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乾隆《东昌府志》和道光《观城县志》这两部清代山东的地方志均征引了不少《永乐大典》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来源于周永年从四库馆中录出的《永乐大典》东昌府部分。其中道光《观城县志》所引的《永乐大典》材料是先由盛百二摘抄入其所著的《观录》一书,然后由孙观从《观录》转引而来的。乾隆《东昌府志》和道光《观城县志》所征引的《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元一统志》等书的文字,也应是出自《永乐大典》东昌府部分。  相似文献   

2.
韩悦 《文献》2022,(5):157-178
《永乐大典》广泛引录宋元古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但《永乐大典》引录古籍并非全部引自原书,以《周礼》为例,今存《永乐大典》残卷引录《周礼》301条,其来源有二:一是以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八行本《周礼疏》为底本进行抄录;二是部分条目转引自《太平御览》《文献通考》《玉海》《韵府群玉》等明代以前政书、类书中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条目。同时,《永乐大典》也对引录的文献进行简单地连缀、改写等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又增添了新的讹误。因此,在使用《永乐大典》时,需要首先对其引录文献之来源与方法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究《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令人致疑的《宋朝要录》一书。此书无作者,无卷数,官、私目录少有著录,最早仅见于明《永乐大典》宋字韵《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注中,随后不久残佚。本文考证得知:(一)该书成于明修《永乐大典》之前,所载内容多来源于宋代《实录》,故疑为《实录》脱本;(二)明修《永乐大典》时用以增补《续资治通鉴长编》。  相似文献   

4.
正《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是明朝永乐年间奉明成祖朱棣命而编著。全书22870卷,11095册,3亿7千万字。惜当时书编成并未付印,只有二抄本分别为正本、副本,各自保存在文渊阁和皇史宬。清代,《永乐大典》正本藏乾清宫,副本入翰林院,后不幸乾清宫失火焚毁正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副本又遭焚毁和劫掠。致《永乐大典》今国内外仅存400册,其中收  相似文献   

5.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是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的代表作之一。是书为编年体,二百卷约一百九十余万字,记载了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六年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们今天所见《要条》,是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其中没有作者本人的序或跋。在李心传其他流传至今的著作中,有关《要录》的编著情况也涉及不多。以往,人们在评价《要录时,主要以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李心传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4,(3)
<正>《永乐大典》(下文简称《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成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22877卷,11095册。嘉靖末年,宫禁失火,明世宗为防备不虞,命馆臣重抄一部,历时五年于隆庆元年(1567)抄成,《大典》于是有永乐本、嘉靖本两部。明亡之后,永乐本不知所踪,一般认为是毁于明末战火;嘉靖本也没能逃脱被毁散佚的厄运。入清以后,由于官员监守自盗,清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已丢失1000馀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嘉靖本《大典》惨遭劫  相似文献   

7.
在残存的《永乐大典》里,保存着一部宋、元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著作的逸书,为清乾隆时代编纂《四库全书》时所忽视而没有加以辑录的,就是卷13194种字韵中所收的宋代吴櫕著的《种艺必用》和元代张福著的《种艺必用补遗》。收有这部逸书的一册《永乐大典》,在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军攻扰北京时幸免于火灾,但仍被英帝国主义者掠夺了去。这部蕴闭着的珍籍,一直没有被研习我国农学遗产者所发现:王毓瑚先生新编的《中国农学书录》未曾加以著录,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辑录的《中国农学遗产选集》已出各册也未加以辑录,墨里耳所编曾经运用过《永乐大典》的《中国植物学古籍目录》(Elmer D.Merrill:A Bibliogra-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4,(2)
<正>一、《永乐大典》录《世说新语》的数量今《永乐大典》共录《世说新语》(以下简称"大典本")142则,其中第139(《排调》42)"桓豹奴是王丹阳外甥"则(卷七七五六)与第7则(卷二九四九)、第112(《品藻》28)"王右军少时"则(卷一一○六三)与第51则(卷一一○六三)、第48(《品藻》25)"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则(卷一一○六三)与第136则(二○三○八)重出,实际辑录为139则。在这139则中,  相似文献   

9.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图书馆所藏《永乐大典》残页是明代《永乐大典》劫后余生之珍宝,经研究,发现此残页内容属于古代易学类文献,从中可窥《永乐大典》中易学内容。现存《永乐大典》中仍有七十余种已佚《易》学著作有待辑佚、整理和研究。试举例金元时期《四尚易通》《周易经义》《大易图说》《周易经义》四种书评述之。  相似文献   

11.
《永乐大典》地方志存目校订一则廖盛春《永乐大典》卷二千三百三十七至卷二千三百四十四为《梧州府》,辑录总地志及梧州府辖地的图志等记载该地自然和社会各种情况,其所征引的书籍计数十种,多为今已不易得见的古籍,有的是早已成为绝响的宋、元图志。其中引录有《古藤...  相似文献   

12.
编纂于明初的《永乐大典》,征录地方志在1000种以上。许多方志久佚于世,赖《大典》得以重现。本文作者自1987年开始对现存797卷《永乐大典》中的方志进行辑考,共检得宋、元、明初方志780种,约5400条。这些方志尽管多是零章片简,但对于研究古代经济文化、地理民俗,了解方志学发展变迁,以及辑补古代方志,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古藤郡志》和《藤州志》──兼与廖盛春商榷赵大冠《广西地方志》1994年第6期刊登了廖盛春《(永乐大典)地方志存目校订一则》一文(以下简称廖文),认为明代《永乐大典》所引录的《古藤郡志》、《古藤志》及《藤州志》三书名虽异而实为一书,并认为三书“作...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3)
<正>《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类书类《永乐大典》条,除著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藏明内府抄本外,尚有一条:《永乐大典》……明抄本存二卷六百八十三至六百八十四~①此本藏于大连图书馆。考察不同时期《永乐大典》存世卷目表~②,均未有卷683、684的记载。若此抄本确为《永乐大典》卷683、684的传抄,则其价值不容小觑,对《永乐大典》内容及流散的研究,弥足珍贵。然仔细考查比勘,此"明抄  相似文献   

15.
皇祐年号钱     
皇祐年号钱唐石父《宋史·食货志》云:"皇中(1049-1054),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清翁树培《古泉汇考》引《永乐大典》云:"皇元年铸钱,文日'皇元宝',真书一品"。史籍记载,所见仅此两条。前一条是正史记载,自属可信。后一条不知有何根据?如果也来源于《宋史》,则"文日'皇元宝'"一语,因《宋史》不载钱文何字,而缺乏根据,很难相信。如果另有可靠来源,又因《永乐大典》的散佚,无法复核原文,在转引文字中,又看不到一点来源踪影,怎能信以为真呢?何况,它是后出的资料!也许因为它的影响,后人就认为《宋史》所记,饶、池等五州所铸的钱,钱文是"皇元宝"了。若抛开《永乐大典》,单据《宋史》立论,因史文并未提及钱文何字,得不出曾铸"皇元宝"的结论。钱币研究,要以历史文献为根据,文献不足时,须结合传世实物、出土资料等进行研究。一、根据传世实物来分析研究皇年号钱,包括"皇元宝"、"皇通宝"。都是从前收藏家极为珍视的藏品,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人被它吸引着。可以收集到传世品的钱图,以成书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钦定钱录》为最早,其余多在成丰年间(1851-1861)成书。见于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目录》所收事目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明朝与前代的行政区划。现存《连筠簃丛书》所刻《永乐大典目录》与国家图书馆藏抄本《永乐大典目录》在这些行政区划的著录上存在部分的偏差。而刻本与抄本目录所载事目相同之处,也不意味着《永乐大典》正文便是如此,还应思考《永乐大典目录》与其正文的名实相符问题。因此,对于《永乐大典目录》中行政区划事目的勘误,可以从刻本、抄本目录“共误”之处入手,分析其中的行政区划单位错误与行政区划名称错误。从而进一步考察刻本、抄本目录各自的问题,由此深化对于《永乐大典目录》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传本《旧五代史》和《醒世恒言》中存在“账”和“帐”两字并用的语言现象.一些辞书遂据以为证.似乎“账”字早于明代已出现。然而现存《旧五代史》是失传后的重辑本.不足以作为“账”字在宋代已经出现的依据.且现存最早的明叶敬池刊本《醒世恒言》中亦未见使用“账”字。因此.传本《旧五代史》和《醒世恒言》中的“账”字是后人传抄时的改字。本文据此指出整理校点古籍和研究语言现象时首先要鉴别所用文献语料的实际年代.尤其要注意考察传本中后人改动的情况.从而避免根据时代较晚的已经过后人改动的本子将后一时期的语言现象当作前一时期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新近发现:在现存《永乐大典》残卷中,收录一种泰山佚书——《泰山雅泳》。《大典》共录存其书之诗十首。本对以上十诗逐一作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雅袜》的成书时代、编撰人员以及其书所具认识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1167-1144年),四川井研人。他的代表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以下简称《要录》),上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专记南宋高宗一朝三十六年史事(1127-1162)。以其材料丰赡,考订精审,“集众说之长,酌繁简之中”而与《长编》相媲美。不仅饮誉当世,受到史馆编修们的青睐,而且为后代治宋史者所必读。因而与李焘齐名,有“四川二李”之称。李心传著作宏富,可惜几经沧桑,大多亡佚。《要录》二百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乙两集各二十卷,《旧闻证误》四卷,经《四库全书》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致恢复其本来面目存世。《道命录》五卷,淳祐十一年由新安朱申刻于九江郡,元至顺四年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9,(6)
重庆图书馆藏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十二卷,实为《永乐大典》辑佚本。其证有三:其一,《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此书系"四库馆抄出",《永乐大典书目(残本)》著录"杨简《春秋传》";其二,郑氏注韩居抄本《慈湖春秋传》中僖公、襄公合三十五年经传皆阙,而这是《永乐大典》辑佚本《春秋》经解著述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其三,更重要的是,《永乐大典》残卷今存《慈湖春秋传》原文十一条,而此十一条皆在郑氏注韩居抄本中,文辞几乎全同,仅有数字讹脱之异。特别是郑氏注韩居抄本所载双行小注,尤为其从《永乐大典》辑抄的确证。同样是《注韩居书目》卷一著录"四库馆抄出"的敬铉《春秋备忘》,亦当为《永乐大典》辑佚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