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代三品以上两京大员中的贤能者方能给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有三种特殊现象:一是四品以下官员官品本不及谥而特恩赐谥;二是明中期以后,谥法渐弛,奸邪官员仍得美谥;三是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多为"文"字谥,且为士大夫所认同,以至于翰林出身的不谥"文"、非翰林出身的谥"文"均被视为异常情况。前两种现象明代以前已有先例,是明代对历史的继承。而翰林出身者多谥"文"却是明代的新规,与明代翰林出身的官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同寻常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就总体而言,明代官员给谥中的特殊现象常常是制度、人事和传统等单个因素或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包拯与肇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肇庆社会仍然是落后荒凉之地。宋代肇庆一度是中央政府流放有罪官员的重要场所。但这些官员被流放南下,往往都是身兼官位的,这就为他们在肇庆地区施展改造社会的才能提供了条件。他们在肇庆地区的工作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拯就是其中较名的一位。  相似文献   

3.
刘宸 《黑龙江史志》2013,(14):50-52
地方政治相对于中央政治而言,是历代王朝政治的组成部分。地方政治的变迁既受制于中央王朝政治,同时也对中央王朝政治的方方面面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它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上承王朝政令,下理社会秩序,可以说地方政治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更关系到王朝的兴衰。而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各种新兴阶层相继的出现和发展,此后各代的社会生活在宋代都可以看到一些缩影。表现在宋代农村社会则是各种民间力量与国家力量的博弈,并且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宸 《黑龙江史志》2013,(15):29-30
地方政治相对于中央政治而言,是历代王朝政治的组成部分。地方政治的变迁既受制于中央王朝政治,同时也对中央王朝政治的方方面面施加着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它处于国家与社会之间,上承王朝政令,下理社会秩序,可以说地方政治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更关系到王朝的兴衰。而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各种新兴阶层相继的出现和发展,此后各代的社会生活在宋代都可以看到一些缩影。表现在宋代农村社会则是各种民间力量与国家力量的博弈,并且在博弈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地方社会秩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图经向方志转变的过渡期,这种转变鲜明地体现在经"图"的变化上,即图数量的减少和图类型的变化。究其原因,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与地方官员、士绅势力的上升是这种文化表象的社会政治背景,而地方士人参与到地方志书的修撰乃是转变的催化剂。农田水利、书院等图表达了地方官员治理地方的需求,而风景、先贤等图则反映了地方士绅弘扬地方文化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财政督理型准政区及其行政组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宋代存在着各种准政区。其中对于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以发运使、总领、提举茶马、提点坑冶所管辖的财政督理型准政区。以发运使等为长官的准行政组织,受中央政府委托,在各自辖区内履行财政职能,并且围绕各自的职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地方行政事务。它们对本政区内的州、县,甚至路一级的官员存在着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使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事务的监察与管理进一步加强;但是它们的权力扩张受到中央政府的抑制,最终未能成为正式的行政组织,使宋代地方行政体系运作迟缓的发展趋势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相似文献   

7.
宋代官员分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官员分司主要有自请、责降、叙复和优待四种方式,神宗以前,自请和优待者居多,神宗以后则以责降为主。分司官有一定任期,但职事简单,并逐步虚化,直至全无,由此也导致了分司官之分司地与居住地由完全一致向完全分离转化。官员分司之初官职一般会发生变动,或升或降取决于分司方式。分司官可享有升转官资、荫补亲属为官等政治特权以及以俸禄为主的经济待遇,但分司官之间、分司官与现任官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别,并因时而变。宋代官员分司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做法,也有自己的创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但对宋代以后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陈豪  丁雨 《华夏考古》2021,(1):96-105
从现有考古材料来看,与前代相比,宋代墓葬体现的等级制度并不明显,而官员墓葬似恰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原本应当尊奉制度、为民表率的官员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官员并未向下传递上层的丧葬文化,反而被出身之地或归葬之所的富裕平民阶层同化.由此使其地下墓葬部分呈现出“地方化”的特征.而这一情形,所反映的可能是两宋时期,民间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9.
张其凡著《宋初政治探研》评介葛金芳唐宋之际,是我国传统社会由中古走向近古的转折时期。晚唐以降,特别是宋代社会,逐步呈现出与中唐以前迥然不同的世相。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的诸多变化,必然会在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引起连锁反映。事实上宋代的政治体...  相似文献   

10.
李静红 《沧桑》2014,(6):7-10
"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是人们对宋代妇女社会角色的一般的概括性的认识,然而在实际中,宋代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也会参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走出家门到社会上从事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活动或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利润。尤其是中下层妇女,她们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很广泛,不过,她们参与的社会经济活动在行业与程度上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关双喜 《收藏家》2006,(4):60-64
国家博物馆近期征集的文物中,有一组宋代画像石刻,共计40余块。这组画像石刻作为宋代墓室雕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装饰性强,而且每个画面都表现有一定的主题情节,忠实地记录了墓主人生前富足、安逸的生活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思想,成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画像雕刻的艺术水平。现就这组画像石刻的雕刻内容、雕刻技法及其相关问题做一概要论述。画像石刻是一种用于墓室装饰的石刻艺术,是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讲求厚葬的产物。由于古时候人们一直对死感到迷惑不解,认为人死就是到另…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极为严重的朝代之一,宦官作为一股独特的势力,他们除了承担传统的内廷杂务之外,还广泛地参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活动,进而对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不可避免的也要受到宦官政治的影响,宦官专权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士风——谄媚依附之风和刚正不阿之气节,也对文学创作风格和方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莉洁 《丝绸之路》2010,(12):11-13
宋代以科举作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一大批中小地主出身的士人通过科举得以入仕参政,成为官僚集团的核心力量。经济地位的升降沉浮,入仕方式的演化,士人阶层统治地位的巩固,互为表里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入仕后知识分子的阶层利益与王朝利益即国家社稷的利益,在根本上取得了一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他们积极上书言事,评判历史,参与政治,表现出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两宋文学史》中曾说:“宋代统治者希望文学能明道致用,配合中央集权的措施,更好地宣传儒家思想,以巩固封建王朝;而就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士子参政的要求来说,他们又希望文学能反映现实,以推动政治的改良和社会的发展。”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平  相似文献   

15.
赵小丽  贺慧堂 《沧桑》2008,(5):116-117
公民政治参与心态是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参与政治活动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心态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剖析其成因,对当前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提举常平司制度初探贾玉英宋代提举常平司创置于改革的热潮之中,既是地方行政机构,又是路级监察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宋代政治体制改革还是经济文化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宋代提举常平司的设置状况、职能作用及官员选任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宋代...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一个礼制大变革的时期,丧礼的变革又是在礼制变革中尤为突出且颇具特点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宋代丧礼中传承与变化明显的火葬的盛行,分析他们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原因,从而看到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在丧礼上的表现,以及其对于上层决策与人民生活的影响。并且对其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在礼制与社会现实关系是怎样做出调适的,也可以了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礼制由唐到宋的转换,和人们思想认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济宁地区的商品化、城市化由中央政府的漕运引发和支持,大运河的运转重塑了济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设置在济宁的运河官僚体制在地方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卫所等建制也制约了州治的一般行政功能.国家的政治制度、结构在地方社会的存在,通过在地官僚机构及其官员的角色与地方经济、文化发生作用,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济宁城市社会的政治属性.其结果是,济宁这样经济、文化发达,地方主义突出的城市依旧难以摆脱大一统国家政治社会结构、机制的限制以及传统王朝国家治乱分合的轨辙.  相似文献   

19.
朝廷礼仪参与政治秩序的建设,朝会活动中的一系列安排,能够将相对抽象、无形的官僚群体的身份、地位与权力以空间存在的形式清晰呈现出来。班位,作为朝会仪制的一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等级安排手段。而颇为特殊的是,宋代出现了突破类别与层级界限、将各类官职进行混合排序的杂压、合班制度。此时,班位安排的细致繁密程度、适应多变的序位形式、吸纳官员个体因素的能力要远超其他朝代,这也正是官僚制度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本文从等级安排的角度出发,探讨杂压、合班制度的出现与宋代官员复合性身份构成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在实际排定班位的过程中,权衡与协调多重因素、多重矛盾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史学月刊》2007,(8):F0004-F0004
《宋代研究丛书》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十多年来精心打造的品牌图书,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宋代研究专家长期以来对宋代社会各方面研究成果的精品,是品味宋代文化、洞悉宋代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高品位读物。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丛书曾多次获奖,并有多部达成版权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