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梅 《民国档案》2003,(3):115-118
海关是对进出国境的物品和运输工具进行监督、征收关税并查禁走私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1685年,清政府在澳门、漳州、宁波和云台山等口岸分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管理对外贸易、监督外国商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门户被迫开放,清政府陆续在各通商口岸设立海关,并设海关总税务司署进行管理。进入民国以后,各  相似文献   

2.
谭元亨 《神州民俗》2010,(5):4-6,I0001,I0002,15-27
秦汉以来,广州对外贸易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由此始发通往世界的贸易航线,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17、18世纪,随着欧美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各地来华航线的开辟,广州成为外国商船首选的黄金口岸和清朝政府对外贸易的前沿基地。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海禁取消,设立江、浙、闽、粤四个海关,在粤建立洋行制度,由十三行行商专营对外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相似文献   

3.
海关是一个国家监督管理进出口国境的货物、物品和运输工具并执行关税法规及其他进出口管制法令、规章的行政管理机关.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1684-1685),清政府取消海禁,允许开海通商,正式开设海关,在福建漳州设立闽海关、广州设立粤海关、宁波设立浙海关、江南(上海)设立江海关.在清代前期的四个海关中,以粤海关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康熙年间,清廷在收复台湾后,在粤、闽、江、浙四省建立海关,开放海禁。厦门海关作为闽海关最大的口岸,在清代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道光《厦门志》的考察,结合其他史料,分别对清初厦门海关的设立、机构设置、关税征收、管理及其产生的弊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关创设于1685年,清政府在澳门、漳州、宁波、台山等口岸分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以海关命名的中国管理对外贸易征税机构,其行政组织、官员任命、方针政策和章则条例,一直为清政府所掌握,这是一个主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设立的行政机关。鸦片战争伊始,中国海关有如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化道路,不能幸免地逐步丧失其独立性。其中,中国近代赔款对于海关权力渐入他人之手的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6.
黄伟 《羊城今古》2001,(3):53-55
康熙二十四年(1865),清政府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其任务是代替历代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粤海关设立,清政府就任命海关专职监督来管理海关全部事务。粤海关监督是由满族人担任的,任期一般为三年。  相似文献   

7.
李文巍 《黑龙江史志》2013,(21):324-325
闽海关医员和福州教会医院是共荣共利、水乳交融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表现在医务工作、人员流动、资金支持三个方面。闽海关医员和福州教会医院的交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医学在福州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桥文化的分区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环太湖地区、浙东北地区、浙闽地区作为研究马桥文化的三个特定区域,论述了区域文化的异同、交往和源流,认为马桥文化可分为马桥类型和塔山类型,浙闽地区暂还不能作为马桥文化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9.
巍峨宽广的仙霞岭山脉起始在浙、赣、闽边界,一路向东北浙江境内延伸。这里山高林密,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被称为“华东地区的天然氧吧”。  相似文献   

10.
略论徐霞客与地方志周如汉徐霞客(1586-1641)这位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跋涉30余载,足迹遍及当时的14个省,即现在的江、浙、鲁、冀、晋、陕、豫、皖、赣、闽、粤、湘、鄂、桂、黔、滇16个省区和京、津、沪等地,以毕生精力,从事旅行考察事业,对祖国地...  相似文献   

11.
万新华 《收藏家》2005,(4):74-74
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其釉是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的高温石灰釉,这种釉含百分之二的三氧化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时呈青色或青绿色,故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青瓷烧造蓬勃发展的时期,烧造区域遍布江、浙、闽、赣、湘、鄂各省。各地的瓷窑烧制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青瓷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丁耀琳 《炎黄春秋》2011,(11):76-78
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是百多年来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江海关自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开始设立,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开放上海等五口通商的约定,江海关征税事宜由当  相似文献   

13.
仙霞古道。明·陆弼《入闽关》诗称:"万里职方周地尽,千秋风气汉时开"。自汉以降,古道,逐成浙闽陆路要冲。史有"浙闽咽喉""东南琐钥"之誉。  相似文献   

14.
韩林 《福建史志》2012,(2):43-45,49
民国2-12年(1913-1923年).陈嘉庚、陈敬贤兄弟在集美创办小学、师范、中学、女子师范、幼稚园、商科、水产各部,并办有科学馆、图书馆、医院、银行、消费公社等机构,总称集美学校。在集美这海滨小村中,来自闽、粤、江、浙、湘、鄂、台以及南洋、朝鲜的学生有2000人,村民的劳作多以学校需要为中心.四方之人也多是奔学校而来,集美村事实上已成了“学村”。  相似文献   

15.
一、明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时间。关于赐闽人三十六姓的时间有五种说法,本文认为洪武二十五年一说时间最早,而史籍记载中这种说法也最多。通过分析认为“洪武二十五年赐闽人三十六姓”是对前此闽人移居琉球的正式认可,是其后逐年闽人移居琉球的法律依据。洪武二十五年后的赐闽人三十六姓,并非对“洪武二十五年”说法的否定,而是具体的实施。二、三十六姓考。本文依据史籍资料从三十六姓的职业身份,辑录了四十一个闽人姓氏。对其中十五个姓氏考定为赐给琉球的闽人姓氏,余下二十六姓,也利用间接的材料加以考证,并说明为何在琉球的闽人姓氏会超出三十六姓的两个原因。三、赐闽人三十六姓的原因。明朝统治者赐琉球闽人三十六姓的四个原因:(1)以利朝贡。(2)变民用为官用,将私人贸易合法化。(3)“用夏变夷”传统思想的影响。(4)真心爱护弱小邻邦。四、闽人移居琉球的作用。(1)航海贸易的主体活动。闽人三十六姓主持下的琉球中介贸易曾一度是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部分。(2)治理琉球国家方面,及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陈化成(1774-1842),字业章,号莲峰,福建省同安县丙洲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他率兵守卫吴淞,浴血奋战,抗击英军,壮烈殉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陈化成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自幼熟习水性,曾做过船工.二十刚出头,他投营于福建水师,之后屡著战功于闽、粤、浙、江等地,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  相似文献   

17.
抗战8年,浙、闽、赣东南三省的新闻工作者和文化出版工作者置身于抗敌前哨,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繁荣东南抗战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东南三省在8年间创办各类报刊近百种,期刊1000余种,这还不包括各种群众文化团体创办的油印报刊在内。其中浙江省报...  相似文献   

18.
刘创业 《黑龙江史志》2013,(17):147-148
20世纪20年代是延边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延边地区海关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延边地区的海关大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海关并不能真正的发挥保护延边地区民族资本的作用,反而低关税使延边地区成为了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市场。  相似文献   

19.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10,(1):156-159
广州的粤海关在清朝政府开海贸易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沿基地,贸易量居四个海关之首。由于英国商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贸易北上宁波,清政府出于防范外夷进入中国的腹地等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严肃 《古今谈》2001,(2):35-36
1934年秋,工农红军某部在江山发动了一场轰动浙、赣、闽三省六县的“劫富济贫”事件,时称“毛家仓抢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