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解放后甲骨的新资料和整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阳殷虚卜用甲骨的出现,至今已五十三四年。过去的学者或是拓影了文字,或是作了研究,都有过一定的贡献。但是,这些材料的公布多是零散的,往往又有重复的;材料本身没有经过很好的整理。有些拓本不是某一块甲骨的全体的拓本,而只是将有字部分拓出;有的时候,同一块甲骨的有字部分被分成数截分载于不同的书版上。如此对于研究卜  相似文献   

2.
武则天改制新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改唐为周时,在官制、文化等各方面也曾进行了一些改革,文字的改制就是一例。此次改字,为数不多,宋人对此有十二字、十四字、十六字、十九字等不同的几种记载。又由于实物材料中的字画残泐、摹录简便或急就的许多原因,所以,在后来的一些金石著录中便出现一些异体和新字,使人误认为武氏所造新字甚多,而不止十几个,且都是武后载初元年这一次制定的,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3.
包山楚简133中有一"(畏阝)"字。"(畏阝)"字究竟当如何解读,学界有不同看法,或释为楚威王之"威"字,或训为秭归之"归"字。旁征文献典籍与出土材料,"(畏阝)"字无疑是一地名,为楚国(畏阝)邑,属楚国宛郡下辖地区,或与清华简《楚居》篇所见"(畏阝)山"有关,其地望在楚国方城外、"(畏阝)山"(在今河南新郑、密县一线)下的某地。  相似文献   

4.
释尊     
包山楚简遣策部分255、256中有一个字共出现五次。此字上部从网、中部从日、下部从廾。学者们对此字的隶定基本一致。然而,对于此字的释读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此字与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简7中一个尊字形体吻合,因此将此字释为尊。可能是一种器物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吴盛亚 《文献》2022,(1):91-100
通过比对甲骨金文中"斤""戈"的字形,结合甲骨文字中勾廓与线条往往无别的构形规律,并综合考察相关考古出土材料,确认甲骨文中的"■"可释作"戈"。对"戈""斤""■""刀"等字作为部件时的形体作辨析,揭示并分析相关意符之间的通用现象。考察异体字之间的形近部件时,应以字形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结合考古实物等多种材料,认清字形的核心特征,从而避免混淆不同之字或割裂同一字的异体。  相似文献   

6.
唐张参所撰《五经字》本是一部分部编纂群经字,为读经服务的字书。但因其注音所用字多与旧韵书不同,对音韵学的研究而言,亦是一部颇有价值的献。中确定了该书是中唐时期实际语音的反映,并将其与《广韵》相比较,对两书读音相异之字进行排比、归纳,可窥见中唐时期语音面貌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遣伯盨有"用■眉寿"一句,不易解释。"■"字本文认为应释为"■",在铭文中读为"祈"。此字写法亦为楚简"忻"字两种异体提供证据。对于"■"字,学者对此有不同意见,本文试在诸说基础上,重新考察其读法,将其读为"匄"。"■■"为同义连用,相当于金文习见的"祈匄"。  相似文献   

8.
欧洲敦煌学研究简述及其论著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0年的4、5月间,一位名叫王圆篆的道士无意中打开了敦煌莫高窟第17号洞窟,在这一洞窟中。发现了大约5万件不同材质的档案材料、写本、书籍和经卷,其字包括汉、吐蕃、回鹘、梵、粟特和于阗等,这些材料在那儿被保存了近9个世纪。同它们一起堆放的,还有几百件帛画、纸画及印刷的书籍和绘画艺术品。这一偶然的发现产生了对这同一批材料研究的一门新学术——敦煌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张氏墓群位于苏州东南25公里甪直镇的张陵山上,行政区划隶属吴县。张氏墓群是一处重要的六朝贵族家族墓地(图一、二)。上世纪70年代末期,南京博物院会同苏州物考古部门进行了发掘工作,由于物出土后多处保管,字图片资料流失,所以至今没有比较正式的报道。鉴于这批材料的重要性,现将所知材料编写出来,以提供学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布币中见有一种首部较短、裆部较高的弧足实首布,发现虽然较早,但因其材料有限,未能引起泉界重视。近年又有新的发现,现结合起来谈点初步的看法。这种"京"字布目前见于以下材料:1.郑家相曾著录一枚所谓"京"字"平首平肩桥足布"(图1),云"此布近见三四品,制作整齐,文字严谨"。面部中间一"京"字,左右各有一垂直竖线;背面三竖线,中间竖  相似文献   

11.
曹晓阳 《安徽史学》2004,(2):100-102
周文王在完成准备灭商事业过程中,曾经推行过一条法令--."有亡荒阅".史学界一直都把这条法令诠释为:"对逃亡的奴隶进行大搜捕",并引用这段史料来说明早期周族的社会性质.本文根据资料分析,"有亡荒阅"搜捕的不仅仅是奴隶,而是各阶层逃亡的人各归其主;而且这条法令在周灭商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它协调了西伯与各诸候国的关系,最终形成了推翻商朝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古文字类编(增订本)》是近年来又一部古文字形体方面的新著。此书资料丰富、体例完备、图片清晰,是研究和学习古文字必不可少的工具书。我们在吸取最新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分释文可商、释文与归部均可商、缺少说明、释文、归部均可商,且缺少说明、重复、竹简误字和存疑等七个类别对此书进行订正,希望能够方便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介绍了微电脑古汉字操作系统(AC-DOS)的设计思想和主要技术.古汉字操作系统按隶定古汉字的对应楷体字来取字形四角码作为古汉字输入编码.在机内码设计中,为了保证古汉字操作系统 AC-DOS 与广泛使用的 CC-BIOS 之间的向上兼容性,本系统就利用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基本集中,从81h 到A0h 之间的一大片被搁置了的空间作为古汉字的机内码区.因为古汉字的字形需要24×24的点阵结构,存储容量相当大。本系统是采用分级动态调入和内存局部覆盖相结合的技术来解决内存容量的不足.古汉字的输出是在图象输出工作方式下进行的。系统舍去原有的 ASCII 字符发生器,采用了重编西文字符的字形点阵,修正现代楷体汉字显示范围的方法.保证了西文字符与楷体汉字,古汉字在字形尺寸上的比例关系与机内码的比例一致.此外,在显示和打印处理模块中增加了行尾处理功能.本设计参考 CC-BIOS 的汉化方法,通过修改中断入口地址的方式,修改扩充了 ROM-BIOS 的自举程序模块和键盘管理模块、CRT 显示控制模块、打印机驱动模块等四部分.同样,利用系统的自动批处理功能来实现古汉字操作系统 AC-DOS 的自举.  相似文献   

14.
本讨论甲骨、金中的“*”字。从“*”字的取象构形、构字偏旁、辞例、实物形体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认为“*”字就是“薆”字。  相似文献   

15.
砚是根据中国传统书写和绘画的特有需要产生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前身是原始研磨器,而砚最初的汉字表示也并不是"砚"字,而是"研"字。古代文献以及出土砚墨实物材料都表明,从"研"到"砚"的过程正对应了东汉时期砚台形制的最初演变,这种演变与墨的形制改变有着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史前刻划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下游史前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处于中国字发展历程中从原始记事符号到字出现之间的过渡阶段,长江下游是中国明起源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7.
褚馨 《东南文化》2007,(6):88-92
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祝允明《初唐诗卷》行楷作品为对象,考证其书学渊源,分析其书法特点、艺术特质;并通过同类比较,对祝氏楷书的价值、艺术影响做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8.
黄征  王雪梅 《中华文史论丛》2011,(2):357-377,407
本文在整理原件的基礎上考證了陝西省神德寺塔出土文獻Y0001號寫經卷子,證明這件以往被鑑定爲"元明時期"、"金元時期"的作品其實是唐人寫經;因其避唐太宗李世民諱而"民"字缺筆,故其書寫的時間上限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位的貞觀元年(627),下限是五代後周恭帝顯德七年(960);因其不避唐高宗李治諱而直書"治"字,故其準確書寫時間可有幾種不同的推測。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分析了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表明:一方面,1987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入境旅游在全国省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存在广泛的差异;另一方面,这种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演变趋势。通过使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航线数、旅游产品丰富程度、海外市场接近度和基础设施状况是决定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