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阅新时期以来的先秦史研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鼓舞。无论是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先秦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等专题研究方面,还是在传统的夏商史、西周史、春秋战国史等断代研究方面,抑或是关于先秦古国史、地域文化史的研究,都是新作不断,成就不菲。但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某些隐忧,理论思考的缺失或弱化,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或许是厌倦了以往古史分期讨论的繁杂和空疏,也许是不想再固守社会形态思维的刻板和教条,人们大都表现出对于理论问题的不屑和怠倦。然而,理论毕竟是学术的灵魂,没有理论贯通的具体研究,终究会显得孱弱和苍白;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推进。近年来史学研究中普遍性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理论研究的弱化,已经成为制约先秦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历史研究不能逃避宏大叙事,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也不应该缺失,这些都离不开理论思考。有鉴于此,本刊开辟三十年先秦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专栏,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是为盼!  相似文献   

2.
检阅新时期以来的先秦史研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鼓舞。无论是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先秦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等专题研究方面,还是在传统的夏商史、西周史、春秋战国史等断代研究方面,抑或是关于先秦古国史、地域文化史的研究,都是新作不断,成就不菲。但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某些隐忧,理论思考的缺失或弱化,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或许是厌倦了以往古史分期讨论的繁杂和空疏,也许是不想再固守社会形态思维的刻板和教条,人们大都表现出对于理论问题的不屑和怠倦。然而,理论毕竟是学术的灵魂,没有理论贯通的具体研究,终究会显得孱弱和苍白;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推进。近年来史学研究中普遍性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理论研究的弱化,已经成为制约先秦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历史研究不能逃避宏大叙事,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也不应该缺失,这些都离不开理论思考。有鉴于此,本刊开辟三十年先秦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专栏,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是为盼!  相似文献   

3.
检阅新时期以来的先秦史研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鼓舞。无论是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先秦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等专题研究方面,还是在传统的夏商史、西周史、春秋战国史等断代研究方面,抑或是关于先秦古国史、地域文化史的研究,都是新作不断,成就不菲。但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某些隐忧,理论思考的缺失或弱化,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或许是厌倦了以往古史分期讨论的繁杂和空疏,也许是不想再固守社会形态思维的刻板和教条,人们大都表现出对于理论问题的不屑和怠倦。然而,理论毕竟是学术的灵魂,没有理论贯通的具体研究,终究会显得孱弱和苍白;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推进。近年来史学研究中普遍性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理论研究的弱化,已经成为制约先秦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历史研究不能逃避宏大叙事,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也不应该缺失,这些都离不开理论思考。有鉴于此,本刊开辟三十年先秦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专栏,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是为盼!  相似文献   

4.
检阅新时期以来的先秦史研究,人们完全有理由为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鼓舞。无论是在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先秦经济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等专题研究方面,还是在传统的夏商史、西周史、春秋战国史等断代研究方面,抑或是关于先秦古国史、地域文化史的研究,都是新作不断,成就不菲。但是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的确存在某些隐忧,理论思考的缺失或弱化,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或许是厌倦了以往古史分期讨论的繁杂和空疏,也许是不想再固守社会形态思维的刻板和教条,人们大都表现出对于理论问题的不屑和怠倦。然而,理论毕竟是学术的灵魂,没有理论贯通的具体研究,终究会显得孱弱和苍白;没有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发展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推进。近年来史学研究中普遍性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理论研究的弱化,已经成为制约先秦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瓶颈。历史研究不能逃避宏大叙事,先秦社会性质的判断也不应该缺失,这些都离不开理论思考。有鉴于此,本刊开辟三十年先秦史研究的理论反思专栏,以期唤起学界的理论兴趣。本期先行发表几位学者的思考成果,并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是为盼!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来,中国的先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表现首先是围绕着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得出了对于先秦历史文化的新认识;其次是靠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及理论的更新,在走出古史分期讨论的窄胡同以后,学者们的视野更开阔了,研究领域也更广泛了。新时期先秦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然而无论在专题研究还是在断代史研究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有一系列的课题需要继续开拓。为此,今后一是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二是增进开放意识,加强对西方史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有关理论的学习和引进。三是加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联系,实现二者的整合。四是增进学风建设,提倡扎实稳重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2005年到2010年,国内出版的美国史书籍共56种(不含修订和重印的著作,也不包括一般美国研究图书),发表的美国史学术论文、文章约1200篇(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学术综述、书评和一般美国研究论文),通过答辩的美国史博士论文有84篇. 近五年的美国史研究从选题到论证方式都透露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就研究领域和主题而言,社会史和文化史受到了较多的注意,特别是不少学者开始注重从文化的视角来讨论问题.研究者对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状况更加重视,材料的占有和运用也大有改善.在研究思路和解释框架的形成方面,许多学者都具有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意识.不过,论著的数量和质量严重失衡,论著数目庞大,但真正有学术创见者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7.
先秦兵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是在世界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上也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源远流长的先秦兵书 ,不仅为历代军事家所尊崇 ,为学者们所瞩目 ,就是当代工商界巨子也无不以此为商战法宝。摆在我案头的《先秦兵书通解》、《先秦兵书佚文辑解》 ,都是由徐勇同志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两部对先秦兵书整理研究的力作。徐勇是我的大学同窗。他潜心于先秦兵书研究已近二十年 ,自 2 0世纪 80年代出版《尉缭子浅说》以来 ,又先后独撰、主撰、…  相似文献   

8.
李长莉 《安徽史学》2015,(1):150-158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式"及"现代化范式",走向"本土现代性";关注民间社会,挖掘内在社会文化资源。存在问题与瓶颈:学科意识模糊,研究"碎片化",平面描述性、意义稀薄及理论缺失。当今社会转型呼唤社会文化史的理论创新成果,未来将会引起关注的"关键论题"有:民间社会、社会治理、生活方式、价值系统。这几个"关键论题",可能会成为社会文化史学者为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作出贡献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从古往今来的历史来看,制度创立和发展对国家重建以及社会秩序维持所具有的基础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制度史一直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领域。无论是研究队伍,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都是其他历史学领域难以比肩的。处于当今重视学术创新的时代,制度史的研究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走出原有纯制度层面的研究困境和局限,研究方法上需要做哪些改进,研究内容上需要做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不断深化的目标呢?学者们已经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如邓小南先生的"走向‘活’的制度史"研究的呼吁,犹如馨香扑面,令人新爽。为了开拓制度史研究的新局面,我们推出这期"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包伟民、陈长琦、李凭、卢向前、王日根5位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研究者有所裨益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秦史学会与陕西师范大学于 2 0 0 2年 12月 6— 8日在西安举办了“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暨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得到了先秦史学界的广泛支持 ,与会学者 70余人 ,来自全国 2 0个省、市、自治区 ,既有年高德劭的老学者 ,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学者。会议从较广泛的角度触及到目前先秦史研究的前沿问题 ,现简述如下。关于先秦史学科的发展。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李学勤认为 ,在新世纪中 ,先秦史学科面临许多新机遇 ,将会取得飞跃进步。首先 ,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 ,最近湘西龙山县里耶秦简就是一个重要实例。夏鼐先…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史学史研究》创刊五十周年,缅怀白寿彝先生创办《史学史研究》的业绩,学习白寿彝先生的办刊思想,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本期特辟专栏,发表下面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在总结白先生办刊思想的基础上,所论各有侧重。易宁教授重点对历史理论、外国史学等栏目的编辑提出了看法,指出要在国际学术的视野下,研究学术前沿的动态和热点问题,通过对传统学术的扬弃,实现学术创新,表现出中国学者的研究特色。汪高鑫教授从重视理论探讨、加强综合研究、倡导优良学风三个方面,谈到白先生对《史学史研究》工作的指导,认为这几点对开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局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周文玖教授从史学史学科发展历程的视角,论述《史学史研究》对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的贡献,并对《史学史研究》的特色进行总结。《史学史研究》是广大史学工作者,特别是史学理论、史学史研究者的共同的家园。把《史学史研究》办得更好,是对前辈学者开辟这个家园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学者来说,现在真是研究美国早期史的好时候!中国学术界对美国早期史的兴趣正在增长.2007年5月下旬,在天津召开了"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史(1600~1877)研究"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正是基于这种正在增长的兴趣,并促进了与会者之间跨文化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在会议结束后仍在继续.与会的国际学者向中方与会者介绍了西方常见的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方法和主题.中国学者留给与会的国际学者的深刻印象,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热情,而且还有他们致力于分析一些重要的政治史和经济史问题(如国家行为的作用)的努力.这些问题对于理解早期美国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大多为美国史学界所忽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城市史的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因为涉及的学科较为宽泛,诸如对历史、文化、地理、经济、人口、文物考古等资料都须有系统透彻的了解和掌握,还须有理论方法上的建树和突破,所以有勇气和实力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都是值得敬佩的学者。最近读到毛曦教授新著《先秦巴蜀城市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概念史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史是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和德国的考泽莱克所开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为世人所公认的研究方法。概念史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社会史和文化史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与人文科学向语言学转向有关。目前,在西方一些主要国家都有专功概念史的学者,在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中,也有以特定概念为主题的跨文化研究。这里,我们特约请了我国这一领域的几位专业学者就什么是概念史、概念史在历史认识中的意义、如何选择概念史研究的概念、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及学界对概念史的批评等问题进行了笔谈。此外,他们还对德国、法国和美国概念史的发展状况、特点和主要成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杨华 《史学月刊》2022,(4):116-126
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文化史风靡学界。新文化史在大陆的传播由滞后到火热,1999年是其传入大陆的节点。进入21世纪,新文化史被大量引介。同时,大陆学者积极开展新文化史实践,在城市史、医疗卫生史与身体史、书籍史与阅读史、表象史与记忆史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大陆新文化史的收获是,把“人”带回到历史研究中,拓展新视角,开辟新领域,发掘新史料。主要问题为,理论和方法缺乏原创性,研究碎片化,缺乏微观史的经典之作,存在泛文化现象及单一文化决定论。未来新文化史研究,应具备全球视野和加强跨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人文主义的大师,美国学者白璧德认为文化史发展的动力是具有“判别”功能的“想象”,他反对人们只是注重物欲,忽略精神的欲求,主张有节制的实现人的欲望;文化史研究的任务是在授予人们丰富知识的同时,培养人们的爱心,培养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情怀;文化史研究的方法就是批评与实证。白璧德的文化史观经过吴宓、梅光迪影响了中国的学衡派。柳诒徵、陈登原在各自所著的《中国文化史》中,既注重精神、思想和伦理的作用,又注重研究并揭示民族文化精华和特性,同时采用批评与实证的方法,回应了新人文主义的思想,实践了白璧德的文化史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8.
柳诒徵是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活跃于学术、思想界三十多年,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即后来的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大二十年之久,为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柳诒徵先生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丰,在史学理论、中国文化史、东南亚史、民俗学、方志学、图书目录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杰出贡献。柳诒徵先生诲人不倦,提携后进,为中国学术、思想界培养了一批重要学者。本文梳理、总结了近三十年关于柳诒徵研究的主要成果,也提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新史学"的主干是文化史。从20世纪初年的《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到20年代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其间有发展变化,也有矛盾冲突,但总体上是一个逻辑展开的过程。从文化史角度看,梁启超所构建的"新史学"理论体系,以文明史立根基,以普遍史致广大,以专门史为核心,以文化为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梁启超的文化史研究既体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建设过程中由博到专、分工趋细的特点,又可看出文明史—广义文化史—狭义文化史—文化史观之间的逻辑关联。这一逻辑结构对理解和反省当下的中国文化史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22—24日,由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的“社会—生态史研究圆桌会议”在天津召开。会议旨在研讨中国环境史研究发展中的问题,分析海外环境史学的最新动向,探讨环境史学科建设大计,推动环境史与其他史学研究特别是社会文化史的联结和贯通。来自全国2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除历史学者之外,还有来自地球科学、人类学和中医学等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会议分“生态人类学、环境考古学与环境史研究”、“东西方环境史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动向”、“疾病、灾害与医疗卫生史”、“农业、食物与环境历史”等四个专场,与会学者就环境史学科建设、理论方法和研究路径等重要论题展开对话,介绍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了让更多同道师友分享会议成果,现就主要问题和观点进行简要评述。一、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前景和意义环境史作为一种新史学,首先兴起于美国。一般认为,纳什(Rodrick Nash)1972年在《太平洋历史评论》上发表《美国环境史:一个新的教学领域》首先提出“环境史”一词。环境史兴起的直接导因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但其学术渊源相当复杂,可以上溯至大航海时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