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学术史和大学史有紧密联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术史是以学术演进历程为研究对象的领域,而学术演进既体现在内在要素的发展上,又倚赖外在因素的支撑上,所以学术史就不单是研究学者精神层面的东西,同时也包括许多制度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因素。具体而言,学术史是要通过研究学者和学术著作、学术传承的状况以及学术制度、学术组织、学术投入等的演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总结学术发展趋势和研讨各类相关问题。相对来说,大学史的研究对象更为清晰明确,它研究  相似文献   

2.
略论清初的学术史编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顺康时期 ,经历了鼎革之变的理学士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写下达 2 6种之多的学术史著作。诸多学术史作者以强烈的社会危机感、学术危机感和深沉的历史反思意识 ,总结了自先秦孔孟至宋明以程朱陆王为代表的理学、心学的源流发展及利弊得失 ,从学术层面探讨了社会治乱兴衰的缘由 ,并在写作体例上突破旧模式 ,涌现出像黄宗羲《明儒学案》一类的上乘学术史佳作 ,从而把中国学术史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此期学术史著作初步展示了调和程朱陆王与扬朱抑陆两个不同的思想倾向 ,为清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做了重要铺垫。这些表明 ,宋明以来流行的理学尽管在此时已呈衰势 ,但仍然是学坛的主流派别 ,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甚至在较长的时间里还保持着相当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熊铁基先生的《汉代学术史》一书,探索了学术史研究的新模式,注重学术载体研究,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广阔视域来研究学术的发展问题,并且重视汉代学术发展的综合性特征研究,在汉人对先秦学术的改造问题、中国传统学术特点的总结、中国解释学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启人心智的新见解,是一本颇有创见的学术史力作。目前的汉代学术史研究尚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诸如学术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汉代学术与先秦学术的继承与断裂、汉代学术本质的认识等问题,都还有进一步开掘的广阔空间。熊铁基先生的新作,将会激起秦汉史学人探讨汉代学术史的新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4.
学术史是学术,这个命题所要表达的学术史与学术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学术史是学术的本质,而学术则是作为本质的学术史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学术发展过程的结果。这个命题的相反提法是:学术是学术史。根据这一命题提法,学术是学术史的内在本质,而学术史则是学术的外  相似文献   

5.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理念下的传统学术史研究,局限于内部的研究史梳理,而强调研究主体性的范式理论,提供了学术史合法性的元理论支撑。学术史的研究的重心应该从客体转向主体,以学术共同体为中心进行知识社会学的考察,其体系包括认识论、社会互动性和变迁史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学术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时间跨度达两千余年,有着浩翰的文献资料。对此加以系统的研究,理绎出其发展的脉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填补了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也是从文化学术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卢钟锋同志新著《中国传统学术史》(以下简称《学术史》)便是这样一部力作。卢钟锋同志伏案十载,精心别择,提要钩玄,一部达40余万言的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专著终于在1998年冬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史》的问世,犹之乎中国学术史研究园地…  相似文献   

7.
学术社会史根源于中国文化精神和推进学术史研究的内在需要,旨在超越学科畛域,从社会史视角研究学术的衍生、传播和兴替。学术社会史采用实证方法,多维度地研究学术与社会之间的互缘、互动,重视学术史的民间脉络和变易性,将研究重心从学术的思想史、观念史转向社会史。研究学术衍生的家族环境,学者的交游、结社,尤其是学者的情感及心态史,仍然是学术社会史的重要实践路径。学术社会史显示了方法论自觉,裨益于拓展、深化学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以来,学术史成为中国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领域,出现了许多著述,酝酿着更为厚重的成果。学术史是对于学术经验的回顾,这种回顾总会对后来的学术乃至社会文化形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当下中国学术界对于学术史的关注之本身值得关注。就此有几点不成熟看法,提供方家斟酌。  相似文献   

9.
宋代学术史著作的出现,是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又是理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论述理学发展为内容的学术史,是从史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理学的变化,作了总结。适应这种总结的需要,这些著作体现出考辨学术源流的治学精神,在编纂形式上又有其精心的编排。明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学案体学术史著作,可以说是宋代学术史著作的进一步发展。一、《伊洛渊源录》、《道命录》对学术源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是20世纪国内对清代学术史进行系统总结的第一人。在论清初学术时,章太炎彰显民族主义旗帜,以是否具有民族气节为准绳,赞扬王夫之而贬低黄宗羲。对清中期学术,章太炎毁誉参半,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他还将乾嘉学者划分为吴、皖两派,并旗帜鲜明地扬皖而抑吴。对晚清学术,章太炎贬低魏源、龚自珍等今文经学家,而赞扬俞樾、黄以周、孙诒让等古文经学家,突显了他关于学术与政治的立场。尽管章太炎研究清代学术史也有不足,但他在研究中所持的开拓精神、关注现实及民族命运的情怀,都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一直是为人们所认同的传统生活方式,女红也就成为女性的特定工作。近年来随着妇女史研究的如火如荼,女红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女红的广大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时期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加深了对于女红问题的认识。从学术史角度全面总结已有的学术成果,指明有待完善之处,彰显今后的研究方向,对于促进女红问题的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孙庆伟 《南方文物》2014,(1):130-150
1977年11月"河南登封告成遗址发掘现场会"是夏文化探索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学术会议。本文从安金槐、赵芝荃、邹衡与夏鼐等四位与会学者的学术背景出发,详细回顾了1977年之前夏商文化研究的历程,进而分析上述学者提出并坚持相关学术观点的必然性。文章特别强调在进行学术史研究时,无需过度强调某种观点的对与错,而应更多着眼于了解学者们是如何共同推进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文章认为,告成现场会是"文革"之后考古学界第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会议,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夏商文化研究,更以求实创新的精神迎来了中国考古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冯文开 《民俗研究》2011,(2):114-121
无论学科的形成,还是理论的建构,乃至学派与学者的学术观点,都无法脱离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当我们回过头来对19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以来中国史诗学术史作“史”的观照时,除了应有“史识”的眼光之外,以正确的价值立场审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史诗学术史上的作用也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对19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中国史诗学术发展的脉络和走向作世纪性的回顾和瞻望时做出科学的认知,才能更清晰地从外部环境上认识中国学界的史诗观念和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而这不仅仅是在撰写中国史诗学术史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在解决时下史诗学术自我定位和获得方向感时有必要反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蕴含了近代中国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的学术奋斗,也蕴含了近代国人构筑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艰辛实践。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是晚清民国时人“边疆研究”所涉相关机构、制度、人物、刊物、学科及其应用等事实、思想、影响的总和。需要从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中获取前人对边疆建设、边政改良和中华民族整体性建设的卓越见解。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应抓住学人和学术两个重要环节,把握近代边疆学术服务边政之主旨,以对近代中国的边疆研究及其应用做出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5.
略论唐代学术史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学术有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和多方面的成就。从形式上看,唐代学术表现出浓重的注疏学特征;从内容上看,三教合流及趋向于心性之学是其时代特色。唐代学术是处于汉学和宋学之间的学术,这不仅表现在时代的自然连接上,而且表现在学术传承上。  相似文献   

16.
学术史这一概念迄今尚无一致的界定,自20世纪末叶以来是一个在学术界耳熟能详而又内涵并不确定的术语,尽管这并不妨碍人们根据各自的理解编写不同时间单元和不同学术领域的学术史。按章学诚在《校雠通义序》的说法,学术史研究的功能和特点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  相似文献   

17.
一本研究清代学术的入门书──重读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杜蒸民《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是梁启超继《清代学术概论》之后,于1923-1925年间撰成的又一部关于清代学术发展史的名著。其中《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曾于1924年在《东方杂志》...  相似文献   

18.
钱穆是20世纪中国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大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名作。钱穆主要是从宋学的角度来研究清代学术,提出了清代汉学渊源于宋学,“不知宋学,则无以评汉宋之是非”的名论断。由于钱穆治清代学术史主要以昂扬宋学精神为主旨,所以他在评价和判识清代学人学术思想的高下深浅时,就贯穿了一条是否有志经世、是否心系天下安危的宋学精神为其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中国学术发生期.钱穆先生对中国现代学术史体制的创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承继梁启超、胡适、柳诒徵等先行体制开拓者所倡导的总的历史写作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历史写作实践,在<国学概论>中对胡适、梁启超等的历史哲学与历史写作观念进行了纠正,他的这一历史写作实践标志着现代学术史的写作观念与实践已初步趋向完善,同时也标示着20世纪30年代后学术史研究的另一条独特路径,显现出了他殊异于同时代学者的独有学术风貌.  相似文献   

20.
汪维真 《史学月刊》2003,(10):108-111
广泛获取相关研究信息,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是学术规范的本质要求。诚实撰写研究性论文之学术史,是实现学术规范的一项实质性措施。在撰写学术史时,应以全面性、客观性为原则。对研究信息的获取,力求广泛;对前贤成果的评析,务求客观;对学术研究中的创新,也须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