打人”的手 明皇蜡像宫共有374尊蜡像,每一尊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蜡像分布在26个场景中。第一个场景讲述的是朱元璋濠梁投军的故事。场景中的朱元璋浓眉大眼,僧袍翩翩,光头上的短小发根历历可数,非常逼  相似文献   

2.
蜡像对中国人来说算是舶来品。一百年前,维新思想家薛福成任清廷驻欧洲四国公使时写下《英伦蜡像宫记》,视蜡像为西方科技、文化、艺术的标志。这篇文章后来长期选入中学国文课本,形成中国人对蜡像的最初认识。 这一维系百年的认识终于要发生变化了,因为在北京的十三陵旅游区,出现了一座中国人设计制造、又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明皇蜡像宫。  相似文献   

3.
在中央电台“新闻纵横”广告中,总能听到这样一句:“明皇蜡像宫,高品位的文化享受”。 高品位,高在哪里?文化享受,享受在何处?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访了通向八达岭和明十三陵交汇处的,堪称世界之最的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 据工作人员介绍说:“北京明皇蜡像宫是一座中外合作经营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文化的象征。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领域。艺术的作用在于能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桥梁,使她们相互沟通。从这一点上讲,艺术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共同语言。而作为世界蜡像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的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将中国的明代历史文化和精湛的蜡像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国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5.
一首七绝,抒发了游毕明皇蜡像宫的又一种感受,这是来自江苏省盐城市的王春瑜先生留下的墨迹。 昔日明朝北京城,今朝北京明皇宫。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就诞生在西往明长城,北向明朝十三陵的“分水岭”上。  相似文献   

6.
消逝了15年的尔宝瑞又冒出来了,我和他同在科尔沁草原上骑过马,也同在一所大学深造过。15年来,他无声无息,却积淀了深厚的艺术功力。如今,他再现了,带着他的蜡像群再现了:孙中山、宋庆龄、周恩来、张自忠、李叔同、李鸿章……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逼真、传神的人物蜡像时,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周恩来的睿智坦诚大度、孙中山的深沉忧思凝重、宋庆龄的慈祥温和稳重……人物刻画到每道皱纹都具有内容,每一个汗毛孔都可以渗出汗水。身在其中,你似乎会感觉他们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这些蜡像的作者是天津美术学院眼装染织系45岁的副教授…  相似文献   

7.
《旅游》杂志是份深受旅游爱好者所喜爱、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期刊读物,能与《旅游》杂志合作共同举办“明皇蜡像宫杯”旅游知识有奖接力赛,敝人及公司全体同仁深感荣幸! 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皇宫)是由比利时王国成华商业投资公司、海口旭华工贸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昌平县昌平镇工业企业公司于1992年12月26日发起,1994年国家旅游局华龙旅游实业发展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翔黄金实业发展公司先后参股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于1994年8月18日试营业,8月28日投入正式运营。  相似文献   

8.
北京昌平县有举世闻名的明十三陵和山雄水秀的地理环境。八十年代初,昌平县的决策人便确定了以十三陵为龙头、大兴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十几年过去了,昌平县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先后建成的不下几十家,每年接待的中外游人无以数计。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兴起同时带动建筑、商贸、餐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地方经济滚滚向前。昌平县的旅游业如同一座百花园,众多的旅游企业在其中争芳斗艳,异彩纷呈,而一朵绽放不久的奇葩,喷吐着奇香异彩,以后来者的姿态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再次掀起昌平旅游史上的一次高潮。 她就是北京明皇蜡像宫。 北京明皇蜡像宫地处北京市昌平西关一半岛的西北侧,位于通往明十三陵和八达岭古长城两条旅游热线的交汇点。整个建筑群由明皇蜡像宫、明乐舞宫、明膳厅、明皇宫购物中心和多功能娱乐厅五部分组成,占地  相似文献   

9.
2021年2月26日,位于美国纽约的彼得·卢格尔牛排屋为了招揽顾客,从杜莎夫人蜡像馆借来5尊名人蜡像。前来用餐的顾客可能在吧台“邂逅”电视剧《广告狂人》主人公唐,德雷珀,也会看见奥黛丽·赫本穿着《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服饰坐在餐桌旁等你就餐……餐厅副总裁丹尼尔·图尔泰表示,希望在疫情尚未消除时,以这种“有趣、安全”的方式,用名人蜡像填补餐厅部分空座。既是推动纽约市放宽新冠肺炎疫情对室内用餐的限制,同时也缓解了顾客用餐时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0.
地下十三陵,地上明皇宫;南望北京城,北眺明长城。 这就是雄踞于北京最热闹的旅游热线上,雄踞于通向明长城、十三陵必经之地的堪称世界最大的北京明皇蜡像宫! 十三陵,因再现长眠于地下的明代十六位皇帝的昔日风采,供今人评说,而必将成为世人瞩目的奇景。 北京明皇蜡像宫称得上是艺术的殿堂,这宏大的艺术世界里如皇宫  相似文献   

11.
北京明皇蜡像宫,是一座高品位的艺术殿堂,富于前瞻性的创举,恰恰为将来人们文化旅游,美学旅游,境界旅游的超前需要培育了一块宝贵的沃土。 的确,曾几何时,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的现代人,开始汲取文化旅游的营养,开始追求审美旅游的享受,开始领略境界旅游的陶醉。 北京明皇蜡像宫的创造者确是慧眼独具,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步走向小康水平,随之而来的,就是潜在于人们内心中的对精神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从今年5月1日起,全国开始实行五天工作日,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中将要增添更多属于自己的内容和色彩,人们将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去追求那种“工作日,在都市奔波忙碌;双休日,去郊外度假休闲”的富有积极意义的生活方式。 北京明皇蜡像宫顺应运一斩的形势,提出了“周末旅游哪里去,北京明皇蜡像宫”的导语,并适时地推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十三陵的观光热席卷海外,社会对明朝的历史研究再度升温。“地下十三陵,地上明皇宫”,浓缩了明王朝276年历史风云的北京十三陵明皇蜡像宫,由于穿针引线、详细生动地向世人讲述了明代每一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再次成为广大游客、专家、学者观光旅游、查史问经的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种超过英国蜡像的藏传佛教艺术;这是一种必须怀着极大的虔诚.才能够完成的艺术。技艺和诚心两缺一不可:这是一种雪域高原特有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吕大海其人     
《旅游》1995,(3)
吕大海,何许人也?没有吕大海就没有明皇宫,没有吕大海,英国皇家蜡像馆至今还会是形单影只为无人敢与其媲美而感伤。吕大海就是这样,一个敢和“世界一流”叫板的人。 北京明皇蜡像宫有限公司,外方总经理便是比利时藉华人吕大海先生。 吕大海四十岁,人黑瘦,但显得很结实,走路时步履轻快。他是老三届的,1969年从大西北入伍到了北京,退伍后考入西北大学。1987年留学日本,学东方文学。  相似文献   

16.
正2001年夏,到嘉兴会友,顺便参观嘉兴南湖中共建党游船。回京途经上海,又去看"一大"纪念馆。进入陈列大厅,看到一组群体蜡像。13个中国人,两个外国人,其中14人坐着,一人如鹤立鸡群,居中挺立,侃侃而谈。他是会议记录员毛泽东。沉稳睿智,胸有成竹,俨然领袖风范。几乎所有人仰视的目光,都聚焦于他的身上。会议主席、素来傲慢的张国焘,局促在桌端,挟在三人之间,露出半边脸,竟是一副肃然聆听  相似文献   

17.
《旅游》1998,(1)
冬季京都的几个主要景点交通路线冬季到了。北京郊区最吸引人的是龙庆峡冰灯艺术节,同时北京有几个春节鞭炮燃放点向游人开放,它们分别是:大兴县北普陀影视城、延庆县龙庆峡、康西草原、莲花湖、昌平县明皇蜡像宫、怀柔县雁栖湖。旅游团队有专车,背包族怎么去呢?北普...  相似文献   

18.
珍云 《旅游》1995,(12)
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中年男人在世界著名的英国伦敦蜡像馆门前吃了闭门羹,当他拿出自己制作的一双蜡像手时,鄙夷和冷漠立即变成了惊叹和热情。本文不是他的传记,而是他所创造的为中国争了光的艺术的粗线条的巡礼。相信您看后不会解渴。那就到北京来吧,亲眼看看这让世界惊叹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干任何其他事情之前,卡拉卡拉和盖特完成了他们父亲的安葬仪式。 按照罗马的惯例,有继承人的皇帝在去世后要让其拥有天上神祗的地位。为此必须进行“神化”仪式。首先要进行公众的哀悼活动,期间要举行许多宗教仪式,整个罗马城都行动起来了。死者的遗体已经在隆重的葬礼上被安葬。接着人们就制造了一尊逼真的、与死者一模一样的蜡像,  相似文献   

20.
赵光 《世界》2007,(1):32-34
你想和汤姆·克鲁斯、贝克汉姆、姚明、张柏芝这些心目中的偶像零距离接触并尽情合影吗?找到孟露,她就能让你美梦成真。这位27岁的宁夏女孩,照顾着包括克林顿、比尔·盖茨、荷兰女王等在内的众多世界“名人”,从穿衣、化妆到头发护理,她几乎样样都管。因为,孟露工作的地点在举世闻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这位名人蜡像维护师的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