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云 《文史月刊》2003,(11):46-47
陈仪,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与蒋介石是老乡。陈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成绩优良。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5期。回国后,追随孙中山,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后又跟定蒋介石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多年,深得蒋总裁的信任与器重,对陈仪先后委以军界、政界的要职。陈仪为何后来被蒋介石革职杀头呢?这还得从他与得意门生汤恩伯的恩恩怨怨说起。汤恩伯年少时,拜在陈仪门下,且显出一副虔诚为徒的样子,博得陈仪的喜爱和欢心,汤趁机称陈为“干爹”,过从甚密。他在陈仪的指引和资助下赴日本进入军校学习。汤恩伯一回国,先到陈府,一面…  相似文献   

2.
经过再一斟酌,陈仪决定亲自给汤恩伯写信,策动他同时起义.这是由地下党提议而采取的一个重大行动,是为保存浙江地方元气、争取京沪杭地区和平解放而作的一次勇敢的尝试. 但是,汤恩伯现在手握重兵,是蒋介石最信得过的三员“宠将”之一(另二人是陈诚、胡宗南),陈仪这样做,有把握吗?“孙文主义革命同盟”的陈惕庐、贡沛诚等人,早就向陈仪进言,说汤恩伯已不是前些日子赋闲的汤恩伯,一阔脸就变,不知安的什么心,劝陈仪对汤不要过于相信.  相似文献   

3.
1950年6月18日,台湾 “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 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 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 “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 “褫夺公权终身,除留其家属 必须生活费外,全部财产没 收”。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 伯虽“旧时受陈仪私惠甚深”, 但在关键时刻,“迫于忠党爱 国之诚”,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之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便忧郁而死于日本。陈仪缘何“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件最终为何又败露了?个中情形,本文略作说明。 陈仪、汤恩伯与 蒋介…  相似文献   

4.
孟昭庚 《文史春秋》2004,(12):40-42
汤恩伯(1889-1954),浙江武义人,是国民党元老陈仪一手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胡学亮 《纵横》2011,(6):38-40
汤恩伯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国民党将领,他早年受陈仪推荐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炮科,1926年学成回国后到浙军第一师陈仪部担任少校参谋,同年10月,随陈仪率部投奔国民革命军。后因其写的一篇军事论文《步兵中队(连)教练之研究》,获得蒋介石的额外赏识,从此走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作为蒋介石的心腹,他一生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多次率部镇压中共的革命武装,因此在1949年被共产党列为国民党战犯之一;作为中国将领,他率部以南口血战、台儿庄会战、随枣会战、豫南会战等战役中善打硬仗的突出表现被称为“抗日铁汉”,是为数不多的为日军所畏惧的抗日名将,所部被华北日军视为大敌。  相似文献   

6.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褫夺公权终身,除留其家属必须生活费外,全部财产没收"。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伯虽"旧时受陈仪私惠甚深",但在关键时刻,"迫于忠党爱国之诚",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之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便忧郁而死于日本。陈仪缘何"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件最终为何又败露了?  相似文献   

7.
青石 《百年潮》2000,(1):28-30
李宗仁想划江而治中共希望李白倒戈 2月中旬,名曰下野的蒋介石得到汤恩伯的密报,一个电话就撤了公开主和且密谋和共的浙江省主席陈仪的职,然后又秘密将  相似文献   

8.
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逃叛罪",叛处"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死刑。此案的另一涉嫌人汤恩伯因举报在先,免于追究。但从此后,汤恩伯完全失去了蒋氏父子的信任,备受排挤打击,61岁在日本忧郁而终。陈仪为何要"煽惑军人逃叛"反蒋?汤恩伯为什么会参与其中?事情是怎样败露的?  相似文献   

9.
汤恩伯早年在日本士官学校念书的时候,就为陈仪所“赏识”。据说两人是在中国饭店吃饭时认识的。陈不仅资助汤在日本念书的费用,而且还把养女嫁给了汤。后来汤在蒋介石部下能掌握一部分军权,虽然有其他的因素,但与陈仪在蒋面前对汤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录制的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在中央台播出后,突然接到王震将军的来信。王老在信中说,他是千千万万忠实听众的一员,他和他的孙子听我讲"三国"都入迷了。这已经让我感动不已了,没想到1985年1月14日,王老又在家中接见了录制评书《三国演义》的剧组。王老高大消瘦、精神  相似文献   

11.
陈仪之死,的确颇为传奇;一直是人们心中之谜。要弄清这一事实真相,首先还得从他与得意门生汤恩伯的恩恩怨怨说起。陈仪,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与蒋介石是老乡。陈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成绩优良。1907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五期。回国后,追随孙中山,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为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后又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东伐西  相似文献   

12.
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钱币与徽章部负责人、英国皇家货币协会秘书J·克力勃先生,多次给我来信,共同探讨中国钱币的有关问题。去年三月他对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七期《文物》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短文《北京出土“七二”银饼》叙述的“七二银饼”感兴趣,来信询问有关问题。今年一月他又来信对我在一九八三年第三期《中国钱币》杂志上发表的短文《北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朋友高士华主编几番来信,让我参加《抗日战争研究》的笔谈。他也知道我个人离这个题目很远,没有做过专门的研究,但他的坚持让我感到这件事情似乎是不可推辞的。对他来说真是"勉为其难",对我来说,只能是外行来做"瞎议论"。读者一不小心碰到了,姑且当作"随便一说"来看待。虽说是外行,但我对《抗日战争研究》还是比较关注的。这里面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我的朋友高士  相似文献   

14.
葛许国 《古今谈》2005,(3):42-43
看了浙江省文史馆编纂的《古今谈》杂志刊载的两篇文章:《陈仪在浙江的三次任职》、《陈仪之死》,心里有很多感触。1948年,陈仪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时,任命其亲信,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的李铭本为省政府主任秘书(相当于秘书长)。而我父亲葛一训当时任省政府办公室机要秘书,直接在李铭本指导下工作。李铭本的父亲与我祖父是很亲密的朋友,因此李铭本和我父亲葛一训也成为世交和知己。当时李铭本和我父亲都亲密地以兄弟相称,李铭本是大哥,父亲是小弟。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旅游纵览》2010,(10):96-96
<正>河北读者国志强来信祝愿《旅游纵览》办得越来越好,并讲述了一段他在旅途中把《旅游纵览》杂志借给外国旅客阅读的难忘经历:我当时是在上海到丹东的K189次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时期,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他给浙大确立的校训是"求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用终身来追求真理。而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对学校制度一副"死脑筋"的执行,由此而引发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故事。1949年2月7日,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找到竺可桢,介绍郁达夫之子郁飞到浙大借读。听明陈仪的来意后,竺可桢一脸微笑,以借读之人太多,婉拒了陈仪。竺可桢的不给面子,陈仪虽然不  相似文献   

17.
据曾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揭露,蒋介石对他说过:“你平时主张用人要廉洁不苟,依我看,泥塑木雕的佛像水都不喝,最最廉洁的了,可是他不能做事。所以必须廉而有能。  相似文献   

18.
太康县一中教师周昌元来信说:从近几期的内容看,《中州今古》的文化、学术气息加重了,品位也较前为高,这种改变,我想会受到我这一类型(求知型、欣赏型)的读者的欢迎。 许昌市读者艾铭鲁来信说:建议今后增强学术性、历史文化和知识趣味性,使读者爱不释手。 齐齐哈尔市读者闻鹤鸣来信说:对刊物的总体印象是价格低,文风朴实,栏目有地方色彩,品位还可以,信息量也不少。 陕西渭南的宋克敏来信对本刊提出建议:在突出地方特色上再加强些。多刊一些诸如名人名事、历史事件、乡规乡俗等方面的内容。 南昌市读者宋洪来信指出:《中州今…  相似文献   

19.
微博历史     
《湖南文史》2013,(6):M0001-M0003
◎毛泽东曾批评《人民日报》改为八个版,说纸张这么紧张,为什么出那么多。有人支支吾吾地回答,此事是中央同意过的。毛泽东问,中央是谁呀?答,请示过主席。毛泽东说,如果是那样,那是我说了昏话,我的很多话你们都听不进去,这件事就听进去了?◎西奥多·罗斯福还未当上美国总统之前,家中遭窃,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第一,窃贼只偷去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窃贼只偷走部分的东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相似文献   

20.
世相     
木范情书大师,你想太多了来信邮箱thisismumu@yeah.net亲爱的木木:《天龙八部》里段正淳面对的问题正在现实中困扰我。有人评论段王爷是花心大萝卜,可我觉得,他对每个女人都是真心的,他爱她们每一个人。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