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东 《旅游》2000,(7):10-11
世上本没有鬼,“鬼”是人编造出来吓唬人、欺骗人的虚无概念。倘若真有人被“鬼”吓着了、骗住了,那么他遇着的一定是外貌是人、内心似鬼的人。你不信?我在闻名全国的鬼城丰都,确是被“鬼”诈了一把,骗了一回。  相似文献   

2.
《旅游》1996,(5)
成都有一种“鬼饮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种食物,本身绰号就叫“鬼食”。 据说淮南王刘安在家炼丹不成,胸中烦闷,外出散心之时,见到八位老人鹤发童颜,健步如飞。细问方知,是吃这种“鬼食”所致。就连康熙皇帝南巡时,都曾给巡抚宋荦下过圣旨,说这种食物不同寻常,可令御厨太监传授给巡抚厨子,以备受用。它通身洁白如玉,弹性十足、口感细腻,营养价值非常高,到底是什么?豆腐。为什么豆腐叫“鬼食”呢?  相似文献   

3.
耐刑、徒刑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及汉初,不仅司寇、隶臣妾、鬼薪白粲等较轻徒刑可以附加耐刑,即使城旦舂这样的重徒刑也可以附加此刑,律文中经常出现的“完城旦舂”实际就是“耐城旦舂”,学界所谓“完成旦舂”不附加任何刑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而且无论耐刑还是徒刑,均不能作为独立刑使用,二者必须互相结合,才能施加于罪犯身上。法律条文中的“耐”和“鬼薪白粲”、“隶臣妾”、“司寇”等刑名,其实是耐刑 徒刑的省略语。自汉文帝法律改革到南北朝后期,人们经常将徒刑罪称为“耐罪”,就是徒刑和耐刑必须结合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山鬼》是屈原清新典雅、芬芳绚丽的《九歌》中的一篇,(名为“山鬼”,实是“山神”,在古代“鬼”和“神”是相通的。鬼犹神也,神犹鬼也。《说文》:“人所归为鬼。”《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就是例证。从某种意义上说,鬼比神更通人性,更亲切机灵、平易可爱。因此,至今人们称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为“小鬼”;称机灵、俊俏的妙龄姑娘为“小鬼头”或“鬼丫头”)。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女山神追慕游人的恋爱相思故事,其艺术特色独具一格。读之如同含英嚼华,沁人心脾,使人倍觉真实亲切,缠绵悱恻,感人肺腑。此诗写作年代是在《九章·涉江》的同年秋天,是屈原放逐沅湘之间,晚年“幽独处乎山中”写的。时间是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二七九年)左右。地点在湖南益阳的桃花江境内。  相似文献   

5.
我发现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心里烦燥;家庭琐事缠身,心情不顺,对孩子行为不如意,就容易发脾气,孩子不听话时、做错事时、发生意外事故时, 往往对孩子高声吼叫、责备、谩骂:“笨蛋”、“傻瓜”、“没出息”、“活鬼”、“讨厌”等,粗秽语言脱口而出。这种“高8度”的语调,孩子  相似文献   

6.
“扬州八怪”的殿军罗聘,习画精勤,技法全面。虽以鬼画闻名,但其蔬果、人物、佛像等无所不工,作品极具个人特色。江西省博物馆馆藏的罗聘《蔬果图》《钟进士役鬼图轴》,为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本文以罗聘的创作环境与经历为背景,对画作的艺术风格及创作理念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佳取 《文史月刊》2012,(7):28-28
唐德宗初期,有位奸相叫卢杞。此人长得相当不理想,史载其“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也就是说他还不是一般的丑,而是脸色泛蓝,跟活鬼似的丑,身为人类能长出这等模样,实在叫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8.
杨君 《敦煌学辑刊》2003,1(1):77-80
鬼自古以来就是邪恶、灾病的象征,而敦煌符箓中的某些内容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鬼为世人提供护佑,发挥正面作用。本以敦煌符箓材料为切入点,并结合其他敦煌材料,对“善鬼护身”观念进行初步探讨,以求丰富中古民众鬼神观念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第一“军校”河南省汝阳市的“杜康”酒闻名天下,而号称我国古代第一军校的遗址———鬼谷子故里的确认,更使汝阳的这一历史文化古迹重放异彩。鬼谷村位于汝阳市城东南四公里处。这里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鬼谷墓、王祖师庙、孙膑洞、桃源宫、水帘洞、演兵场、传...  相似文献   

10.
与玛旁雍错一衣带水的拉昂错,也就是著名的“鬼湖”,无论是地理意义上,其无法理解的诡异,还是神话传说中。其阴暗莫辨的背景,均让人们闻之色变。殊不知,真正的鬼湖与人们想象之中的样子,截然不同。 拉昂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被尊为“万水之源”圣湖——玛旁雍错以西,又称“里昂错”、“拐湖”,俗名“鬼湖”,面积268.5平方公里,海拔4574米,比玛旁雍错海拔低15米。该湖南北长而东西窄,北岸有广阔的湖滨平原,东西南3岸均为丘陵和山地,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拉昂错湖水呈深蓝色,是微咸水湖。  相似文献   

11.
河北武安市固义村的元宵节,因表演傩戏而格外红火热闹。武安傩起源于夏商时期,原先很多村都表演,就数固义村从古至今坚持演唱。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元宵节“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在武安召开,观摩研讨固义村傩戏表演。固义傩是以“捉黄鬼”和傩戏两条线索进行的,把“娱神”与“娱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捉黄鬼”以正月十四日上山请神为始,包括驱邪、捉鬼、审判、斩鬼等仪式。在捉鬼中斩鬼后,穿插进行大规模的戏剧、高跷、旱船、舞龙、武术、花会表演。其气势神圣庄重,惊心动魄,锣鼓喧天,…  相似文献   

12.
孙剑艺  陈宁 《民俗研究》2003,10(2):165-171
1.1 中国民俗所谓牛鬼蛇神,本为传说中的神怪。牛鬼又称牛头,在佛教中是看守地狱的鬼卒,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名曰阿傍。该鬼卒常与另一马面鬼合称“牛头马面”。蛇神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的大蟒神,名曰摩睺罗迦,其形象为人身蛇首。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也有自己的蛇神。《山海经》中就有好多位“人首(面)蛇身”的神,汉高诱注《淮南子》谓天神共工“蛇身人面”,《列子·黄帝》谓庖牺(伏羲)、  相似文献   

13.
江西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属吴头楚尾地带,其俗多信巫尚鬼,好淫祀,此风一直沿续,“祈鬼之俗,习而未变”[1],“多尚黄好之教”[2]江西各府州略同:瑞州府“江汉之俗多尚鬼,故其民尊巫而淫祀”③建昌府“信鬼神,好淫把”。饶州府“其俗稍侈信巫鬼,下里尤甚”。神鬼信仰和巫师的活动,为道教在这里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唐宋以来,道教在江西广为传播,出现了许多道教“洞天福地”,如贵溪县的龙虎山、清江县的阁皂山、峡江县的玉筒山、新建县的西山等,龙虎山的上清宫、庐山的太平宫还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官观。由于道师装神弄鬼、符水治…  相似文献   

14.
“爵士乐呢?”“那不是音乐,是鬼叫。”类似的说法当然并不新鲜——与“鬼叫”划等号的往往还有摇滚乐——但这一次将爵士乐判入地狱的是一个大人物:铁托,Tito。促使我在旧书店买下1977年三联书店内部发行的《铁托传》的与其说是铁托,还不如说是库斯图里卡,这位萨拉热窝导演的电影中甚至出现过1980年铁托葬礼的镜头。库斯图里卡也是“无烟乐团”(No  相似文献   

15.
朱安平 《文史精华》2009,(12):48-52
作为新中国最早诞生的故事片之一,《白毛女》所取得的成就却是独特而显著的。它所讲述的“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故事,不仅生动诠释了“翻身”与“解放”的时代关键词,而且深刻引导了曾一统银幕的“工农兵电影”范式的确立.为起步阶段的新中国电影赢得了最高观众纪录并蜚声于国际影坛,被认为“在中国——红色的东方也存在着电影艺术的唯一确证”。  相似文献   

16.
很久以前,有一个鬼和一个大汉子结交了朋友。鬼是个大力士,他以为人小,没有本事,就骄傲起来。有一天,鬼对大汉子说:“大哥,听说人的主意多,什么都怕人,明天我俩比比武,看是人的主意多有好处,还是鬼的力气大有好处。如果你比不赢我,我就娶你的妻子做我的妻子。”大汉子听了有些惊慌,但一时想不出好主意来,心想: “先答应他,回去再叫  相似文献   

17.
王延模 《丝绸之路》2009,(24):59-60
有人不明白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为繁体字和简化字简单对换就完了,结果闹出不少笑话。将“己丑年”写成“己醜年”,“十面埋伏”写成“十麵埋伏”,“皇后”写成“皇後”,“理发”错为“理發”。类似的错误,在商品包装和影视剧字幕上,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本文主要结合古文字和古文献对“丑”和“醜”这一组繁简字作了比较详细的辨析,并从“醜”字为什么以“鬼”做义符为出发点,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古代的鬼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世上本无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却因“鬼患”而迅速由盛转衰,并因此而埋下亡国之伏笔。这件吊诡事件导致大秦朝出现历史拐点,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此事的背后有哪些骇人听闻、惊心动魄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神(光鬼)"出自《山海经·西山经》,随着版本和转引文献的不同,其"(光鬼)"字有多种异文,古今莫衷一是。从异文、形讹、字义与文意理解等角度出发,对"神(光鬼)"进行校诂,我们认为"神(光鬼)"不是"神魃","(光鬼)"应为"(失鬼)"之形讹,读作chī,"(失鬼)"与"■"为构件位置左右互换异体,"(失鬼)"与"(失鬼)"为"失""矢"形讹而产生的异体,"(失鬼)"与为构件位置左右互换异体,同时挖掘出有关文献用例,还解决了《汉语大字典》中"(鬼侈)"字的义阙问题,另外还发掘出为现代字书所失收的■、■、■,最终沟通起了"魑""(光鬼)""(失鬼)""(失鬼)""■""■""(失鬼)""(鬼至)""(鬼知)""(鬼力)""(鬼台)""(鬼侈)"■、■、■等之间的异体关系,这既有利于大型字书编纂,也有利于古书校勘。  相似文献   

20.
<正>明朝建立之后,为了加强对民间思想钳制,巩固皇权,实施拆毁淫祠行动。所谓“淫祠”,即“天下神祠不应祀典者”,不在朝廷祀典之内的都应当予以取缔。两淮盐场社会在明中叶以前崇佛尚道的信仰十分盛行,如安丰盐场“里俗家庙多祀神佛像”,王艮在服膺儒学后才于正德十二年(1517)“撤神佛像,祀祖先”,〔弘治〕《两淮运司志》中鲜有宣扬儒家思想的祠庙,地方文献中也多以“事佛尚鬼”“信巫尚鬼”等文字概括两淮盐场的主要风俗。加强民间信仰整顿成为明清时期两淮盐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