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攀登》2016,(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三维")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五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意和存留笔画,尝试对《岳麓书院藏秦简[伍]》中的一些残字进行辨识,以期进一步复原简册文本,疏通文义。先后讨论凡九字,即简57"頫"、简114"片"或"■(析)"、简174"诇"、简265"乏"(原释"之")、简267"吏"、简294"官"(原释"宫")、简300以及简165的"囚"(原均释"日")、简307"床"、简311"购"(原释"赎")。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春秋》,继承了蕴含在《诗》乐中的道义、德义,将之作为价值共识,形成了历史道义观;并将《诗》中的"乐义"转化为"礼义",作为社会共识,用于评骘历史事件。孔子还将《诗》的"微言相感"转化为《春秋》的"微言大义",在乐治体系消解的学术背景下,完成了乐治向史评的学理转化。  相似文献   

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以下简称"西湖景观")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顺利通过,遗产的价值和文本的编制质量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扬。这是中国第一份作为"文化景观"类型提交的文化遗产;在现有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她相对于一系列的"文化圣山",成为第一个以文化价值定性的湖泊类景观,成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第一个"文化名  相似文献   

5.
刘咸炘经学思想的根本是"六经皆史",其读书治学的首要在于"辨体知类",故其《礼记》学能够在晚清民国独树一帜而别具特色。刘咸炘认为《礼记》的体例是"儒家丛书",宗旨为"儒门大义",其本质与诸子异体同实,俱为说理之文。因此,他提出研治《礼记》分理篇章的学术方法,摒除《礼记》中与《仪礼》类似的曲节仪度之文,专取其中说理之篇如《礼运》、《礼器》等,进而比类相连、贯通章句,又标举礼学的大义在于"养生送死事鬼神"八字。凡此,在不动摇《礼记》经典地位的前提下,开创了《礼记》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手稿丛刊》于2016年8月出版。本书由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选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下简称"国图出版社")出版,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也是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整理和数字化"(16KZD013)的项目成果。东亚同文书院是近代日本为培养"中国通"而开办的学校,从清末至1945年,每年派学生到中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华人新移民的文化自觉、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对近十余年迅速发展的海外经典读诵教育兴起的原因、背景及其作用进行了梳理和阐述,认为其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华人新移民在西方社会中普遍遭遇的文化冲突和认同危机,尤其是子女在华文学习中遇到的诸多现实困境。新移民积极创办的经典学习社团——"读经学堂",在海外华文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宣导、组织与教学功能。他们在课内外活动中主动选择和传承了跨国文化中具有日常实践性的"中华传统",如礼敬师长、身心合一、感恩、孝亲、终生学习等观念,在西方语境下努力重构东方"君子"式的儒家理想人格,从而帮助自身及子女实现文化上的"安身立命"。读诵经典不仅是海外华人积极开展的华文教育内容和思想形态,也是彼此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实现跨文化交流、达成族群认同的重要桥梁。由于海外新移民群体有着较为迫切的家庭教育、族群认同与思想交流等现实需求,此类读经社团未来可能会在华人聚居的更多国家和城市间蔓延。  相似文献   

8.
从商周甲骨金文中看,商代的武学堂称之为"■"(养),后世称之为"庠";周代武学堂称之为"射",异体作"府"、"榭",古文献通假字又作"序"。周代的武学堂"大学"辟雍不仅是教学射御技术的场所,而且也是进行礼仪活动教育的场所。从先秦秦汉文献可见,大约十四岁以下是"小学"阶段,十五岁以上是"大学"阶段。按照"六艺"是礼、乐、射、御(驭)、书、数来看,"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六艺"中的书、数以及文乐文舞,属于文学堂;"大学"阶段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六艺"中射、御、礼以及武乐武舞,属于武学堂。后者也是商周时把培养射手的"■"("庠")、"射"("■"、"榭"及"序")作为"大学"学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经典文本分析的难度在于文本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而分析的对象是矛盾,矛盾不是显性的,而是潜隐于文本的有机统一之中的。这就要用"还原"的方法把矛盾"还原"出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今天的年轻人读起来,可能有一点隔膜。首先是文字上的隔膜,有些字就不认得,即便看了注解,查了字典,也体悟不到诗意,至于这个经典究竟经典在哪里,还是没有感觉。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5,(5)
一、"宗盟类"注释 [题解]在盟辞的约辞中,凡有"事宗祀"("以事其宗")和"守清庙"("守二宫",即宗庙之亲庙和祖庙)之誓言者,均属于"宗盟类"。此类盟书文字清晰可辨者五百一十四篇,分别出土于三十四个坑中。约辞内容除了参盟人姓名不同以外,其余均相同。其中有一篇内容特殊,中有主盟人追述受命的词句和十一月甲寅等于支纪日字样,这一篇当为"宗盟类"盟书的序篇。此类盟书约辞的特点是参盟人表示要遵守以下几条誓约:一、不敢不诚心事其宗  相似文献   

11.
<正>知味篇一个人会喝酒,陆文夫称之为"善饮"。善饮属于相对高级的饮酒,不寻求刺激神经,只是为精神需要。陆文夫本人就是善饮者,自诩酒仙,能进入陶然忘机的境界,有别于酒鬼和酒徒。所以,陆文夫先生饮酒,属于理性饮酒,有自己的喝酒理念。台湾美食家逯耀东说,"陆文夫知味善饮"(《知味者陆文夫》)这里的"善饮",有两层含义,一是乐饮,二  相似文献   

12.
<正>一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正德四年(1509年)于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开启了其"知行合一"学说发展的第一阶段。他在龙场彻悟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本然之知是内在于人心的,要使人的本然之知升华为自为之知,只需向内用力而不须向外求得。从知(本然之知)到行(致的功夫)再到知(自觉之知),构成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最初框架和结构。王阳明正德七年(1512年)年底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与徐爱结伴,  相似文献   

13.
发挥思维定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接受",在于唤起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于促进对象的自我教育。只有建立和优化受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才能强化其接受的动力系统,激活其接受机制,使教育要求为受教育对象所理解和吸纳,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拉卜楞寺坐落在甘肃省甘南藏区的夏河县,全名为"尕旦夏知布达尔吉扎西伊苏旗委琅"(意为"具喜讲修兴旺吉祥右旋寺"),简称"拉章扎西旗"(意为"位于扎西旗的佛宫")。又因拉卜楞寺创立者一世嘉木样活佛曾经出任过拉萨哲蚌寺扎西郭莽扎仓(扎仓为藏语音译,意为僧院的堪布,原为西藏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称号,其后举凡深通经典之喇嘛,而为寺院或扎仓之主持者,皆称堪布)职位,康藏地区也习惯称之为"安多扎西郭莽"。拉卜楞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由嘉木样一世活佛创立,至今300余年的发展历程,使  相似文献   

15.
王力攀  向海军  梁小琴  何娇 《神州》2013,(1):156+176-156,176
中学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结合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的本质在于"互动"、"内化"和"外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互动"(对话和理解)使思想观念得以形成和思想政治观念境界不断提升;受教育者通过对与教育者对话塑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理解,将外在的"四种观念"内化为自我观念;受教育者在自主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四种观念"完成"内化"过程后,在这些观念的影响或支配下表现出各种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一汪达之一生,最主要的职务是江苏省淮安县"新安小学"(简称"新小")校长,但他在中国教育史上却拥有一席之位,因他在80年前忠实地、创造性地实践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公民教育思想。达之先生祖籍安徽黟县,1903年出生在安庆市贫困家庭。父亲去世后,母亲膝下三男一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孟子》"君子之所以教者五"一段文字本义予以阐释与解说,指出"君子之所以教者五"论的是教育方法(或方式),其方法确有层次之别,古人训释此句有言"教民之道有五品",其所谓"品",即是言等级,言层次,然其等级、层次绝非是对学生进行的层次分类。针对《中国教育通史》有关阐释给予商榷讨论,致力恢复孟子教育理论的历史真实,同时进一步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对学生不做定性的层次分类,能更好地体现科学的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18.
民初以来,董康的法律思想发生变动。经过对清末修律的反思,董康逐步提出"知新—温故"的成熟理念。自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在"知新—温故"思想的指导下,董康对"中"(中国固有特色)与"西"(世界共同趋势)作出区分,就民国刑事与民事立法改革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他主张《刑法》在符合大同趋势的基础上,注重礼教传统与社会现实需要;《民法》前三编可以符合世界趋势,但《亲属编》《继承编》的修订应当注重身份关系与社会习俗。董康希冀借此减少立法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龃龉。应当明确的是,董康主张的"温故"是在"知新"基础上的"温故",其主张恢复的礼教是与法律共存的治理手段。归根结底,一方面,董康所提出"知新—温故"之宏观理念,与文化保守主义社会思潮以及法界群体反思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董康所提倡规复本土合理制度、促进立法文本与法律适用符合社会及其文化、"一切法律,悉随社会为转移"的具体主张,在法界众多反思者中显得更为明确、有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呼吁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在强调不能用"教课文"替代"教语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又很难突破语文教学中"阅读为中心"模式。吴忠豪教授的"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观点再次将"如何教语文"这个经典话题拉回我们的视野。教师对于文本的观点作为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意识层面,更是在"如何教语文"这个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为,树立独到的文本观,首当其冲的就是找寻文本的内在价值,这是教学的指  相似文献   

20.
"文革"时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年代,记载历史的要旨不在于指出它该不该发生,而在于客观地记述它的发生与结果,从而为后人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文革"是共和国建立17年后发生的一场空前的动乱,动乱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动乱事件.与全国各地一样,"文革"时期发生在贵阳市的动乱事件是很多的,不仅有在政治上的"造反夺权"事件、"派性武斗流血"事件,而且还有在文化上的"破四旧"(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